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茂陵弦》,清黄燮清作。写西汉才子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共二十四出。有《倚晴楼七种曲》光绪七年(1881)合刊本。

目录

剧目介绍

昆剧《茂陵弦》剧情是:西汉司马相如辞赋盖世,人品风流,曾在孝景帝朝做官及为梁孝王门客。后流落于蜀中临邛。经县令王吉介绍,他结识了当地富人卓王孙。听说其女卓文君才貌双全,相如便在他家作客时故意奏《凤求凰》琴曲传情,令文君心动不已。在王吉撮合下,卓王孙本已答应招相如为婿,后又嫌弃相如家贫,反悔赖婚。文君只好与相如私奔,以卖酒为生。后来相如才名传入京中,又得到内监杨得意推荐,遂进京为官。他先后持节巴蜀,安抚西南夷,进《上林赋》谏畋猎,进《大人赋》谏好神仙,进《长门赋》谏幽禁陈皇后,政绩卓著,上下称颂。此时,卓王孙绝口不提赖婚之事,以得贵婿自傲,而卓文君却忧心忡忡,唯恐相如有他遇,便写下《白头吟》寄给相如。相如被她哀情感动,便在功成名就之际衣锦还乡,与文君白头偕老。

《买赋》原本第十三出。内监杨得意奉陈皇后之命,以百斤黄金请相如代作《长门赋》。相如凭空设想,将皇后望幸、悔过、思君等种种愁闷悲思,曲折写来,声情俱佳。按:《集成曲谱》玉集卷八选录了此折。

中国戏曲

戏曲是我国传统戏剧的一个独特称谓。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宋刘埙(1240-1319),他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他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戏[1]”、“戏文”、“永嘉杂剧”。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戏曲最显著、最独特的艺术特点就是“曲”,“曲”主要由音乐和唱腔两部分构成,辨别一个地方戏剧种主要依靠声腔、音乐旋律和唱念上的地方性语言,如:四川的川剧、浙江的越剧、广东的粤剧、河南的豫剧、陕西的秦腔、山东的吕剧[2]、福建的闽剧、湖北的汉剧、河北的评剧、江苏的昆剧等。

视频

茂陵弦 相关视频

1117昆曲的表演艺术(上)
昆曲艺术的传统与未来

参考文献

  1. 南戏,谋略学,2020-07-19
  2. 山东吕剧大全,戏剧网,2014-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