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羅尼
莫羅尼(Moroni)是科摩羅第一大城市,科摩羅政治、經濟和海、空交通的中心,印度洋到南非、歐洲、南美洲遠洋航線的中繼港。它有現代化的機場--哈哈亞機場。莫羅尼港口承運香料、咖啡、可可、椰干和石油產品,是香草精和丁香的加工地和出口港。工業品有飲料、香精油、金屬製品、木製品和水科摩羅泥等。[1]
莫羅尼 | |
---|---|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 莫羅尼 | 外文名稱 | Moroni |
行政區類別 | 城市 | 所屬地區 | 科摩羅 |
地理位置 | 東經43°16′,南緯11°41′。 | 人 口 | 4萬 |
方 言 | 阿拉伯語 | 機 場 | 莫羅尼-哈哈亞 |
火車站 | 無 | 主要信仰 | 伊斯蘭教 |
城市概況
莫羅尼的城市建設具有阿拉伯城市的風格,城內有許多清真寺和朝聖中心。主要的旅遊點有伊扎恩德拉附近的海濱、密扎米歐里碼頭的預言者洞穴及火山形成的鹽湖等。
城市西臨浩瀚的印度洋,其他三面是密密的椰林。市區街道狹窄而彎曲,在這些小巷中有不少具有阿拉伯色彩的古老建築,市內多清真寺,契昂達清真寺是穆斯林朝拜的中心。科摩羅有「香料群島」之稱。一種叫伊蘭伊蘭的香料產量居世界首位。莫羅尼城裡、郊外到處可見花香撲鼻的伊蘭伊蘭花叢,伊蘭伊蘭花是一種喬木,高達3~4米,開的黃花極為清香。市內有人民宮、「鷹爪蘭」四星級賓館等著名建築物。近郊多死火山,山坡上青翠挺拔的椰林、成片的伊蘭伊蘭林園一望無際。碧綠的香蕉、芭蕉叢,巨大的芒果樹和香草滿山遍野。莫羅尼人的主食就是香蕉、麵包果、木薯、木瓜等。科摩羅風味的宴會上烤香蕉、烤木薯、烤麵包果是主要食品。莫羅尼的居民是阿拉伯人和非洲班圖人的後裔。98%的居民信仰伊斯蘭教。
地理位置
莫羅尼位於東經43°16′,南緯11°41′。
資源情況
無礦藏資源,水力資源匱乏,漁業資源較豐富,主要魚種為金槍魚、紅魚和青魚,但因工具落後,僅能在近海捕撈,捕魚量不能滿足國內需要。
重要節日
莫羅尼的主要宗教是宰牲節,又稱忠孝節。每年回曆12月10日舉行隆重的參拜儀式。節前,家家戶戶打掃衛生。節日上午,穆斯林信徒們均匯集到附近的清真寺,婦女多在寺外做禮拜。禮拜後回家屠宰牲畜,到傍晚全家老小圍坐吃手扒肉,邊吃邊談。節日期間,親朋好友還互贈禮品,有些青年男女聚集在一起,燃起篝火,伴着鼓點跳舞直至深夜。
另一宗教節日是「聖忌」,回曆3月12日紀念先知穆罕默德誕生,穆斯林到清真寺集體誦經,贊聖並聽阿訇講述先知的生平事跡,同時聚餐紀念,辦「聖會」。傳說這天又是穆罕默德逝世日,因此也稱「聖忌」。
教育情況
莫羅尼的教育分為古蘭經式傳統教育和現代化教育兩大系統。古蘭經式傳統教育由地方集體辦學,國家不予干涉。現代化教育採用法國模式,由科教育部管理。學校用法語、科摩羅語和阿拉伯語教學。學制為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4年。其中高中分為普通高中和技術職業高中(學制3年),高等院校有教師培訓和教學研究學院,就讀生較少。小學入學率65%,中學17%,成人(15歲以上)文盲率44%(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03年人類發展報告)。
城市歷史
交通情況
