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草台班子有兩種意思:①泛指長期流動演出於農村集鎮的戲曲班社,得名於「草台戲」,常在鄉村或小城市中流動演出。②比喻臨時拼湊起來的水平不高的團體。[1]

[]

目錄

歷史地位

草台班的條件不一,有的較好一些,有的設備簡陋。但草台班接近下層群眾,反映社會實際,所演劇目大都具有較強的人民性,也造就過很多優秀演員。因此,在中國戲曲史上,特別是推動地方戲曲的不斷發展,草台班是有一定的歷史地位的。

詳細解釋

泛指長期流動演出於農村集鎮的戲曲班社。得名於「草台戲」。草台戲源出於民間的酬神演出活動。每逢諸神(如東嶽、火神、城隍等)誕辰,各地照例要在神廟作會演戲,如當地沒有廟宇,則於野外空曠處搭設草台演唱,供百姓「藉神誕以行樂」。清代地方戲蓬勃興起後,因受到封建士大夫的歧視,其班社多不能進城演唱,只得在各地農村集鎮臨時搭設簡陋的棚台,作流動性演出,遂被稱為「草台班」。有的地方還稱為「跑簾外的」、「跑大棚的」、「唱野台子的」等,包含有輕蔑的意思。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