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茶地鎮位於上杭縣中部,距縣城38千米,距龍巖市城區66千米。轄13個行政村。上(杭)龍(岩)公路過境。轄千龍村、久泰、大燮、高屋、官山、茶地、調和、下科、樟樹、翁基、竹馬、上連科、下連科13個村委會。

茶地鎮地處上杭縣東南部,東與溪口接壤,南與太拔,藍溪相接,西與廬豐毗鄰,北靠白砂。全鄉總面積85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6503公頃,耕地面積724.8公頃,人均山林和耕地面積分別位居全縣第二、三名。全鎮13個行政村2429戶,9040人。[1]

目錄

歷史沿革

1949年屬茶境區,1958年屬紅旗公社,1961年析設茶地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78平方千米,人口8726。2015年5月11日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茶地鄉,設立茶地鎮。

自然資源

茶地鎮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自然資源豐富,山中現存不少樟、酸棗、泡桐、棕等名貴樹種,擁有木材積蓄量28萬立方米,毛竹60多萬株。地下資源有錳礦、石英石礦、紅面石礦等,其中錳礦與石英石礦已得到開發,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水利資源豐富,可供開發3300千瓦。這幾年,茶地鎮黨委、政府充分利用山多、田多、水利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取得了顯著成效,其中烤煙生產年種植畝數均穩定在1500畝左右,成為全縣重要的烤煙生產基地;新植菌用林1500畝,約占全縣菌用林新植數的三分之二以上;年栽種以香菇、木耳為主的食用菌300萬袋,是全市有名的食用菌之鄉。養殖業發展迅速,現有存欄50以上的養殖大戶25戶,全鄉每年出欄生豬1萬餘頭,發展仔豬2萬餘頭。

茶地鎮交通便利,距縣城32公里,距龍巖63公里,距319國道29公里,距杭永線12公里,廬溪線境內全部鋪上水泥路面,打通了茶白、茶泮鄉際公路,全鄉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程控電話,裝機已達1600餘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健康發展,湧現了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戶--溫桂金,民間精神文明促進會等全國、全市典型。

林業

茶地鎮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自然資源豐富,山中現存不少樟、酸棗、泡桐、檫等名貴樹種,擁有木材積蓄量28萬立方米,毛竹60多萬株。

礦業

地下資源有錳礦、稀土礦、石英石礦等,其中錳礦與石英石礦儲量豐富,開發前景看好。

社會事業

水利

水利資源豐富,全鄉水電裝機容量2600千瓦,尚可供開發水電約300千瓦。

交通

茶地鎮交通便利,新修廬豐鄉立英村經過三坪到茶地鎮大燮村的省道,距縣城32公里,比原有線路縮短了6公里。距龍巖63公里,距319國道29公里,距杭永線12公里,全鎮11個村通水泥路。通訊便捷,全鎮村村通程控電話,裝機已達1600餘部。

民生

人飲工程順利推進,13個行政村均實現自來水通水。精神文明建設健康發展,湧現了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戶--溫桂金,民間精神文明促進會等全國、全市典型。

經濟概況

鄉鎮企業發展勢頭良好,全鄉現有鄉鎮和個體私營企業300多家。其中鄉辦水電站一座,裝機1260千瓦,年發電量600萬度,年產值80多萬元;私營電站4座,裝機1340千瓦。

2007年,茶地鎮實現農業總產值3379萬元(1990年不變價),比增38.88%。財政收入305萬元,比增30.9%。農民人均純收入4056元,比增14.5%。

糧食播種面積20009畝,糧食總產6851噸,比增5%。種植烤煙1300畝,煙葉產量143噸,比增32.41%。造林面積398畝,松脂產量55噸。食用菌產量468噸,比增2.52倍。種植蔬菜2115畝。茶園面積168畝,茶葉產量20噸,比增4倍。果園面積1965畝,水果產量1180噸,比增14.9%。水產面積196畝,水產品產量43噸,比增16.22%。年末,耕牛存欄1215頭,羊存欄115頭;生豬存欄10300頭,出欄生豬18100頭;家禽存欄82940萬羽,禽畜肉類總產1487噸,比減5%。

鄉鎮企業(含個私)266家,從業人員1084人。鄉鎮企業總產值10363萬元,比增10.68%。

2007年,繼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配合移動公司新建官山、調和、下科、翁基、竹馬等5個村移動基站,實現移動信號覆蓋全鎮;完成投資50萬元的中心小學生活樓;新建下連科、竹馬、官山、下科、上連科等5個村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改建千龍村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完成大燮、竹馬、下科等村61萬元的煙基工程;完成沼氣池建設83座;完成千龍、大燮2個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成久太村垃圾填埋場。

年末,總戶數2172戶,總人口9041人。出生89人,出生率9.84‰,其中政策內生育85人,計生政策符合率95.51%,人口自然增長率2.76‰,落實節育措施30例。

2007年,茶地鎮鄉鎮工業實施大小項目20多個,項目總投資300多萬元,實現工業總產值4038萬元,比上年增長11%。鴻發工業硅通過技改,產值達到516萬元,成為該鄉第二家產值突破500萬元的規模工業企業。在南崗工業區利用縣扶持鄉鎮發展"飛地工業"政策,興建3000平方米標準化廠房,當年完成通路、通水、通電工程。

鄉鎮企業蓬勃發展,全鎮現有鄉鎮和個體私營企業300多家,其中鎮辦水站兩座,裝機1900千瓦,年發電量近1000萬度,年產值100多萬元,是全縣重要的小水電鄉鎮;鴻發電石廠,年度電石500多噸,產值100多萬元,鎮辦家俱廠生產的包裝箱遠銷漳州、廈門;紙廠生產的產品遠銷東南亞。2002年工農業總產值834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30元。[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