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竹鎮
茨竹鎮位於重慶市渝北區北部,與四川省鄰水縣接壤,國道210縱貫全境,素有「重慶北大門」之稱。全鎮幅員為60.25平方公里,轄10個村、1個街道社區居委會、80個社,有8173戶23687人(其中:農業人口21630人,非農業人口2057人)。有耕地面積21879畝(其中:田10661畝,土11218畝),森林面積16500畝,森林覆蓋率18.3%。
目錄
鄉鎮概況
茨竹鎮位於渝北區最北部,鎮境地理坐標在東經106度40分14秒--106度48分46秒,北緯29度56分16秒--30度1分55秒之間。東與大灣鎮,南與高嘴鎮、永慶鎮,西與中河鎊、北磚區偏岩鎮,北以四川省廣安地區高灘鎮相鄰。全鎮幅員面積6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爽912畝,其中田11059畝,土11453畝。地貌為倒置低山,西高東低,海拔在388米--800米之間。
轄區內梨園村與重慶市南天門森林公園相依,放牛坪萬畝梨園是重慶市最大伏季水果基地之一;尚在閏中的兩岔湖流域面積達68.3平方公里,幹流河道全長18.75公里,水庫面積2.15平方公里,總庫容為3660萬立方米(整個水面可利用面積3千畝),從兩路城區出發通過渝鄰高速路僅30分鐘即可到達;茨竹的梨、辣椒、嫩南瓜在市內各大水果、蔬菜批發市場已占有一席之地,被形象地稱為茨竹「三大寶」。
轄區內有兩所區級學校,即華鎣中學和渝北財政學校。兩所初級中學,教職工152人,學生1300餘人,有18所小學,在校學生2178人,教職工130人。為提高兩基普實水平,政府多方投資用於校園建設,新修教學樓,教師住宿樓,新增微機450台,改善了教學環境,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全鎮小學鞏固率100%,中學鞏固率98.5%,為新世紀茨竹的教育打下了基礎。[1]
自然資源
水文:水資源缺乏,蓄水能力較差,穿越境內的主要有後河和溫塘河,後河上游建有衛星水庫,溫塘河上游建有兩岔河水庫。由因海拔高度,全鎮對兩庫水利用率低,主要靠自然雨水灌溉為主。
土壤:土壤母質主要屬休羅系須家河祖,由泥頁岩、沙岩夾簿層頁岩組成。土壤類別主要為火紅紫泥、冷沙黃泥,層土母質富鉀,缺磷,呈弱酸性。
植被:有杉木、松柏木、針闊木、竹類等。森林覆蓋率達24.6%。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豐富,年平均氣溫15。c一16.4。c,年總積溫5496。c一6044。c,無霜期294.5天一311.5天,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2%,高溫伏早危害常年發生,雨量較為豐富,年降雨量在1150mm以上。(星)行政區劃全鎮轄30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89個社,總戶數7835戶,其中農業戶6112戶,總人口25667人,其中農業人口22736人,農業勞動力14201個。
城鎮建設
綜合市場竣工開業:1999年茨竹綜合農貿市場竣工開業,市場占地6400多平方米,固定攤位280個,臨時攤位200多個,總投資160多萬元。
小城鎮建步伐加快:發展小城鎮是帶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大戰略。從1994年開始,請專家不斷論證,不斷建設完善,1999年6月被重慶市正式批准為小城鎮建設試點鎮,這將使場鎮建設在土地、財政等十多個方面享受優惠政策,每年市、區將撥入小城鎮建設專項資金20餘萬元,給小城鎮發展創造了條件。改造了場鎮下水道1700米,新增排水溝100米,改造了人行道5680平方米,換路沿條石1300米,植行道樹1000多株,拆除舊房3000平方米,改建為磚混結構納綜合性樓房12740平方米,新街農民建房5000平方米,整治背街街面1594平方米,場鎮「三化」建設新增綠地面積4157.5平方米,場鎮安裝了天然氣,使場鎮環境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村級公路建設:210國道模穿7個村,離兩路城41公里,離重慶60公里,全鎮25個村通公路,占總村數的83.3%。
通訊設施建設:安裝了無線轉播站,30個村安裝了程控電話。為了農村文化生活,安裝接通了區至茨竹鎮的電視光纖線路,並轉送到了各村、社、部份農戶。2000年成立了茨竹供電營業所,供電營業所廣集資金500餘萬元,整改了茨竹營業轄區內的高低壓線路,降低了農電價格。
農業建設
茨竹鎮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發揮優勢,形成特色,突出重點,協調發展的原則。規劃「三片布局」即:寨坪片5個村,茨竹片12個村,兩岔片13個村,抓好「三個基地」即:放牛坪梨子基地、茨竹元公害反季度蔬菜基地、兩岔庫區養殖基地,突出「八個重點」即:放牛坪梨園「科技興果」工程,放牛坪梨子創名牌工程,擴大梨園基地面積,大力發展無公害反季節蔬菜,着力發展奶牛、肉牛,兩岔庫區養鴨,普及瘦肉型豬,兩岔五期流域治理工程。
