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蓮花落(王月邦)

蓮花落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蓮花落》中國當代作家王月邦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蓮花落

出沒在街頭巷尾的叫花子,一手拎飯碗,一手持竹竿,有意或無意地將行乞的口訣用歌謠的形式表達出來,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創造的奇蹟,成就了千百年來流傳在南疆北國的經久不衰的蓮花落!

曾幾何時,原本形成於江南水鄉的蓮花落,穿越了歷史厚重的迷霧,有幸選擇在河湟谷地落地生根。不知過了多少年,起初繚繞在深巷老宅里的低回婉轉的曲調,借天時地利人和之便,不時迸發出強勁的生命力,成為民間曲藝的奇葩,引來世人驚奇的目光。

我曾經探究過這種詞曲形成的過程,發現這條道上走過的人實在太多,他們穿着宋朝或明朝的衣服,走在狹窄的胡同,飽嘗人情的冷暖。當然,是春天還是冬天並不重要,但不可缺少微或薄雪,也不能沒有蟬鳴和犬吠,很符合民間吟唱者出道時的落拓模樣。我甚至做過這樣的猜想,這個最初的詞曲作者一定是個心性高潔的文化人,不知何故淪落街頭,自嘆蓮花掉入泥潭的無奈,吃飽了的時候,便掙扎着把肚子裡那點墨水硬是給擠了出來,變成詞,變成曲,來自草根的蓮花落就這樣得以口耳相傳,其目的是勸人樂善好施,智慧德相,佛的蓮花盛開,以此化解人心浮躁,找回慈憫本真。

一段鄉曲聲動梁塵,誰能知道,這蓮花落的前世今生?

我驚訝於這種行乞路上誕生的優美曲調。細數江南無數紅情綠意的勝景,那裡比比皆是的水塘,無數的蓮花逞妍斗色,掩映着歲月深處的朝代更迭。歌舞昇平的朱門外,車水馬龍的驛橋邊,青石板路上,時空隧道里不停歇地攢動着前赴後繼的歌者,吟唱着不同曲調的蓮花落。起初這只是掛在乞丐嘴上的,不登大雅之堂,但因其唱起來好聽,很接地氣,廣有人脈,久而久之就登堂入室唱到大戶人家的飯桌上去了,解悶誰不會呢?文化是沒有疆界的,很快就會走向四面八方,並不斷花樣翻新,唱腔說辭快板各領風騷,受眾不分山野朝堂。那些年鐵窗里的囚徒歌飄出大牆,倒把外面的人唱得淚流滿面,仿佛裡面的人就是自己,自己就是裡面的人,受了多大委屈似的。

可能從宋朝開始,或許更早,千百年來,蓮花落的歌詞已不再囿於原先的勸化說教而不斷被賦予新的說唱內容,唱起來溫婉動人、樸實流暢,具有寓教於樂、淳化民風的功能,充溢着濃郁的鄉土氣息,而至今以「蓮花落」、「落離蓮」一類句子作襯腔或尾聲幫唱過門的,自江浙至青海河湟堪稱一脈相承。

不久前,文友六月荷花參加了在浙江紹興舉辦的民間曲藝交流活動,其中就有蓮花落專場匯報表演,有這樣的唱詞:

我也曾高車馳馬着錦袍

四書五經讀朝朝

為只為引鳳院中結情好

恩愛夫妻難輕拋

蓮花蓮個蓮花落吆喝

我看了她發送的視頻,這段說的應該是一個王孫公子誤入煙花巷,以致家道敗落淪為乞丐的故事。猛然想起,自小耳聞目睹的關於以蓮花落唱腔分段或結尾的一些河湟民間小調,原來與數千里之外的紹興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如今紮根在高原上的許多河湟人的先祖,據考證就來自明洪武年間的南京。

六月荷花久久地注視着面前的舞台。幕布拉開,琵琶、揚琴、二胡等一齊奏響,演員登場,唱腔婉轉,式歌式舞,舉手投足間,洞見人世百態。六月荷花深信不疑,六百年煙雲散盡,江浙富貴風流之地,應該就是蓮花落久違的故鄉!

而在河湟,與此曲調相近的,則少了幾分婉約多了幾分悠揚,蓮花落承載着千百年的流韻遺響,不時把別樣的精彩帶入我們的生活:

一把扇子一朵花呀

一溜蓮蓮哪花兒喲

哎蓮哪蓮哪花上兒落

孝順父母人人夸來麼

蘆花葉葉兒蓮花上落

似曾相識的歌詞,其間藉助「蓮花落」的襯托,唱法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難看出,這詞中推崇一種高尚的品格,意境就是江南水鄉,時令應該在七到八月,蘆花和蓮花共生,微風吹來,蘆葉輕撫高潔的蓮花,好一幅精美靈動的荷塘景色!

如此,蓮花落傳播的過程,可以說是一個日臻成熟和不斷改編的過程,無論它在哪裡傳唱,哪裡的傳統習俗和文化元素就會潛移默化地滲透進來,千百年斗轉星移,地域之間便有了較大的差異,比如說津門的快板和東北的二人轉,你會相信它們就是由蓮花落演變而來的產物嗎?

