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土
荒漠土是中国科技名词。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统,一是5500年前两河流域苏米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1],二是5000多年前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2],三是3300年前中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四是1500年前起源于中美洲的玛雅文字。其它文字都早已消亡,只有中国文字的发展未曾断裂,从商代一直传承至今,汉字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目录
名词解释
荒漠土(英文名称 desert soil),又称“荒境土”,是干旱地区所发育的地带性土壤,也是温带荒漠植被下的土壤。适合的农作物应是耐旱的。包括有: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等。在非洲、美洲、澳洲以及中亚地区均有分布,约占世界大陆的十分之一。荒漠土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北的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当地大陆性气候最为显著,温差大、降雨量少、植物稀疏。风化和成土作用微弱。由于降水量少,土体中的各种元素,基本是不迁移,或移动极弱,碳酸钙在土壤表面积聚,石膏和易溶盐类淋洗不深,在剖面中积累。土壤的组成与母质近似、有机质含量甚微、地表多砾石,具有龟裂化、漆皮化、砾质化和碳酸盐表聚等特点。由于气候干旱、土壤缺水,土地资源无法利用,适合的农作物应是耐旱的。
成土条件
(一) 气候(主要影响因素)
荒漠土分布区,深居内陆腹地和干旱地带,属于干旱的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十分稀少,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50mm以下,有的甚至只有几毫米,同时降水量变率很大。荒漠地区日照强烈,温差大,蒸发强,蒸发量比降水量高出十倍至近百倍。荒漠地区多大风与尘暴。荒漠土既分布于低纬度的热带、亚热带荒漠,也分布于中纬度的温带荒漠。他们的气候特点有些差异,中纬度荒漠冬季温度低,有少量降雨,这是有别于热带荒漠的,而且中纬度荒漠冬寒夏热,气温变化急剧,气温年较差大,气温日较差也大,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比较显著,寒潮、气旋和雷雨等剧烈天气现象要比热带荒漠多。
我国荒漠土包括三个土类,其中灰漠土发育与温带荒漠边缘地区,灰棕漠土发育与温带荒漠地区,棕漠土发育与暖温带荒漠地区。灰漠土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较热,干旱而大陆性显著。灰棕漠土区的气候特点是夏季热而少雨,冬季冷干,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大。棕漠土区的气候特点是夏季极端干旱炎热,冬季则较暖和,无雪被。
据古地理资料,我国西北地区从上古生代起就已成陆而未再受过海侵。当时处于亚热带高压之下,形成大陆性干旱气候。到第三世纪中期喜马拉雅山运动,特别是第四纪中更新世以后,青藏高原大面积隆起,西北地区干旱性进一步加剧,一直延续。所以,我国荒漠土具有特别长的历史性和特别强的干旱性。
(二) 植被
荒漠地区的植被以稀疏的超旱生半乔木、半灌木、小半灌木和灌木占优势,成分简单,多为肉质、深根、耐旱种属,覆盖稀疏,呈单从状分布。植物地上部分产量很低,根系死亡后为土壤提供的有机质数量也很有限,所以在荒漠土的形成中,高等植物的作用较微弱,但地衣、藻类等低等植物对荒漠土形成的影响仍是不可忽视的。
我国灰漠土的植被属旱生、超旱生小半灌木和灌木荒漠类型,常见的有琵琶柴、琐琐、假木贼和蒿属等。植物的总覆盖度一般在10%左右,最高达30%,在植丛中常生长着数量不多的灰黑色地衣和藻类。灰漠土区的水热条件和植被类型均反映出向荒漠草原过渡的特点。灰棕漠土的植被属耐旱、深根、肉质的灌木和半灌木荒漠类型,主要有假木贼、膜果麻黄、伊林藜、琐琐、霸王鞭、木本猪毛菜及琵琶柴等,在东部阿拉善地区还有泡泡刺、珍珠和包大宁,几乎无短命和类短命植物,覆盖度为5%~10%。棕漠土的植被属于半灌木-灌木荒漠类型,常见的有膜果麻黄、伊林藜、合头草、泡果白刺、霸王鞭和琵琶柴等,覆盖度极低,一般小于5%。
(三) 地形和母质
我国荒漠土区的地形有冲-洪积平原,也有丘陵、低山、剥蚀高原和盆地,从低于海平面的吐鲁番盆地到海拔2600~3100m的柴达木盆地,高程相差悬殊。成土母质在丘陵、低山地区以残积物和坡积残积物为主,而平原地区以洪积物、冲击物与黄土状沉积物为主,除黄土状母质为细土物质外,多属砂砾堆积物,甚至堆积成厚的砂砾层。
灰漠土分布的地形主要是山前平原、古老冲积平原和剥蚀高原,成土母质种类虽多,但其共同的特点是石灰性,而且细粒部分含量比灰棕漠土和棕漠土多。灰棕漠土分布的地形主要是山前平原、低山和剥蚀残丘,成土母质在山前平原上为砂砾质洪积物或洪积-冲积物,在低山和剥蚀残丘上为花岗岩、片麻岩与其他古老的变质岩系风化残积物或坡积-残积物,以粗骨性为主,细土物质甚少。棕漠土分布的地形主要为剥蚀山地、丘陵和山前倾斜平原(砾质戈壁),成土母质主要有砂砾质洪积物和石质残积物或坡积-残积物,粗骨性,细土量少,细土中以细沙粗粉砂为主。
参考文献
- ↑ 楔形文字发现后,明明300年没人能看懂,后来为何突然被破译了?,搜狐,2022-10-03
- ↑ 啥是丁头字?圣书字?腓尼基创造了世界最早的字母?还是西奈体?,搜狐,2017-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