苦梓
苦梓 |
中文学名:苦梓 拉丁学名:Gmelina hainanensis Oliv. 别 称:海南石梓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合瓣花亚纲 目:管状花目 科:马鞭草科 族:牡荆族 属:石梓属 种:苦梓 命名者及年代:Oliv.,1874 |
苦梓(学名:Gmelina hainanensis Oliv.)是马鞭草科,石梓属乔木,高可达15米,树干直,树皮灰褐色,叶片对生,厚纸质,顶端渐尖或短急尖,表面亮绿色,无毛,叶柄有毛。聚伞花序排成顶生圆锥花序,总花梗被黄色绒毛;苞片叶状,近无柄,萼钟状,裂片 卵状三角形,顶端钝圆或渐尖;花冠漏斗状,黄色或淡紫红色,花丝扁,花药背面疏生腺点;核果倒卵形,顶端截平,5-6月开花,6-9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江西南部、广东、广西等地。生于海拔250-500米的山坡疏林中。
该种木材纹理通直,结构细致,材质韧而稍硬,干后少开裂、不变形,很耐腐,适于造船、建筑、家具等用。
[1]
目录
形态特征
苦梓 乔木,高约15m,胸径可达50cm,树干直,树皮灰褐色,呈片状脱落;幼枝被黄色绒毛,老枝无毛,枝条有明显的叶痕和皮孔; 芽被淡棕色绒毛。
叶对生,厚纸质,卵形或宽卵形,长5-16cm,宽4-8cm,全缘,稀具1-2粗齿,顶端渐尖或短急尖,基部宽楔形至截形,表面亮绿色, 无毛,背面粉绿色,被微绒毛,基生脉三出,侧脉3-4对,在背面隆起;叶柄长2-4-(5.5)cm,有毛。 聚伞花序排成顶生圆锥花序,总花梗长6-8cm,被黄色绒毛;苞片叶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近无柄,两面被灰色绒毛和盘状腺点,花萼钟状,长1.5-1.8cm,呈二唇形,外面被毛及腺点,顶端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顶端钝圆或渐尖;花冠漏斗状,黄色或淡紫红色, 长3.5-4.5cm,两面均有灰白色腺点,呈二唇形,下唇3裂,中裂片较长,上唇2裂;二强雄蕊,长雄蕊和花柱稍伸出花冠管外,花丝扁,疏生腺点,花药背面疏生腺点;子房上部具毛,下部无毛。核果倒卵形,顶端截平,肉质,长2-2.2cm,着生于宿存花萼内。花期5-6月,果期6-9月。
苦梓近种区别
苦梓 该种叶下面粉绿色,密被微柔毛;花萼二唇形,萼齿卵状三角形;子房上部密被毛,下部无毛,易与该属其它种类区别。除上述特征外,该种的苞片及花萼上有疏或密的腺点;看到广西十万大山梁向日被陈焕镛在标本室定名为Gmelinanubniflora Chun的一张标 本除其它性状似本种外,苞片上有腺点,花萼上也有不明显的腺点。从广东及江西标本上看到腺点存在有过渡类型,花的颜色有红、 有黄,在该种内变化均较大。
生长环境
苦梓 生于海拔250-500m的山坡疏林中。
苦梓喜温暖无风气候,分布区平均气温22℃-25℃,年降水量1200-2300毫升。能耐暑热,亦能耐轻霜,引种至广西南宁市郊的低丘地 ,可在露地安全越冬、越夏。苦梓是强喜光树种,幼苗和大树都需要充足的阳光,否则生长不良。适生土壤为土层深厚、疏松、肥沃 、pH值为4.5-6的酸性砂质壤土的赤红壤、砖红壤,在石灰岩山地未见生长,在贫瘠地不宜种植。
繁殖方法
