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派
《荷花淀派 》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1]、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荷花淀》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当作背景,具有朴素、明丽、清新、柔美的风格。洋溢着诗情,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孙犁的作品在河北青年作者中有强烈的影响;他在编辑《天津日报·文艺周刊》时,通过这块园地,团结和培养了京、津、保定三角地带的一批文学青年。这一派作家的共同特色是着力追求诗情画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吐露出华北的泥土和水乡的清新气息。后来,逐渐发生了变化,从维熙就写出了不少慨慷悲壮的作品,与"荷花淀"派的风格不同。
目录
艺术风格
《荷花淀》写于1945年。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有许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并在艺术实践中体现其风格,不久便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这个流派被评论界称为"荷花淀派"。
《荷花淀》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当作背景,具有朴素、明丽、清新、柔美的风格。洋溢着诗情,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孙犁的作品在河北青年作者中有强烈的影响;他在编辑《天津日报/文艺周刊》时,通过这块园地,团结和培养了京、津、保定三角地带的一批文学青年。
茅盾评价
中国杰出的语言大师、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茅盾在评介孙犁时说过:孙犁有他自己的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说好象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绝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多风趣而不落轻佻。"(《反映社会主义跃进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时代的跃进》 )以孙犁为首的"荷花淀派"和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2]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为著名、最有影响的、各具千秋的两个"流派"。
代表人物
孙犁(1913~2002年),现、当代作家,原名孙树勋。孙犁生于河北安平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生活在贫困、落后、闭塞的乡村环境中。五四运动爆发的那一年,孙犁进入了本村的一所初级小学读书,最吸引孙犁的,似乎不是学校的功课,而是民间的评书。他常常被吸引去听《杨家将》、《七侠五义》,在评书的引导下,从10岁开始,他广泛地阅读了《红楼梦》、《水浒传》、《封神演义》、《西游记》等古典名著,从这些古典文学名著中,他吸收了丰富的文学营养。1926年,13岁的孙犁考入了保定的育德中学。
刘绍棠(1936~1997)男,河北通县(今北京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从维熙(1933年3月~2019年10月29日)中国作家。河北玉田人。195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曾任小学教师,报社记者。1956年开始专业创作。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到劳改农场、矿山做工。1978年重返文坛。曾任北京市文联专业作家、作家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1950年发表处女作《战场上》。1955年出版第一部散文小说集《七月雨》。1978年恢复创作活动后发表和出版的重要作品有《大墙下的红玉兰》、《远去的白帆》、《北国草》、《风泪眼》、《白云飘落天幕》、《走向混沌》等中、短篇小说和散文。其作品注重描写当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历史曲折,展示"左"的错误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情节起伏动人,多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视频
荷花淀派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品读“运河之子”刘绍棠 ,搜狐,2018-10-26
- ↑ 赵树理:中国乡土文学无可取代的语言艺术大师 ,搜狐,2021-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