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盪鎮
茫盪鎮得名於「茫茫雲中海,蕩蕩谷生風」,2002年8月由原茂地鎮大洋鄉合併組建,政府駐地在茂地村,2003年5月黃墩街道安豐村劃歸茫盪鎮,8月政府駐地遷移到安豐村。茫盪鎮位於延平區北部,東經118度04分-118度16分,北緯26度46分-26度57分,北與建甌市交界、東接大橫、南聯黃墩、紫雲、四鶴、西鄰西芹、來舟、王台、峽陽,鎮政府駐地安豐村距南平市區8公里、距省城福州184公路,距武夷山149公路。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20773公頃,常住人口13891人。[1]
中文名: 茫盪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福建省
地理位置: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北部
面 積: 20773 公頃
下轄地區: 19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安豐村
電話區號: 0599
郵政區碼: 3530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3891人
著名景點: 茫盪山省級風景名勝區
車牌代碼: 閩H
目錄
歷史沿革
茂地鎮,明洪武元年(1368)屬梅岐西、梅岐南里、清順治十四年(1657)屬梅西里,梅南里。民國23年屬第二區,民國30年分設茂地、寶珠2鄉,民國32年稱寶茂鄉。1949年屬第六區。1950年分設茂地、寶珠2鄉。1952年屬第十一區,1958年屬綠色金庫人民公社,1961年設茂地公社,1984年改稱茂地鄉,1992年建鎮。大洋鄉,明、清屬新興里,稱大洋坋。民國23年屬第二區,稱大洋鄉。民國35年屬大溪鄉。1949年屬第七區,1952年屬第十一區,1956年屬峽陽區,1958年屬紅專人民公社,1961年從峽陽公社分出,成立大洋人民公社。1984年改鄉。2002年9月,撤銷茂地鎮、大洋鄉,設立茫盪鎮,政府駐地在茂地村,2003年5月黃墩街道安豐村劃歸茫盪鎮,8月政府駐地由茂地村遷移到安豐村。
附:茂地鎮位於延平區中北部,茫盪山北麓,距市政府12千米。 1941年設茂地鄉,1961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1997年,轄北山、寶珠、謝地、茂地、小楠坪、仲溪、照口、汶漿、筠竹、依朝10個村委會。
附:大洋鄉位於延平區北部,距市政府15千米。1950年為第七區,1961年改大洋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轄大洋、聰坑、三樓、上際、岩頭、百際、蓋頭、際頭8個村委會。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轄安豐、筠竹、岩頭、大洋、上際、際頭、聰坑、蓋頭、百際、三樓、茂地、汶漿、謝地、寶珠、依朝、北山、照口、仲溪、小楠坪19個村委會,109個村民小組。
自然資源
茫盪鎮最高峰1363.5米,最低81.2米,降雨量1879毫米,無霜期287天。茫盪山素有「福建廬山」之美稱,山林面積269408畝,有植物種類185種713屬1575種,是天然氧氣庫,森林覆蓋率為78%。茫盪鎮總面積269408畝,其中有林地面積241908畝;耕地面積18500畝;毛竹山面積58966畝;經濟林面積8496畝;反季節蔬菜播種基地面積6200畝,劃為生態公益林74241畝,劃為自然保護區106203畝。
基礎設施
國道205線、316線與茫盪交界,鎮內村村通公路,道路硬化率達75%。1994年開通程控電話,現容量已達1200門,移動電話、有線電視網絡相繼投入使用。
農村經濟
2006年,工農業總產值1.4151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8319萬元,農業總產值5832萬元,財政總收入4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79元,鎮內以農業生產為主,轄區內針紡企業居多;農產品主要有:水稻、反季節蔬菜、畜禽等為全鎮的主導產品,茫盪鎮自古就是南平市的白筍乾的集散地。擁有獨特的反季節蔬菜、聖女小番茄、八角瓜、南方紅豆杉、百合花、木槿花。
特色產業
旅遊業
