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莫斯塔爾古橋

莫斯塔爾古橋(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Stari most,又譯莫斯塔爾老橋)是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莫斯塔爾的一座16世紀的橋樑,橫跨內雷特瓦河。[1]

中文名 莫斯塔爾古橋 主要作用 方便交通
造 型 獨特典雅 榮 譽 世界文化遺產

目錄

目錄

  1. 歷史

▪建造 ▪毀壞 ▪重建

  1. 結構

歷史

建造

原橋由蘇萊曼一世於1557年下令建造,取代原有的穩定性差的木製吊橋。建築工程從1557年開始,耗時9年。根據記載橋於伊斯蘭歷974年竣工,轉換成公曆即1556年7月19日到1567年7月7日之間。關於橋的建造過程知之甚少,記載並保留下來的為傳說和記憶,橋的建造者為Mimar Hayruddin。這是一座空前規模的橋樑,如果失敗則處以死刑,據記錄設計師準備好在腳手架最終從完全落成的橋樑移走的那一天舉行葬禮。在橋樑竣工後,它成為世界上最寬的人工建造的拱橋。某些相關的技術問題至今仍然是一個謎:如何架設棚架;如何把石頭從河的一側運到另一側;如何在這麼長的建造周期內讓腳手架保持可靠等。因此,這座橋樑可以列入當時最偉大的作品。[2]

毀壞

莫斯塔爾橋在1993年11月9日波黑戰爭期間被炸毀,成為種族仇恨的永久見證。這座城市當時有七萬人,四年的波黑戰爭就死了一萬多人。此後,在國際組織和多國的出資援助下,歷時三年修復重建的古橋於2004年7月23日重新開放,古橋周邊的許多建築也得到修復。古橋修建時,將炸毀時沉落於湖底的橋石打撈起來,用作復建的石材,所以復建的莫斯塔爾橋基本用的是原橋的石材。由於城市沉重的歷史和橋樑本身的寓意,復建後的古橋被視為協調和解與國際合作的象徵,也被寄予了不同文化、種族和宗教社會間和睦相處的希望。

古橋矗立了427年後波斯尼亞戰爭期間被摧毀。在毀壞後,一座臨時的纜橋建造在原址。波黑克族炮擊應為橋樑毀壞負責。; 在莫斯塔爾古橋毀壞後,波黑克族發言人承認出於戰略的重要性,他們故意摧毀它。

克羅地亞國防委員會,曾試圖從波黑塞族的防禦設施保護該橋,11月8日開始炮轟橋樑。然而,3個薩格勒布的工程師,其中一人在審訊中作證克羅地亞國防委員會無須對橋樑的毀壞負責,橋樑由于波斯尼亞領土範圍內啟動的地雷而摧毀。位德國專家認為這個分析在技術角度上是合理的。克羅地亞國防委員會指揮官斯洛博丹·普拉利亞克(Slobodan Praljak),因他下令破壞大橋正被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指控。主審法官讓-克勞德·安東內蒂(Jean-Claude Antonetti)最近表示,還不能證明克羅地亞國防委員會的軍隊毀壞了古橋,也沒能證明誰以何種方式毀壞古橋。

重建

戰爭結束後,重建橋樑的計劃被提上了日程。世界銀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阿加汗文化信託基金和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組成聯盟,以監督莫斯塔爾古橋和古城中心的重建。 意大利荷蘭土耳其克羅地亞歐洲理事會發展銀行,以及波黑政府也提供了其他資金。 1998年10月,UNESCO成立了一個專家組成的國家委員會檢查設計和重建工作。根據決定,儘量按照原貌恢復,使用同樣的技術和材料。匈牙利軍隊的潛水員從河中撈起原來的石料供橋樑建造使用,不足部分則從當地的採石場獲得石料,重建開始於2001年6月7日,2004年7月23日落成。[3]

結構

莫斯塔爾古橋呈拱形,4米寬,29米長。橋的兩頭各有一個石砌橋頭堡。橋拱採用本地的石頭建造。由於拱的內弧面大量不規則的變形導致了拱的形狀。橋的墩台為石灰石,與水邊懸崖邊上的翼牆相連。因其優美的弧度和宏偉的形態,被喻為內雷特瓦河上的彩虹。

世界遺產

2005年,莫斯塔爾的古橋地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