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草原田鼠

草原田鼠是齧齒目倉鼠科的一種動物。體長13-18厘米,皮毛顏色可以從黃褐色、紅褐色至黑褐色,

通常下體灰色。尾很短。通常為體長之1/3或1/4。

耳殼正常。後足掌部僅近踵部被毛,其餘部分裸露,足墊明顯可見。頭骨大小和形狀隨種不同而異,

齶骨後緣中央均與翼狀骨突相聯結。上門齒向下垂伸或略向前傾延,第1下臼齒橫葉前方有4-5個封閉的交錯齒環,

第3下臼齒均具3個半月形或類長方形的斜列齒環。被毛多蓬鬆。吻部短而鈍,耳殼短小。足及四肢均較短,無頰囊。

頭骨粗而堅實,臼齒一般都分成很多齒葉。咀嚼面平坦,其上有很多左右交錯的三角形齒環(少數種類其排列似左右相對),

臼齒能終生生長;在鱗骨上生有眶後嵴。營地棲和地下生活,生活於草地,林地,沼澤,沿着湖泊和河流的堤岸。以植物為食。

中文學名草原田鼠

別 名奇瓦瓦田鼠,草甸田鼠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哺乳綱目齧齒目科倉鼠科屬田鼠屬

目錄

簡介

草原田鼠分布在內蒙古、華北及東北等地廣大草原上,是嚴重危害牧草的重要害鼠。它體型較小、尾短,背毛沙黃色,腹部乳灰色。

形態特徵

體型較小,成獸體長不超過150毫米,體重20-60克。尾短,為其體長的1/4-1/5。耳甚小,幾乎隱藏於毛中。

背色沙黃色,由頭至臀部色調一致,有少數標本頭部色調較深。背毛基部黑灰色,尖端沙黃色,雜有少量黑毛。體側部顏色較淡,

但與背部色調界限不清楚。腹面乳灰色,毛基為灰色,毛端為乳白色。足背之毛色較淡,呈淡沙黃色。尾上下一色,稍深於足背 。

生活習性

草原田鼠有群棲性喜生活於多根蔥、冷蒿及針茅生長良好的地區。鹼草芨芨草灘及其他雜草叢生地區罕見其存在。白天活動,

在月光下有少量活動。春、秋季整天在地面活動,冬天在中午,夏天除中午外,均在外活動。覓食、掘洞,形成洞群。

洞群地面下洞道複雜,縱橫交錯。最大的一個洞群可占地達50m2。地面活動時,附近遇有其他動物活動,會吱吱嗚叫迅速鑽人洞內 。

物種概述

草原田鼠體長13-18厘米,皮毛顏色可以從黃褐色、紅褐色至黑褐色,通常下體灰色。尾很短。通常為體長之1/3或1/4。耳殼正常。

後足掌部僅近踵部被毛,其餘部分裸露,足墊明顯可見。頭骨大小和形狀隨種不同而異,齶骨後緣中央均與翼狀骨突相聯結。

上門齒向下垂伸或略向前傾延,第1下臼齒橫葉前方有4-5個封閉的交錯齒環,第3下臼齒均具3個半月形或類長方形的斜列齒環。

被毛多蓬鬆。吻部短而鈍,耳殼短小。足及四肢均較短,無頰囊。頭骨粗而堅實,臼齒一般都分成很多齒葉。咀嚼面平坦,

其上有很多左右交錯的三角形齒環(少數種類其排列似左右相對),臼齒能終生生長;在鱗骨上生有眶後嵴。營地棲和地下生活,

生活於草地,林地,沼澤,沿着湖泊和河流的堤岸。以植物為食。

分布範圍

分布於加拿大(阿爾伯達省,拉布拉多,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馬尼托巴省,新不倫瑞克省,西北地區,新斯科舍省,

努納武特地區,安大略省,愛德華王子一,魁北克省,薩斯喀徹溫省,育空地區),格魯吉亞,墨西哥,

美國(阿拉斯加,科羅拉多,康涅狄格,特拉華,佛羅里達,佐治亞,愛達荷,伊利諾伊,印第安納,衣阿華,堪薩斯,肯塔基,

緬因,馬里蘭,馬薩諸塞,密歇根,明尼蘇達,密蘇里,蒙大拿,內布拉斯加,新罕布什爾州,新澤西州,新墨西哥州,紐約州,

北卡羅來納州,北達科他州,俄亥俄州,賓夕法尼亞州,羅德島州,南卡羅來納州,南達科他州,田納西州,猶他州,

佛蒙特州,弗吉尼亞州,華盛頓州,西弗吉尼亞州,威斯康星州,懷俄明州)。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低危(LC)。[1]

參考資料

  1. 草原田鼠,搜狗, 201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