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荷花澱派 》以孫犁為代表的一個當代文學的流派。主要作家還有劉紹棠[1]從維熙韓映山等。荷花澱即白洋淀,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於白洋淀這個地方,也源於孫犁的短篇小說《荷花澱》。《荷花澱》以白洋淀明媚如畫的風當作背景,具有樸素、明麗、清新、柔美的風格。洋溢着詩情,帶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孫犁的作品在河北青年作者中有強烈的影響;他在編輯《天津日報·文藝周刊》時,通過這塊園地,團結和培養了京、津、保定三角地帶的一批文學青年。這一派作家的共同特色是着力追求詩情畫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吐露出華北的泥土和水鄉的清新氣息。後來,逐漸發生了變化,從維熙就寫出了不少慨慷悲壯的作品,與"荷花澱"派的風格不同。

目錄

藝術風格

《荷花澱》寫於1945年。發表後,在文學藝術界影響很大;有許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寫作技巧,並在藝術實踐中體現其風格,不久便形成了一個文學流派。這個流派被評論界稱為"荷花澱派"。

荷花澱》以白洋淀明媚如畫的風當作背景,具有樸素、明麗、清新、柔美的風格。洋溢着詩情,帶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孫犁的作品在河北青年作者中有強烈的影響;他在編輯《天津日報/文藝周刊》時,通過這塊園地,團結和培養了京、津、保定三角地帶的一批文學青年。

茅盾評價

中國傑出的語言大師、無產階級革命文藝運動的領導人之一茅盾在評介孫犁時說過:孫犁有他自己的一貫的風格,"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說好象不講究篇章結構,然而絕不枝蔓;他是用談笑從容的態度來描摹風雲變幻的,好處在於多風趣而不落輕佻。"(《反映社會主義躍進時代,推動社會主義時代的躍進》 )以孫犁為首的"荷花澱派"和以趙樹理為首的"山藥蛋派"[2]是中國現代文學中最為著名、最有影響的、各具千秋的兩個"流派"。

代表人物

孫犁(1913~2002年),現、當代作家,原名孫樹勛。孫犁生於河北安平的一個農民家庭,從小生活在貧困、落後、閉塞的鄉村環境中。五四運動爆發的那一年,孫犁進入了本村的一所初級小學讀書,最吸引孫犁的,似乎不是學校的功課,而是民間的評書。他常常被吸引去聽《楊家將》、《七俠五義》,在評書的引導下,從10歲開始,他廣泛地閱讀了《紅樓夢》、《水滸傳》、《封神演義》、《西遊記》等古典名著,從這些古典文學名著中,他吸收了豐富的文學營養。1926年,13歲的孫犁考入了保定的育德中學。

劉紹棠(1936~1997)男,河北通縣(今北京通州區)人。1949年讀中學時開始發表短篇小說。1951年到河北文聯工作半年,閱讀了大量文學名著,深受孫犁作品薰染。翌年發表成名作短篇小說《青枝綠葉》,並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195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5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從維熙(1933年3月~2019年10月29日)中國作家。河北玉田人。1953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校。曾任小學教師,報社記者。1956年開始專業創作。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到勞改農場、礦山做工。1978年重返文壇。曾任北京市文聯專業作家、作家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1950年發表處女作《戰場上》。1955年出版第一部散文小說集《七月雨》。1978年恢復創作活動後發表和出版的重要作品有《大牆下的紅玉蘭》、《遠去的白帆》、《北國草》、《風淚眼》、《白雲飄落天幕》、《走向混沌》等中、短篇小說散文。其作品注重描寫當代中國曾經經歷過的歷史曲折,展示"左"的錯誤所造成的災難性後果,情節起伏動人,多具有濃郁的悲劇色彩。

視頻

荷花澱派 相關視頻

莫言、賈平凹、茅盾推崇的散文大師孫犁「荷花澱派」代表作
品讀 - 20120221「荷花澱派」創始人孫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