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丝路:石窟·冰臼·疯喇嘛(42)(李富)
作品欣赏
草原丝路:石窟·冰臼·疯喇嘛(42)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早在1000多年前,在辽阔的巴林草原,就崛起了一个骁勇善战的民族——大辽契丹。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都留下了他们叱咤风云的身影,200多年的辉煌刻写在中国的大地上。然而,这个被称为“镔铁”的民族,却神秘地在历史的隧道里消失了,留下了千古之谜,让后人猜测。今天,当我们走进昔日的草原丝路、大辽皇都——巴林左旗政府所在地林东镇,探查残存的历史碎片,探寻神秘而遥远的辽王朝,仍然让人感慨万千。
辽都石窟——真寂之寺,就位于辽都故地林东镇南二十公里的群山之中。走进这带有神秘色彩的古寺,真叫人惊诧不已。古寺青灯,经声朗朗,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
其实,真寂之寺是在一个山谷之中,它的三面分别是圣水山、别棱山和桃石山。在三山形成的箕形山谷里,桃石山从谷底骤然拔起。此山北面坡缓,东南两面峭壁挺拔,十分险峻。山上一桃形巨石仅以三点支撑,耸立在峰顶崖端,风吹欲动,雨打欲摇,在云雾中露出袅娜身姿。传说当年齐天大圣孙悟空在王母娘娘蟠桃会间偷喝了美酒,偷拿了仙桃后,驾着祥云,从空中突然看到人间一处仙境,他醉眼朦胧,无意中嘴中仙桃掉落,正好落在此山山顶。不信,你看这桃石正好缺了一块,那就是孙悟空咬的那一口。传说给桃石山带来了美丽而浪漫的色彩。但是,传说毕竟是传说。近年,经过考证和研究,科学家们认为桃石山所在地区是典型的第四纪冰川发育区,这里有世界上保存良好的“冰臼群”。
所说的“冰臼”,是在大约二三百万年前,桃石山地区覆盖着大约两公里厚的冰川,在特殊的物理条件下,冰川溶解,在冰层的挤压下,形成旋转的涡流,水夹带的石块,在花岗岩上缓缓旋转,像一把刷子,不停地刷磨,经过漫长的岁月,就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冰臼”。冰臼,分布在花岗岩的山顶上,口小、肚大、底平,形状像捣蒜用的“蒜臼”,因而,科学家们称之为“冰臼”。冰臼在我国的发现,证明了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同时也证明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它对于研究古今气候的变化,为现代气候演化趋势分析和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
发现“冰臼”的时候,还有很多故事。那时,正值寒冬,滴水成冰。一天深夜,我已经入睡,但被一个电话叫醒了。原来,是我的一个朋友。他叫任久奎,当时从水泥厂下岗,自己开办了一个小卖部维持生存。我和久奎是一个乡里的,上下村。久奎告诉我,科学家在我们的家乡有重大的发现,发现了第四世纪冰川遗迹。开始,我半信半疑。当我骑着自行车来到林东宾馆的时候,看到发现第四世纪冰川遗迹的两个科学家,更让我疑虑:他们穿着翻毛皮鞋,内衣是自己打制的毛衣,没有西服和领带。但是,这些没有改变我长期形成的采访习惯,我和他们交谈起来。两位科学家从地理知识讲起,一点一点谈现在的发现,听着听着,我被他们带进了远古时代,入了迷。这时,我才知道他们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一个叫韩同林,一个叫劳雄。从地质构造,到地球学说,从青藏大冰盖,到河北省丰宁的“冰臼”,我和任久奎决定第二天和科学家一起上巴林左旗花加拉嘎下三七地南的平顶山一看究竟,并约定,找上和地质方面相关的部门一起去。结果,第二天早上,我一个人也没有找成,人家都推脱有事。无奈,我和久奎只好借车,拉着两位科学家来到平顶山。拍照、观察、议论,到天黑时,我们饥肠辘辘才下山。第三天,两位科学家要走,临走,还嘱咐我一定要把发现“冰臼”的事情宣传出去,因为当时“冰臼”已经遭到了石匠劈山取石的破坏。看到两位科学家忧心忡忡的样子,我被感动了。第四天之后,新华社、中新社、内蒙古日报等媒体就先后报道了巴林左旗发现“冰臼”的事情,《赤峰日报》就刊发了一个整版。随后,真寂之寺西部山顶的“七锅山冰臼群”被发现。一时间,巴林左旗发现“冰臼”成为“热闻”。接着,才是克什克腾旗大青山等地的“冰臼”漏出“冰山一角”。话又说回来,如果没有当时的发现,没有当时的广泛宣传和认真讨论,就不会有今天克什克腾旗“石林”和真寂之寺西南“七锅山冰臼群”的开发。现在,赤峰地区的“冰臼”正在申请“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桃石山山峰险要,风光旖旎。山上有“金龟探海”石,山中有多个岩洞,人们冠以“再生洞”。在山的阳面,有一条狭长而陡峭的石缝,人们叫它“阎王道”,有许许多多的游人作蛇行状,沿着阎王道,从山下往山上爬行,体验一下摸“阎王鼻子”也就是“鬼门关”的滋味。
风景如画,奇诡怪幽,就在这座山的峭壁下,辽代开凿了石窟,而后,清代巴林二旗札萨克又在石窟前修筑了砖木结构的喇嘛庙,清廷赐名为“善福寺”。石窟分为南、中、北三室,中窟规模较大,面积6. 5平方米,进深5米,高约3米。窟内雕刻一组佛教故事群像。中间圆雕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涅槃像,身长3. 7米,头南面东,直肢侧卧于榻上,他的右手支颐,左手直伸,身着薄衣,螺发肉髻,赤足瞑目。三世佛于身左,有两尊菩萨分立南北,15名弟子肃立身旁,均做哀痛状,南、北、西三面石壁上有浮雕,刻有佛像110尊,俗称千佛像。
作者简介
李富,中国作协会员,省文学院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