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当歌(冷清安)
作品欣赏
英雄当歌
隆冬时节,俊林兄从青藏铁路建设工地返回科尔沁草原“冬眠”。到家的次日,他就约我去拜望著名学者周双利先生。俊林与周老是同乡,我是周老的学生,二人同行自然是一拍即合.相约上午前往,却因俊林为周老所备馈赠无处可寻,迟迟不能成行。原来,他下山之前,给周老带了些“冬虫夏草”、“雪莲花”之类珍品。无奈由于高原反应失忆,又未叮嘱家人,翻箱倒柜,未见影踪,足足耗去几个时辰,才得见一袖珍包裹。俊林兄:“总算找到你了。”
迎着北风徒步,数百米行程显得漫长,叩开周老宅门,暖气扑面,像走进了春天。让我领略原来冬天与春天,只壁垣之隔,一步之遥。
席间的端茶倒水和写在师母脸上的春意,让我愧疚:同居一座城市,近在咫尺,四季之间却少有专程拜师。也许老师从我的眉宇看到了学生的惆怅。
俊林兄呈过高山“雪莲”,递上“冬虫夏草”,我附合着送到老师眼前一篇短文。短文是感受高山和大自然的,从心中流出。周老兴致倍增,他谈起雪山如数家珍,再点评我的短文。让我觉得心中的极地与情感的距离在缩短,崇尚生命,敬爱英雄的激情在燃烧。
由此,我们谈到了雪和雪的世界,还有这位从雪域走下来的英雄。英雄不言勇与智,他莞尔一笑。我提议为英雄举杯,周老应允,于是我们择“顺风”做客。由于周老身体欠安,我们只能冬令饮啤,点来了名曰“苦瓜无醇”。三杯五盏,并无酒意,于是我们开怀畅饮。上为师长,又逢酒知,频吃多饮的当属我等。也许是把酒当歌,还是为英雄所动,师生皆起诗兴。以雪为题,雪中生景。我背出了毛主席《沁园春·雪》中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至此,老师打断了我的背诵。他说:“这一连串的四字句,像不像一支接受检阅的队伍。‘北国风光’,像举着一面大旗在前头开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像两位护旗的战士。紧跟着‘望长城内外’,可不是一般的五字句,头里的‘望’字像位司令员,带着长城’、‘大河’,各四个字两句,成双成对大踏步走来。”他端起酒杯呷了口酒。“毛主席在《雪》中的填词,列举评说历代名王,用的领字是‘惜’,秦王汉武,唐宗宋祖,连同成吉思汗当然也包括在内。再说他早年的《长沙》上半阕中的领字‘看’,下半阕的领字‘恰’,起的作用,处的位置,堪称绝妙。”老师的话语是那样耐人寻味,神采飞扬,我听得津津有昧,为老师在诗词方面的造诣而感到钦佩。他笑着端杯与我共饮。“没有开阔的意境,硬学是成不了器的,‘功夫在诗外’。”我领会老师的教诲,干下了这杯“酒”。同桌的俊林兄用浓浓的乡音赞许周老:“你是俺山东人的骄傲。”
早春二月,我新任到了山城重庆,俊林兄再赴青藏。恰逢此时,央视一套推出《同舟共济》大型连续剧。身居山城的我,每日端坐荧屏前,品味着那段历史。一段情景,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就是《沁园春·雪》公开发表的一段情节。毛主席八月底至重庆,并非下雪的季节,却发表了这首词。原来,这首词作于1936年2月,正准备从陕北过黄河进入山西。词中写的不正是长城黄河吗?重庆淡判了四十三天,柳亚老“索句”,已经十月初了。毛主席以《雪》相赠绝非偶然,可以肯定,他喜欢这首旧作,更为这首沁园春所表达的感情,又一阵一阵在胸中翻腾。柳亚老怎能不为毛主席的这首传世之作秘而不宣呢,即发表于是年的11月14日重庆《新民晚报》。
俊林兄日前电告,青藏铁路通车指日可待。回顾与师对酒当歌,赞美英雄,让人感念那段难忘的时光。祝青藏铁路建设者们平安! [1]
作者简介
冷清安,男,仡佬族。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出生于贵州省石阡县。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大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