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沼
草沼即草本沼澤(英語:marsh),是一種主要生長草本植物的濕地,多半可以發現在湖岸或河岸邊,介於水生與陸生生態系統的過渡,一般未被淹沒,但土壤維持水浸狀態。優勢植物有苔草、莎草和燈芯草等,另外也會有低矮的灌木生長。和草沼不同,樹沼植被以樹為主;而沼澤則會累積許多酸性的泥炭。
目錄
基本慨況
沼澤植被是以濕生植物建群的一種隱域性植被類型,為常年或季節性積水的濕地。大興安嶺北部由於有發達的寬谷和河漫灘,沼澤植被十分發達,最大面積的沼澤植被是以柴樺群係為主的木本沼澤和草本沼澤中的灰脈苔草踏頭及修氏苔草群系[1]。
大興安嶺北部草本沼澤30個群系共含維管植物99種,分屬於37科73屬。多年生草本占絕對優勢,共66種。區系地理成分以北溫帶種、舊大陸溫帶種和東亞種占優勢。群落類型多樣,區系組成單純,種類貧乏,群落結構簡單,生產力高。沼澤里的植物茂盛,一般是挺水植物偏多,草的高矮根據不同地理氣候條件決定:緯度較高地區的沼澤草比較高,緯度較高地區的沼澤草較矮,甚至很大部分是苔蘚。荷花、蓮花也是沼澤濕地的常見植物,它們就屬於挺水植物。一些喜濕和耐澇的樹種會在沼澤里長得很大,一個明顯特徵是它們的根基往往很粗。另外沼澤中還生活着多種動物,形成了不同類型的生物群落。
生活型
沼澤植物生長在地表過濕和土壤厭氧的生境條件下,其基本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和地上芽植物為主。密叢型的莎草科植物如苔草屬、棉花莎草屬,嵩草屬。
等占優勢,用地面芽分櫱的方式,適應於水多氧少的環境,並形成不同形狀的草丘:點狀、團塊狀、壟崗狀、田埂狀等。後三種草丘的形成,除與組成植物的生物學特徵有關外,還與凍土的融蝕有關。它們是形成泥炭的主要物質來源。此外,沼澤植物一般莖的通氣組織發達,這也是對氧少的適應。
森林沼澤中有高位芽和地上芽的喬木和灌木。貧養沼澤中喬木發育不良,孤立散生,矮曲、枯梢,生長慢,形成小老樹。如中國興安嶺的沼澤中,樹齡150年的興安落葉松樹高才4.5米[2];北美的北美落葉松,樹齡150年,樹高僅30厘米。灌木有樺屬、柳屬。小灌木有杜香屬、越橘屬、地桂屬、酸果蔓屬、紅莓苔子屬等。它們在貧養沼澤中,往往形成優勢層片,種類多,蓋度大。
在中養和貧養沼澤中,地面芽苔蘚植物種類多,蓋度大,常形成緻密的地被層和蘚丘。其中以泥炭蘚最發達。泥炭蘚丘高度不一,中國和日本的蘚丘一般較矮,小於0.5米,歐洲和北美的稍高。
視頻
草沼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沼澤植被的類型和特點,豆丁網
- ↑ 沼澤生態包括的內容,OSGeo中國中心 開放地理空間實驗室,2016-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