經過多年的開梯建國,茨竹鎮放牛村、澗橋村、衛星村三村共789戶,人口2763人,總建園面積6913畝,栽植梨樹40多萬株。基礎設施建設初具規模,新修公路15.5公里,安裝程控電話50門,實現了社社通公路、通電話,修建了村辦公樓,新村建設基本形成,水系全面配套。為創名牌擴大知名度,實施「科技興果」,讓果農更新了觀念,增強了市場意識,建立了高標準示範片300畝,舉辦了綠證培訓5期,培訓人員達300多人,為改良土壤結構大力種植綠肥,高樁嫁接更換了老品種,2000年投產面積2500畝,試花掛果1000畝,產果80餘萬公斤,實現收入150餘萬元。為此,2000年放牛村文書陳安闊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
黨政建設
為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強化對村(庫)主幹的廉政監督,茨竹鎮以行政村為單位,設立村務公開監督小組、民主理財小組,由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直接選舉產生。在工作上,兩個小組在村黨支部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可以列席參加村委會議和村「兩委」聯席會議,並賦予小組三項監督職能、五項權力和三項義務。
三項監督職能,即:監督村務決策、重大事項執行及財務運行情況。五項權力,即:有權對村務活動中不廉、不公、不民主行為,以及影響穩定和發展的事件,向村黨支部和上級組織反映、報告;有權對一切有疑意的村務活動要求村幹部作出解釋;有權對村務活動中的違紀、違法和不合理的事項向有關方面提出否決建議,並督促糾正;有權對不符合政策規定的村委決定,提出廢止建議;有權對三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認為不合格的村幹部,向上級提出罷免建議,並召集村民代表大會進行表決。三項義務,即:有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村務管理制度,引導群眾依法行使民主權利的義務;有協調幹群關係,支持村「兩委」工作,化解基層矛盾的義務;有聯繫群眾,收集反映意見、建議,督促反饋落實的義務。
茨竹鎮在推行村務公開、民主理財、加強監督工作的同時,大力加強農村基層幹部隊伍作風建設,開展深入紮實的為民服務活動,密切黨群幹群關係
在選拔農村幹部問題上,鎮黨委始終把廉政建設作為重要標準,並始終堅持「三個不用」原則,即:以權謀私、多吃多占、為政不廉的一律不用;不公開、不民主、不公道的一律不用;作風不實、威信不高、群眾不滿意的一律不用。努力把那些想幹事、能幹事、不出事的人選進村級班子。特別是在村民委員會換屆工作中,為了真正選出群眾滿意、能帶領群眾致富的能人,在所轄行政村(庫)全部實行先「海選」後集中,充分相信群眾,緊緊依靠群眾,把評判幹部、選擇幹部的權力交給群眾。
隨着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深入開展,廣大農村基層幹部的工作作風明顯好轉,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進一步增強。農民群眾反映,基層幹部以前是「常回家看看」,現在是「常下村乾乾,常與民談談」。特別是在全市推行鎮兩委領導掛村、鎮幹部掛組、村兩委「兩聯」制度以來,廣大鎮村幹部帶着民情日記撲下身子,與群眾同勞動,日夜奮戰在田間地頭,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黨的十七大精神,千方百計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2]
相關政策
統一認識,搞好再動員。要高度重視「解放思想,擴大開放」大討論工作,深刻領會其重要意義,真正讓廣大幹部談心換腦,迅速推進各項工作。二是對照標杆,找准差距。以本次大討論工作為 契機,樹立標杆 意識,找准存在差距,增添工作措施,進一步凝聚團隊、形成整體合力。三是結合實際,創新工作。結合本地區實際,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大膽創新,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推動鎮域 經濟發展再上新台階。四是克服畏難和安於現狀情緒,大力弘揚你追我趕、埋頭苦幹的精神,確保大討論工作取得 實效,確保全鎮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相關視頻
茨竹鎮 出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