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菊科菊屬植物-玄墨

簡介

菊花(學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 )Tzvel.):在植物分類學中是菊科、菊屬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按栽培形式分為多頭菊、獨本菊、大麗菊、懸崖菊、藝菊、案頭菊等栽培類型;有按花瓣的外觀形態分為園抱、退抱、反抱、亂抱、露心抱、飛午抱等栽培類型。不同類型里的菊花又命名各種各樣的品種名稱。
[1] 菊花是經長期人工選擇培育的名貴觀賞花卉,公元八世紀前後,作為觀賞的菊花由中國傳至日本17世紀末葉荷蘭商人將中國菊花引入歐洲,18世紀傳入法國,19世紀中期引入北美。此後中國菊花遍及全球。[2]

  • 中文名:菊花
  • 拉丁學名:Chrysanthemum
  • 別 名:壽客、金英、黃華、秋菊、陶菊、日精、女華、延年、隱逸花、家菊界
  • 植物界門:種子植物門
  • 亞 門:被子植物亞門綱雙子葉植物綱亞

植物學史

根據經典的記載,中國栽培菊花歷史已有3000多年。最早的記載見之於《周官》《埠雅》《禮記·月令篇》:「季秋之月,鞠有黃華」,說明菊花是秋月開花,當時都是野生種,花是黃色的。從周朝至春秋戰國時代的《詩經》和屈原的《離騷》中都有菊花的記載。《離騷》有「朝飲木蘭之墮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說明菊花與中華民族的文化,早就結下不解之緣,在秦朝的首都咸陽,曾出現過菊花展銷的盛大市場,可見當時栽培菊花之盛了。
漢朝《神農本草經》記載:「菊花久服能輕身延年」。《西京雜記》:「菊花舒時,並采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當時帝宮后妃皆稱之為「長壽酒」,把它當作滋補藥品,相互饋贈。這種習俗一直流行到三國時代。「蜀人多種菊,以苗可入萊,花可入藥,園圃悉植之,郊野火采野菊供藥肆」。從這些記載看來,中國栽培菊花最初是以食用和藥用為目的的。

明朝栽菊技術又進一步提高,菊花品種又有所增加,菊譜也多了起來。如黃省曾、馬伯州、周履臣、高濂、樂休園等人都著,有《菊話》。在黃省曾的《菊譜》中記載了220個菊花品種。李時珍的《本草綱目》(1580年)和王象晉的《群芳譜》(1630年)對菊花都有較多記載。《群芳譜》對菊花品種作了綜合性研究,記有黃色92個品種,白色73個品種,紫色32個品種,紅色35個品種,粉紅22個品種,異品17個品種,共6類、271個品種;至少有16種花型。
清朝的菊花專著更多,有陳昊子《花鏡》劉灝《廣群芳譜》許兆熊《東籬中正》陸延燦《藝菊志》閩延楷《養菊法》徐京《藝菊簡易》顏祿《藝菊須知》計楠《菊說》陳謀善《藝菊瑣言》吳儀一《徐園秋花譜》等等。《花鏡》一書記載當時菊花有黃色的54種,白色的32種,紅色的41種,紫色27種,共計154個品種。計楠的《菊說》載有菊花品種233個,其中新培育的品種有100多個,並提出了菊花育種的方法。清朝菊花品種日益增多,在乾隆年間還有人向清帝獻各色奇菊,乾隆曾召集當時花卉畫家鄒一注進宮作畫,並裝訂成冊。在文人中畫菊題詩,也蔚然成風。
[3]