莫羅尼交通工具無鐵路,島上交通工具為汽車,島際交通工具為輪船和飛機。
有莫羅尼-哈哈亞國際機場,跑道長2400米,也門、毛里求斯、馬達加斯加和法國航空公司有班機經停。科國營航空公司有一架48座福克飛機飛國內航線和馬約特島,國內各島間空運業務主要由私人航空公司承擔。
經濟概況
農業生產十分落後,糧食作物品種少,產量很低,遠不能滿足本國需要,主要依賴進口糧食解決溫飽問題;出口的主要產品僅限於華尼拉、丁香、鷹爪蘭等香料和調料品,但受國際市場影響,出口產品價時漲時跌。
畜牧業落後,家畜、蛋、牛羊肉產量低,每年需進口大量的肉類食品。
工業基礎薄弱,港口設施差、吞吐量小,缺乏資金和熟練技術工人,水電不能滿足供應,工業主要是香料加工作坊,生產規模小,對香料進行初加工。另有採石場、小型服裝廠和汽車修理作坊。
月亮之都
「科摩羅」一詞在阿拉伯語裡是「月亮」的意思,因此,科摩羅群島又被人們稱為「月亮」群島,這個國家也被稱為「月亮之國」,而莫羅尼也自然地被人們稱為「月亮之都」了。
民族情況
主要由阿拉伯人後裔、卡夫族、馬高尼族、烏阿馬查族和薩卡拉瓦族組成。通用科摩羅語,官方語言為科摩羅語、法語和阿拉伯語。98%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
袖珍城市
非洲東海岸的島國科摩羅總面積僅2235平方公里,首都莫羅尼人口不足4萬。走進這個袖珍國都,第一印象就是除了一條繞過市區、縱貫全島、坑坑窪窪的柏油路外,莫羅尼城連一條像樣的馬路也沒有。到處坑坑窪窪,高低不平,想找塊大點兒的平地都顯得相當不容易。
莫羅尼所在的大科摩羅島是座著名的火山島島不大,只有1148平方公里,分布着好幾座大大小小的火山,其中最高大的、海拔達2316米的卡爾塔拉火山,離莫羅尼僅15公里遠。這座活躍的活火山隔三差五就會蠢蠢欲動一次,2006年一年就噴發了兩回。不爆發的時候,它地下的岩漿也很不規矩,這兒涌涌,那兒冒冒,莫羅尼城、乃至整個大科摩羅島「地無三尺平」的景象,就是這些岩漿的傑作;城裡鋪地、鋪路的疏鬆石頭顆粒,正是火山熔岩凝結成的沸石顆粒,這種石頭輕而多孔,有的甚至可以在水上漂起來。正因為火山、熔岩常來搗亂,莫羅尼人才懶得去平整路面。
風俗禮儀
服飾和主食
莫羅尼人的服飾與阿拉伯人基本相同。男子披一塊單色布,自腰至膝:婦女着兩塊多色布,一塊纏身,一塊斜披在肩上。不少人也着西裝,但還不是十分流行。
莫羅尼人的主食是香蕉、麵包果、木薯和木瓜等。
奢侈的婚禮
莫羅尼世代沿襲着一項非常奢侈的傳統:那就是極其豪華的盛大婚禮。
新郎和新娘的禮服極其豪華,往往要鑲嵌幾十件,甚至上百件黃金裝飾物,按照傳統,這樣的豪華禮服加首飾通常需要花費兩萬多美元。
對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一場婚禮也就意味着花掉他們畢生的積蓄,但大多數科摩羅人還是對這種有着一千多年歷史的傳統婚禮樂此不疲。不過這種傳統也因為太過奢華而受到了質疑。
莫羅尼人十分好客,不論你到誰家做客,熱情的主人準會為客人準備具有科摩羅風味的果味宴會。在外交場合,莫羅尼人熱情地與朋友握手問候,稱男士為先生,稱女士為夫人、女士、小姐。莫羅尼居民多為穆斯林,他們的宗教儀式十分嚴格,祈禱也很勤勉。他們非常重視去麥加的朝聖活動,嚴格遵守伊斯蘭教的教規。
相關視頻
1、科摩羅之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