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荊州關帝廟,也稱關公廟,亦稱關公館,位於湖北荊州市南門,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明萬曆時重建,清順治七年(1650年)、雍正十年(1732年)兩次重修並擴建。

關帝廟,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中文名: 關帝廟

地理位置: 湖北省荊州市南門

景點級別: AAA級

占地面積: 4500 m²

始 建: 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湖北省荊州市

目錄

歷史起源

亦稱關公館,關公廟。位於荊州古城南門關廟舊址,占地4500平方米,關廟舊址既是關羽鎮守荊州10餘年的府邸故基,也是關羽後代世襲江陵的地方所在。殿宇分為儀門、正殿、三義樓和陳列樓等共占地四千五百餘平方米。正殿和三義樓分別供奉着關羽和桃園結義劉、關、張巨塑。

廟內現存明萬曆年間栽植雌雄銀杏兩株(距今約六百多年),關羽青龍偃月刀、赤兔馬槽等珍稀文物[1]。如今,荊州關帝廟已被列為國家三國旅遊線重點遊覽勝跡。

重修擴建

荊州關帝廟,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明萬曆時重建,清順治七年(1650年)、雍正十年(1732年)兩次重修並擴建。

史料記載,此地乃蜀漢大將關羽鎮守荊州的府邸故基,關羽曾在這裡總督荊襄九郡諸事十年有餘。關羽為三國蜀漢名將,守荊州時,北伐襄樊、威震華夏,後為東吳俘殺。關羽死後,歷代封諡顯赫。

荊州關帝廟自建後,規模不斷擴大。至清雍正十年,廟內除奉祀關羽外,其曾祖、祖、父亦受祀,其子關平、部將周倉及楊儀、馬良皆從祀。一時,荊州關帝廟廟宇森嚴、規模宏偉。遺憾的是,日軍侵華期間,廟宇遭到了致命一擊,殿宇毀失殆盡。

布局結構

1987年,江陵縣政府按清乾隆縣誌載古關廟建築布局圖樣,在原關廟遺址上復建荊州關帝廟。

如今的廟宇數經改造,雖早已大非原貌,但廟內元末明初所植的「夫妻銀杏」,儘管雄樹已毀,雌樹依然枝虬葉茂、蒼勁挺拔。整個廟宇仿原關廟風格,殿宇分儀門、正殿、結義樓、陳列館等。所有建築,一律灰瓦紅牆、雕樑畫棟、飛檐翹角,氣勢恢弘、獨具魅力。步入儀門,上方高懸清乾隆御匾「澤安南紀」;大殿正門上方,有清同治皇帝御賜匾額「威震華夏」;殿內掛着清雍正御賜的「乾坤正氣」匾額。大殿內關羽塑像高丈余,身披重鎧,長髯飄飄、威風凜凜;關公兩側的關平、周倉,亦顯得粗獷矯健、彪悍勇猛。

大殿兩旁內壁上,有關羽「鎮守荊州」、「迎親救主」、「義釋曹操」、「單刀赴會」、「馳援當陽」、「水淹七軍」、「刮骨療毒」、「父子忠魂」等巨幅壁畫,再現了關羽忠、義、仁、勇的高大形象和荊州人對他的景仰之情。大殿和結義樓之間的甬道上,有一尊威嚴的關帝石雕像。

廟會活動

每年正月和農曆5月13日,關帝廟都要舉行大型廟會,屆時,荊州人在這裡玩龍燈,劃採蓮船,騎馬射箭,吹喇叭套轎子,把關帝廟內外鬧騰得紅紅火火。荊州人敬仰、崇拜關公,已成了延續千年的習俗。當年關羽出兵伐吳獲勝歸來,荊州軍民在大北門外敲鑼打鼓放鞭炮,夾道歡迎祝捷。而今,此街仍名為「得勝街」。逢年過節,荊州人玩龍燈,耍龍的小伙子們都要先到關帝廟內拜拜關公,再沿古城街巷舞龍。

民間習俗

荊州城生產的旅遊紀念品,也有以關公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如繡有關羽像的絲織手絹,印有關公的精緻背包,還有關公畫片、小塑像等等。荊州城內的賓館、商店和許多民宅,多喜歡在大堂供奉關公像,有的還一日一拜。荊州的大人小孩,幾乎每人都能講上幾段關羽鎮守荊州的故事。

門票信息

2020年2月20日,湖北宣布:所有A級旅遊景區5年內對援鄂醫療隊員免門票。荊州關公館位列其中。

2020年8月7日,湖北省宣布,全省A級旅遊景區對全國遊客免門票,此次活動從8月8日開始,一直持續到年底,荊州關公館位列其中。

重大意義

關公的忠義精神,已深深根植於荊楚大地。隨着台灣海峽兩岸的交流日漸頻繁,隨着中國和海外的交往日益增多,越來越多的台港澳和外國朋友來荊州朝拜關公,進香還願。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經常聚在荊州關帝廟,用不同的語言讚頌關公的忠義精神,給關公文化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