1991年7月經省政府批准,茫盪山正式列為省級風景區,境內有著名朦瞳洋、石佛山、古道三千八百坎、蓮花山、寶珠、天湖,大洋文明塔、獅子岩、杉木王、千年古樟、百丈瀑布、龍盤山原始森林等景區。這裡環境優美,氣候宜人,具曠、險、奇、幽特色,集聲、色、神、氣一體,是天然的避暑、探險、休閒養老勝地,素有「福建廬山」之稱。鎮內高等植物達2000多種,超過歐洲多倍,還有南方紅豆杉王、杉木王、楠木王、樟木王、伯樂樹王等名樹古木371株。岩頭柳杉、茂地細柄阿丁楓、茂地甜儲、聰坑閩楠等4個古樹群,山巒林海中棲息着熊、豹、鹿、山羊、穿山甲等珍禽異獸28種、鳥類89種、昆蟲45科315種。野生中草藥更是品種繁多,杜仲、靈芝、九死還生草、七葉一枝花等名貴藥材十分豐富,土特產品主要有木、竹、節竹、白筍乾、紅菇、香菇、茶葉、毆柑、板栗、揚梅、黃花梨等。「半岩茶」曾一度作為朝廷貢品。依託這些生態優勢,該鎮正在積極打造著名的養老勝地。針紡業:茫盪鎮鎮址安豐溝,有大型企業南紡、南針和100多家針紡中小企業,茫盪鎮已有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康明針織、信普針織、慶元針織、藝昕針織、佳偉針織)和20多家小的針紡企業。茫盪鎮將依託南紡龍頭優勢,積極打造延平區第二針紡工業平台,壯大現有企業和引進更多的針紡企業。
石材業
茫盪鎮還蘊藏着豐富的礦產資源,龍盤山黑色石材「南平黑」,是現代高級建築裝飾和藝術雕刻的優質材料,產品暢銷日本。
特色農業
做大做強茫盪反季節蔬菜、百合花、聖女小番茄、八角瓜、木槿花。已種植了小番茄1200畝,八角瓜380畝,百合花600畝,木槿花150畝,成立百合花、反季節蔬菜和農副產品流通等協會,註冊了「茫盪山」無公害蔬菜商標,引進鐵觀音種植和茶葉加工廠,重塑茫盪高山名茶的品牌。林業以抓好紅豆杉種植為主,已種植3200多畝,打造全區最大的南方紅豆杉種植基地。
民俗傳說
茫盪鎮上際村村尾有座古廊橋,始建於宋代淳熙三年(1177年)歲次丁酉年。宋代時的上際村稱富沙村,是個遠近聞名集市村,戶越八百,人傑地靈。村水尾的石拱橋稱富沙橋,初建為廊橋,全橋長約30米,寬約6米,為單孔石橋;有橋亭與廟宇連接,橋頭有八角閣樓,飛檐斗拱,高低參差,錯落別致,具有典型的徽派南方園林建築風格。橋端石階古道,橋下清溪飛瀑,藏匿於古木參天,青山疊翠之間。人們站立於橋上有着「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遙看炊煙縹緲的村落,時隱時現,如夢如幻。傳說徐霞客遊歷此地時曾題「石虹連蟾宮勝景,水瀑過蓬萊洞天」。石橋把守村尾水口,地勢險峻,是村民出入的重要門戶,宋朝進士楊鵬舉曾有楹聯云:「山橫南北含牛鎖,水行東西富沙盆。」遠看橫山,仿佛兩頭夜宿水牛互為問候一般。橋聯曾還有「水從碧玉環中過,人往卷龍背上行」之佳句,後因橋亭毀壞而消失。相傳當時建築工人為圖省工料,瞞過師傅,私將橋向上游移挪了五丈位,並在基石上刻有「御園天落,漈流勇退」的字樣,寓意橋身永固,水患瞬息,待師傅發現時,工程已過大半,只得將就作罷。石橋歷經千年滄桑,幾度晨暉夕陽,潮起潮落,無數天災劫難,風韻依存。後來,村民對橋基上的「落、退」字有忌諱,鬧得沸沸揚揚,揚言要拆毀此橋以正風水。有清朝鄉紳陳華捷出面添改成為「御園天落神仙會,漈流勇退進士賢」。勸誡後人功成退隱,樂事農耕,得富且安,知足常樂,暫平風波。解放前每年農曆四月初八,要舉行祭橋廟會,祈求安泰和諧,廣聚財源。有人行善積德在橋上留贈草履松明,方便過路行人。富沙石橋給村民帶來生活和生產的便利,又是祖先留給後人的珍貴文化遺產,是社會公共財富,如今村民都能自覺地加以珍惜愛護,祈願此橋永遠給人們帶來福祉。
特色村屯
蓋頭村位於延平區茫盪鎮原大洋鄉南部,東至筠竹村,南至汶漿村,西至峽陽鎮洋安村,北至百際村。海拔600米,距鎮政府15公里,全村分為蓋頭和高地兩個部分,7個村民小組,蓋頭4個村民小組,高地含低蔡/上黃/水尾3個村民小組。現有224戶957人,有許、蔡、王、葉等諸多姓氏,其中,許姓占50%。該村總面積13865畝,其中山林面積12100畝;耕地面積1513畝;用材林8492畝;毛竹2000畝;木材蓄積量3000立方米。位於水尾的祖師菩薩廟名為「種善堂」,廟為廊橋結構,橫跨小溪,造型極為優美,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整個高地三個村民小組會開展大型祭祀活動,祈禱萬事平安順利。仲溪村位於茫盪鎮西北部,富屯溪畔,距316國道20公里,與王台鎮、峽陽鎮相鄰,距鎮政府所在地40公里,海拔300米,全村100戶,400人口,4個村民小組,有葉、黃、余、陳、潘姓氏組成,其中以葉姓占總人口的80﹪。全村總面積約9505畝,其中耕地面積855畝,林地面積7000餘畝,毛竹400畝,經濟林50畝,生態林2100畝,木材蓄積量約5萬立方米。
社會事業
茫盪鎮現有小學中心校2所,小學10所,教師73名,2006年在校學生數362人,全鎮有村級文化俱樂部5個,群眾文化活動主要有燭橋燈、民間文藝劇團、花燈等。鎮有1所衛生院,村村有衛生所;寶珠村歷代文人薈萃、歷代文人輩出,學者紛至,歷史上有「文不過寶珠」之說,積澱深厚。
視頻
延平區茫盪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