稀奇的還在後頭。

在河湟谷地,如果你隨便走進一個村莊,問蓮花落為天下何物,保證許多人搖頭,不知道或不認同有這樣一個曲種,但要是給他唱上兩段聽聽,他一定會說,這蓮花落就是某某小調的襯腔。這樣就好,說明蓮花落是真實地棲息在我們身邊的,這美妙的歌聲就掛在我們的嘴上,飄蕩在節日裡、宴會上、社火中,把我們的生活點綴得如此有模有樣。

那麼說詞呢?也就是俗稱的「說道」,不唱只管說,伴竹板,詞句押韻,隨編隨說,簡潔明快,妙趣橫生。它跟現在的快書一個模板,只是所處地方不同,鄉音有些改變,河湟民間小調「倒江水」、「打攪兒」等無不是這種說唱藝術的衍生物。

我爺爺那輩,萬惡的舊社會,日子不怎麼太平。家族中有人擇地築牆建房,眾人前來幫忙。這時有個人閃出巷子,騎到對面的牆頭上,擊膝蓋作節拍,猛不丁整出一段蓮花落:

養大狗喲壘高牆

不如給我殺只羊

一頓好酒我喝上

從此你家少禍殃

大家認得他是賊,明知惹不起,內中有會說唱的,向他陳情,這邊也是貧困戶啊,家道消乏,捉襟見肘,妙手空空先生你可要擔待:

養大狗喲壘高牆

用盡家中油和糧

你要想來只管來

一天三頓喝拌湯

那人從牆頭上跳下來,儘管名聲不好聽,但似乎很通情達理,和大家有說有笑地吃了一頓午飯,作揖投鄰村而去。

這是我爺爺給我爹說的,我爹給我說的,我想找個機會說給孩子,關於老去的蓮花落的故事。

許多時候,我們總是把好奇的目光投向新鮮事物,卻往往忽略了自己身邊最珍貴的東西。記得小時候沒有電視和收音機,家家梁頭上掛着一個有線廣播,聽不懂普通話的老漢們耐不住寂寞,冬天農閒,便請來對岸的把式唱曲兒。老花窗打開來,把式坐到上位頭,噓溜溜喝一口茶,山羊鬍子一翹一翹。

屋子裡擠滿了人,窗外也擠滿了人,旱煙飄過來,咳嗽聲此起彼伏。崽娃們擠在大人堆里,一邊跺腳一邊吸溜着長長的鼻涕,看不見把式,呆眉呆眼看頭頂的夜空。

是的,那時候天好冷,夜好沉,星星像燈。也是那時候,我記住了「蓮花落兒開」這一句歌詞,此後念念不忘,只是沒怎麼上心,直到現在悟出點因為所以來,俱往矣四十多年過去!

我老家的嬸子和嫂子們,這幾年過得好滋潤。原來她們在家看孫子,後來孫子一個個長大了,才想起把自己的嗓子荒廢了。他們尋找後悔藥的辦法是把大家集合起來,買了扇子在院子裡扭啊扭,將遺落在老巷裡的河湟小調重新拾起來,找回年輕時的感覺。村里已經好多年不耍社火了,大家都忙着掙錢,掙不動錢的就在家裡準備爭一口氣。

她們準備了一些行頭,剷平了一處廢棄的院落,音響打開,轟隆隆的樂曲直衝雲霄,耍社火、唱小調、喝老酒,老樹發新枝一時辦得風生水起,後來又藉助網絡的推送,每天在我的手機上恆舞酣歌。

她們唱《八洞神仙》,有這麼一段:

一洞神仙漢鍾離

赤面黃髮大肚皮

蓮花落兒開

手裡拿的陰陽扇

一煽福綿萬萬年

蓮花落兒開

花兒點着開

我問「福綿」是什麼意思?她們一起搖頭。我想了想,好像是表達「幸福綿綿」的意思,查查其它曲種的詞,有時為避免句長走調,也存在刻意刪減的現象,雖然叫人摸不着頭腦,但不影響整體效果。

她們唱《十二個月》,有這麼一段:

正月里到了是新年

紙糊的燈籠掛門前

風吹着蓮花轉

二月里到了龍抬頭

三姐高樓上打繡球

打得個蓮花轉

我問不是燈籠和繡球嗎,怎麼又是蓮花在轉?她們一起搖頭。我想了想,認定那時人眼所看到的景象,必定與心情有關,彩色的穗子飄起來,旋轉成美麗動人的花瓣,因此比喻為蓮花更具猜測想象之空間。

對於這種現象,六月荷花的解釋是:越是不理解蓮花落中的個別詞義,說明這種傳統曲目越接近原始和完整,否則容易被改動,那樣就會失去它最初的韻味,這也是蓮花落至今得以保存和延續的原因之一。不容易啊,幾百年!

今夜的老家,窗外月色正好。誰家飄來的歌聲,一曲平調清耳悅心。它來自歲月深處,迴響在鄉村人家,活躍在流動舞台,或低吟淺唱,或鳳鳴鶴唳,或盪氣迴腸,繞不開的情結抹不掉的印記我的念茲在茲的蓮花落![1]

作者簡介

王月邦,1964年10月生,青海省互助縣人民法院工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