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英諾森六世(Pope Innocent VI,1282年-1362年9月12日) 法蘭西籍教皇(1352年12月18日-1362年9月12日在位),原名艾蒂安·奧貝爾(Etienne Aubert)。在位期間限制教士職祿,規定主教必須駐守本教區並整頓當時駐在阿維尼翁的教廷。

目錄

準備遷都

  1352年12月6入教皇克雷芒六世死後,法蘭西教士奧貝爾當選為繼承者,他執掌教權後,限制職祿,規定主教必須駐守本教區。他本人也着手對當時教廷駐地阿維尼翁教會進行整頓。但教皇本人生活放蕩,生性貪婪,公開承認的私生子都有7個,都官居要職,以至於走到大街上分不清誰是私生子,那個是良家子弟。他的這種整頓當然不可能有什麼效果。

  意大利人文主義者弗蘭齊斯科·彼特拉克在阿維尼翁長大成人,與歷代教皇保持友好關係,他並不反對教皇制度,也不反對教皇本人,但他無情的揭露教廷的腐敗,長期的阿維尼翁生活,使他得出教廷是"各種罪惡的巴比倫,各種謊言的熔爐,陰暗的牢獄"的結論。他說阿維尼翁教廷是"地球上的地獄、罪惡的深淵,世界的陰溝,世界上所有的醜行和罪惡,都薈萃於此。"1353年,彼特拉克離開阿維尼翁,致力於把教廷遷回羅馬的工作。

  英諾森六世繼位之初就釋放里恩佐,此人原是羅馬護民官,因發動叛亂反對神聖羅馬帝國而被前代教皇定為異端分子,處以絕罰,並被布拉格大主教埃內斯特監禁。英諾森把他放出來,就是想利用他支持教廷國代替主教阿爾伯諾茲,恢復教廷在羅馬的勢力,以期日後教廷自阿維尼翁遷回羅馬。但兩年後的1354年,里恩佐死於羅馬暴亂中,英諾森的打算落空。

政治活動

  英諾森繼承前代教皇克雷芒六世的政策,與波希米亞國王,日後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四世保持同盟關係。經過他的斡旋,1360年英格蘭與法蘭西簽訂布雷蒂尼和約,結束百年戰爭的第一階段。但查理四世皇帝卻在1356年頒布《黃金詔書》,規定皇帝只能由七大選侯產生,從而杜絕了教皇干涉皇帝繼位的種種理由。

  英諾森晚年積極籌備十字軍並談判羅馬教會與東方教會恢復統一問題。但沒有取得多少實質性進展。

  死後繼任者為烏爾班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