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茄子菌核病

茄子菌核病

茄子菌核病
原图链接

茄子菌核病是由核盘菌引起的、发生在茄子的病害。主要危害茎、叶、花和果实,苗期和成株期均可感病。幼苗期茎基部发病,茎基部呈水渍状病斑,浅褐色,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成株期叶片发病,病斑初为水渍状,后期变为褐色圆斑,潮湿时长出白色菌丝;茎部发病初期呈水渍状且上下扩展,稍凹陷,皮层逐渐腐烂。发病后期,纵剖茎干可见髓部有黑色鼠粪状菌核。

茄子菌核病为茄子常见病害,在中国各地普遍发生。该病常造成茄株茎、叶枯死,甚至整株枯死,可严重影响茄子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重病田块病茎率5-12.5%,门茄(第1次开1朵花结1个果)受害率30-60%。

茄子菌核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苗床处理;发病地块实行轮作;加强栽培管理,在病害盛发期及时摘除病株,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在发病初期还可以喷药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重病田可视病情发展,必要时增加喷药次数。此外,还可以采用药剂熏蒸防治和病部涂药防治。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茄子菌核病

 
茄子菌核病
原图链接

外文名:Eggplant sclerotinia rot

病 原:核盘菌

为害作物:茄子

为害部位:茎、叶、花、果实

病原特征

茄子菌核病病原为核盘菌(学名:Sclerotinia scleroriorum (Lib.) de Bary),属真菌子囊菌亚门、柔膜菌目、核盘菌属。菌丝体白色,绵絮状,粗细不一,直径3-4微米,透明,有横隔,内有浓蜜的颗粒状物。子囊盘杯状,浅肉色至褐色,1个至4个从菌核上生出,子囊盘直径0.3-0.8厘米,柄褐色细长,微弯曲,长4厘米左右,由盘基部向下渐细。子囊棍棒状,无色,(108-135)微米×(9-10)微米,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行排列,椭圆形,无色,12微米×4微米;小型分生孢子单胞,无色,3-4微米,密生于分生孢子梗上,形成84微米×77微米的孢子块。侧丝细长,线形,夹生在子囊之间。

病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适合发病的温度范围30℃;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85%以上;最适感病生育期为成株期至结果中后期;发病潜育期5-10天。子囊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5-10℃,最适温度16-20℃,相对湿度95%或以上。菌丝不耐干旱,湿度的高低直接影响菌丝体的生长和子囊孢子的发育,相对湿度85%以上、温度15-20℃生长发育良好;相对湿度70%以下病菌受抑制。该病原除为害茄子外,还可危害番茄辣椒黄瓜、豇蚕豆豌豆马铃薯、胡萝卜、菠菜、芹菜、甘蓝等多种蔬菜。

症状表现

(1)苗期。茎基部发病呈水渍状病斑,浅褐色,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

(2)叶片。病斑水渍状,后变为褐色圆斑,潮湿时长出白色菌丝,健叶碰到菌丝也会发病。

(3)茎部。发生在门茄果柄着生处附近或对茄所在侧枝上,多由开败的花或幼果上的病原扩散所致,病部初呈水渍状且上下扩展,稍凹陷,后呈浅灰黄色,皮层腐烂,后期纵剖茎秆可见髓部有黑色鼠粪状菌核。

(4)花蕾、花、花柄。发病时呈现水渍状湿腐,后脱落。(5)果实。常始于果面残留的花瓣处,初呈水渍状斑,后变黄褐色腐烂,湿度大时长出白色菌丝体,后期形成菌核。[1]

发生规律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壤中及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 环境条件适宜时, 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 子囊盘散放出的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 穿过寄主表皮角质层直接侵入, 引起初次侵染。病菌通过病、健株间的接触进行多次再侵染, 加重危害。病菌对温度要求不严格, 子囊孢子在10~30℃均可萌发, 适宜湿度为85%以上。棚内低温高湿, 茄子菌核病发病较重。病株与健株、病枝与健枝接触, 或病花、病果软腐后落在植株健部均可诱发病害, 成为再侵染的一个途径。[2]

侵染循环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及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盘散放出的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穿过寄主表皮角质层直接侵入,引起初次侵染。侵入后病菌破坏寄主的细胞和组织,扩散和破坏邻近未被病原物侵染的组织,并通过病健株间的接触,进行多次再侵染,加重危害。病叶与健叶或茎杄间接触,带病花瓣落在健叶上,病菌就可以扩展而使健全的茎叶发病。菌核存活适宜干燥土壤,可存活3年以上,浸入水中约存活1个月。

防治措施

种子消毒

种子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杀死菌核。用种子重量的0.3%~0.5%加入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拌种。

农业防治

菌核病严重的田块,应实行水旱轮作或与禾本科作物轮作,避免与茄果类或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定植前耕翻土壤20~25cm,埋没菌核;定植时全面覆盖地膜,阻止子囊盘出土。选用无滴膜覆盖,可明显减少水滴。早春追施粪水宜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忌阴天或下午施粪水,避免夜间棚内湿度过大。晴天上午保持较高棚温,让水珠雾化,下午适当延长放风时间、夜间注意覆盖保温,防止叶片结露。清理病株及时拔掉病株或剪下病枝、打去病叶、疏掉病花烂果,带出田外集中深埋,切忌随处乱扔,以免重复侵染为害。

化学防治

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g/m?,加干细土0.5~1kg撒施于大棚畦面上,然后播种、假植或定植。定植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灌根。田间出现中心病株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2 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1 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交替使用,隔15天喷1次,连喷3~4次。连续阴雨天发病,每公顷用10%烟剂腐霉利或45%烟剂百菌清3750~4500g,于傍晚均匀布点,闭棚熏一夜。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次。


相关视频

专家讲解茄子病害的防治


茄子有病害 专家进棚诊断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