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麻子菜
形態特徵
匍莖苦菜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全株具乳汁。地下根狀莖匍匐,着生多數鬚根。地上莖直立,少分枝,平滑。葉互生;無柄;葉片寬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8-16cm,寬1.5-2.5cm,先端有小尖刺,基部呈耳形抱莖,邊緣呈波狀尖齒或有缺刻,上面綠色,下面淡灰白以,兩面均無毛。頭關花序,少數,在枝頂排列成聚傘狀或傘房狀,頭狀花序直徑2-4cm,總苞及花軸都具有白綿毛,總苞片4列,最多1列卵形,內列披針形,長於最外列;全產為舌狀花,鮮黃色;舌片條形,先端齒裂;雄蕊5,藥合生;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纖細,柱頭2深裂,花柱及柱頭皆被白色腺毛。瘦果,側扁,有棱,有與棱平行的縱肋,先端有多層白色冠毛。花果期夏、秋季。[1]
生長環境
分布於東北、華北及西北地區。生於路邊、地旁、庭園等地。生於路邊、田野。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主產河北、陝西、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等地。[2]
苦麻菜的養殖方法
土壤:苦麻菜對土壤適應力強,但以選擇排水良好、土質肥沃、灌溉方便的地塊栽培為宜。光照:喜陰濕環境,不耐強光。陽光柔和時可長時間接受光照,較強時需遮光蔽蔭。溫度:它不耐寒冷和高溫,栽培期間溫度應該調節至18-30℃之間。施肥:它對於肥料的要求較高,栽培前期要施以充足的複合肥,後期需進行追肥。
土壤:苦麻菜對土壤適應能力強,大多數地塊上都能種植,但以選擇排水良好、土質肥沃、灌溉方便的地塊栽培為宜。[3]
藥材基源
為菊科植物匍莖苦菜的全草。
別名蕒菜、野苦菜、野苦蕒、苦葛麻、苦蕒菜、取麻菜(《中藥志》),苣菜(《河北中藥手冊》)。
來源為菊科植物苣蕒菜的全草。春季開花前連根拔起,洗淨,曬乾。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全株有乳汁。莖直立,高30~80厘米。葉互生,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8~20厘米,寬2~5厘米,先端鈍,基部耳狀抱莖,邊緣有疏缺刻或淺裂,缺刻及裂片都具尖齒;基生葉具短柄,莖生葉無柄。頭狀花序頂生,單一或呈傘房狀,直徑2~4厘米,總苞鐘形;花全為舌狀花,黃色;雄蕊5: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纖細,柱頭2裂。瘦果長橢圓形,具縱肋,冠毛細軟。花期7月至翌年3月。果期8~10月至翌年4月。
性狀乾燥帶根全草。根莖四柱形,下部漸細,長3~10厘米,表面淡黃棕色,上部有近環狀突起的基生葉痕,頂端有皺縮或破碎的基生葉,葉下面灰綠色,上面略深,無花或偶帶破碎的殘花。質脆,易碎。以色青綠、無花、無雜質者為佳。[4]
圖片
藥理作用
抗腫瘤作用。應用美藍脫色的方法在試管內測定白血病患者血細胞脫氫酶的活性,苣蕒菜水煎濃縮酒精提取液對急性淋巴細胞型白血病、急性及慢性粒細胞型白血病患者血細胞脫氫酶都有明顯抑制作用。但對前2種患者白細抱的呼吸並無抑制作用(瓦勃氏呼吸器測定)。
光照:苦麻菜喜陰濕環境,不耐強光。陽光柔和時可長時間接受光照,光照較強時,不利於苦麻菜生長,需要遮光蔽蔭。
溫度:苦麻菜不耐寒冷和高溫,溫度過低易導致植株凍死,溫度過高會影響生長。栽培期間,溫度應該調節至18-25℃為佳
施肥:苦麻菜對於肥料的要求較高,栽培前期要施以充足的基肥,保證養分。後期需進行追肥,主要以氮肥為主。[5]
種植注意
播種:播種可選擇直播或育苗移栽,一般生產時採用直播,直播時可採用穴播、條播或點播的方法,由於種子頂土力差,所以播種深度不宜過深。
病蟲害:苦麻菜植株內含有一種白色乳汁,這是一種苦素,所以它的病蟲害極少。一般只會在夏秋交接之間有一些害蟲危害,這時只需噴灑一般的殺蟲藥劑即可防治。[6]
附方
治急性細菌性痢疾:苣蕒菜一兩,水煎服。
治急性咽炎:鮮苣蕒菜一兩(切碎),燈心草一錢。水煎服。
治內痔脫出發炎:苣蕒菜二兩。煎湯,熏洗患處,每天一至二次。
治闌尾炎:苣蕒萊五錢至一兩,紅藤二兩。水煎服。
苦麻菜是一種可以食用的野菜,它是一種綠色野生草本植物,多生長在中國東北地區的山野地帶,它每年長出的新鮮嫩芽,在採收以後可以當蔬菜食用,味道略苦,營養豐富,能清熱解毒預防上火,苦麻菜的功效還有很多,接下來我就和大家一起去了解。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