苦梓 苦梓结实丰年间隔期为1年,结实期很不整齐,通常7-8年开始开花结实,正常结实期在15年以后。
果实成熟时,选择健壮、通直、无病虫害的母株采种,轻摇树枝可使已经成熟的果实落地。采集的果实堆沤2-3天,待果肉充分软化后置于水中用木棒冲击、搓擦,淘去皮肉得到种子。种壳透水性能差,
播种前应催芽:用两倍于种子重量的石灰和水拌成浆糊状,将种子放入拌匀,5-7天后洗净种子即可播种。
种子不耐储藏,6-8月采集的种子可随采随播,9月以后采集的可混湿沙储藏,翌年3月播种。
每千克种子可育苗2500株左右。把处理过的种子均匀撒播在沙床上,用木板轻压种子嵌入土壤,覆土要薄,不需遮阳。每隔2-3天淋水1次,沙湿度保持在10%-20%,温度保持在25℃以上,经15-20天,种子伸出胚根。
繁殖方法
苦梓 造林地选择北回归线以南、光照充足、背风、土壤肥沃、疏松、湿润的缓坡。造林前完成清理林地,采用穴垦整地,挖穴规格50cm×50cm×40cm,每穴施复合肥150-200克。 初植密度一般为2m×3m。种植季节在2-3月雨后林地土壤湿润时为宜。适当深栽、不弯根,侧根舒展,踩实,栽植后回土,并在植株周围覆盖松土和杂草保湿。造林后前3年,每年铲草、扩穴、施肥1-2次,每株每年施复合 肥200-300克。 抚育以铲草、扩穴松土为主。苦梓为强喜光树种,对于混交林应及时将影响生长的其他树种修枝,以防过度遮阳,修 枝高度为树高的1/5。8年生做第一次间伐,每亩保留50-60株。培育大径材的15年生进行第二次间伐,每亩保留40株左右。
苦梓 造林地选择北回归线以南、光照充足、背风、土壤肥沃、疏松、湿润的缓坡。造林前完成清理林地,采用穴垦整地,挖穴规格50cm×50cm×40cm,每穴施复合肥150-200克。
初植密度一般为2m×3m。种植季节在2-3月雨后林地土壤湿润时为宜。适当深栽、不弯根,侧根舒展,踩实,栽植后回土,并在植株周围覆盖松土和杂草保湿。造林后前3年,每年铲草、扩穴、施肥1-2次,每株每年施复合肥200-300克。 抚育以铲草、扩穴松土为主。苦梓为强喜光树种,对于混交林应及时将影响生长的其他树种修枝,以防过度遮阳,修枝高度为树高的1/5。8年生做第一次间伐,每亩保留50-60株。培育大径材的15年生进行第二次间伐,每亩保留40株左右。
病虫防治
危害苦梓的主要害虫有石梓金花虫、石梓龟甲、石梓大斑丫毛虫、石梓沟胸龟甲、石梓跳甲、石梓蓑天牛等。用2.5%的敌杀死乳油剂5000-10000倍液或20%的速灭杀丁乳油剂2000-3000倍液喷洒。病害少见。 危害苦梓的主要害虫有石梓金花虫、石梓龟甲、石梓大斑丫毛虫、石梓沟胸龟甲、石梓跳甲、石梓蓑天牛等。用2.5%的敌杀死乳油剂5000-10000倍液或20%的速灭杀丁乳油剂2000-3000倍液喷洒。病害少见。
主要价值
苦梓心材比例大,占直径的80%,纹理通直,结构细致,切面淡黄色,光泽润滑,花纹美观,材质韧而稍硬,干后少开裂、不变形,不受虫蛀,耐腐耐水湿,是制作高级家具、车辆、模具、室内装修的上等良材。苦梓根可以入药,有活血祛瘀、去湿止痛功效,可治妇 科淤症、风湿痹痛。苦梓树干挺拔,花大而美丽,是良好的园林风景树和绿阴树。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江西南部、广东、广西等地。模式标本采自广东海南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