形態特徵

菊花為多年生草本,高 60-150厘米。莖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柔毛。葉互生,有短柄,葉片卵形至披針形,長 5-15公分,羽狀淺裂或半裂,基部楔形,下面被白色短柔毛,邊緣有粗大鋸齒或深裂,基部楔形,有柄。頭狀花序單生或數個集生於莖枝頂端,直徑 2.5-20厘米,大小不一,單個或數個集生於莖枝頂端;因品種不同,差別很大。總苞片多層,外層綠色,條形,邊緣膜質,外面被柔毛;舌狀花白色、紅色、紫色或黃色。花色則有紅、黃、白、橙、紫、粉紅、暗紅等各色,培育的品種極多,頭狀花序多變化,形色各異,形狀因品種而有單瓣、平瓣、匙瓣等多種類型,當中為管狀花,常全部特化成各式舌狀花;花期 9-11月。雄蕊、雌蕊和果實多不發育。
菊花為多年生宿根亞灌木。繁殖苗的莖,分為地上莖和地下莖兩部分。地上莖高0.2-2米,多分枝。幼莖色嫩綠或帶褐色,被灰色柔毛或絨毛。花後莖大都枯死。次年春季由地下莖發生孽芽。 菊花葉系單葉互生,葉柄長1-2厘米,柄下兩側有托葉或退化,葉卵形至長圓形,邊緣有缺刻及鋸齒。葉的形態因品種而異,可分正葉、深刻正葉、長葉、深刻長葉、圓葉、葵葉、蓬葉和船葉等8類。 菊花的花(頭狀花序),生於枝頂,徑約2-30厘米,花序外由綠色范片構成花苞。花序上着兩種形式的花:一為簡狀花,俗稱"花心",花冠連成簡狀,為兩性花,中心生一雌蕊,柱頭2裂,子房下位1室,圍繞花住主5孜聚葯雄蕊;另一為舌狀花,生於花序邊緣,俗稱"花瓣",花內雄蕊退化,雌蕊1枚。舌狀花多形大色艷,形狀分平、匙、管、桂、畸等5類。瘦果(一般稱為"種子")長1-3毫米,寬0.9-1.2毫米,上端稍尖,呈扁平楔形,表面有縱棱紋,褐色,果內結一粒無胚乳的種子,果實翌年1-2月成熟,千粒重約1克。
菊花品種具有極大多樣性,分類工作者們探討菊花的原祖。或認為野菊是菊花的原始祖先,或認為甘菊是原祖,或認為它的原祖是小紅菊,或者開出一系列的可能的原祖名單。中國科學工作者有的還進行過屬間雜交實驗,在探討菊花真源方面做了一些推測性和實驗性工作。無論推測和實驗,都是試圖把菊花的來源落實於該屬的某一個或某兩個種上,並且試圖指出,在這些浩瀚的品種中,哪一個品種最為原始,即是說,想找出最原始的菊花品種。
[4]

環境分布

菊花為短日照植物,在短日照下能提早開花。喜陽光,忌蔭蔽,較耐旱,怕澇。喜溫暖濕潤氣候,但亦能耐寒,嚴冬季節根莖能在地下越冬。花能經受微霜,但幼苗生長和分枝孕蕾期需較高的氣溫。最適生長溫度為20℃左右。
菊花的適應性很強,喜涼,較耐寒,生長適溫18-21℃,最高32℃,最低10℃,地下根莖耐低溫極限一般為一10℃。花期最低夜溫17℃,開花期(中、後)可降至15-13℃。喜充足陽光,但也稍耐陰。較耐干,最忌積澇。喜地勢高燥、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輕鬆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在微酸性到中性的土中均能生長,而以PH6.2-6.7較好。忌連作。 秋菊為長夜日植物,在每天14.5小時的長日照下進行莖葉營養生長,每天12小時以上的黑暗與10攝氏度的夜溫則適於花芽發育。但品種不同對日照的反應也不同。
菊花遍布中國各城鎮與農村,尤以北京南京上海杭州青島天津開封武漢成都長沙湘潭西安瀋陽廣州、中山市小欖鎮等為盛。 8世紀前後,作為觀賞的菊花由中國傳至日本被推崇為日本國徽的圖樣。17世紀末葉荷蘭商人將中國菊花引入歐洲,18世紀傳入法國,19世紀中期引入北美。此後中國菊花遍及全球。

相關圖片

視頻


菊花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