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 雲林縣政府新聞參考資料[發布單位]:衛生局 [111.04.09] 雲林縣今日新增 1 例本土病例(26783),本土個案累計確診 35 例(自 110 年 5 月 1 日統計至 今),本土個案及境外移入累計確診 125 例(自 108 年 12 月統計至今),全國今日共新增 578 例 COVID-19 確定病例,分別為 442 例本土個案及 136 例境外移入。
華夏民族
原圖鏈接

華夏民族(Chinese nation)是漢族的前身,華夏又稱「華」、「諸華」、「夏」、「諸夏」、「中夏」 。

  • 是古代居住於中原地區漢民族的先人為區別四夷(東夷、南蠻、西戎、北狄)的自稱,又稱中華。
  • 西周分封建國,最多時分封了八百多個諸侯小國家,這些小國總稱為「諸夏」。
  • 「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暱,不可棄也」(《左傳》)。
  • 周王東遷洛邑(洛陽)後,王室的權威下挫,諸侯國之間頻繁兼併,列強國家出現。
  • 這一時期的「夏」限指中原地區,「居楚則楚,居越則越,居夏則夏」(《荀子》),此時,「華」字開始用於文字表述中,「推衍出一個『華』字來,按華字古音敷,夏字古音虎,其音相近,增用一個字有加重語氣的作用。
  • 二字可單用,亦可以合用,夏和華二字互舉為文,與裔和夷二字互舉為文相同」。
  • 《左傳》裏的記載有「裔不謀夏,夷不亂華」,「楚失華夏,則析公之為也」,「今而始大,比於諸華」,「諸華必叛」,「獲戎失華,無乃不可乎」,「我諸戎飲食衣服不與華同」。華夏兩字並稱,在春秋時期就有了,但使用之初,是指中原一帶,或有中原地區生活方式的地方。
  • 漢朝以後又稱漢人,但是華夏這個稱謂並沒有因此消失,而是延續。
  • 二十世紀之前使用得最多的稱謂是「華夏人」。
  • 比如漢朝多以」華夏人「自居。
  • 明朝既以漢自居也以華夏自居,兩個詞為同義詞。
  • 漢族和華夏族作為整體族稱是自從漢朝最普遍的。
  • 華夏族,又稱河洛民族,是華族和夏族的合稱,在周朝時曾自稱為諸夏或華夏。
  • 是古代中原的主體民族,起源自黃河中游,在商周時期逐漸成型並在後來的征伐擴張中與周圍各民族融合,逐漸形成今日漢族之前身。
  • 「華夏民族」一詞,中國人經常使用,或稱中國為「華夏」。
  • 關於「華夏民族」一詞的來歷,《說文》將「華」解釋為「榮」,將「夏」解釋為「中國之人」。
  • 「中國」即指「中的」、「中州」、「中土」等,在春秋時期一般包括鄭、蔡、沈、申、息等國。

中華民族又稱華夏民族的原因

  •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 《左傳》記載:「以服事諸夏。」「楚食華夏。」「商不謀夏,夷不亂華。」
    • 由此知,我國人民從古代起,就自稱諸夏、華夏,或單稱夏或華,但春秋戰國以後,華夏就成了我們種族的名稱。
    • 而把之外的民族叫作夷、狄、戎、蠻。
  • 華夏族的祖先是生活在黃河中上游的黃帝族和炎帝族,後來這兩部落的聯盟在戰勝蚩尤後進入中原。
  • 華夏族在中原建立了統治。隨後有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是夏朝,簡稱「夏」。
  • 在商朝末期,周人聯合流亡的夏人,炎帝系統的姜姓諸族(其代表為姜太公),以及遷徙到南方的楚人等起兵。
    • 進而推翻商朝的統治,建立了周朝,周人自稱「華夏」,後來又將自己分封出去的諸侯國稱作「諸夏」或「諸華」。
  • 大約從春秋時代起,我國古籍上開始將「華」和「夏」連用,合稱「華夏」族。
  • 經過春秋時期的諸侯爭霸,以及戰國時期的強邦吞併弱邦,更有秦始皇的統一中原,終於使得華夏族這一龐大族群第一次完全得以統一。經過強大的漢朝,族名華夏轉變為漢,華夏人就成為了漢人。
  • 華夏這個稱謂並沒有因此消失,而是延續至今。二十世紀之前使用得最多的稱謂是「華夏人」。比如漢朝多以「華夏人」自居。而明朝即以漢自居,也以華夏自居,兩個詞為同義詞。總之,漢族和華夏族作為整體族稱是自從漢朝到現在最普遍的。 [1]

華夏民族的祖先是黃帝和炎帝嗎?

  • 簡單的講,黃帝是中國古代第一個部落首領,就是華夏部落(基本早黃河流域活動),還稱為有熊氏。
  • 然後有了炎帝,成為姜姓部落(長江流域在活動啦)的首領,也被稱為神農氏。
  • 我們現在被稱為炎黃子孫也就是這兩個人的緣故啦。
  • 炎黃子孫--相傳在上古時代,中國的黃河流域住著許多分散的人群。
    • 他們按照親屬關係組成了氏族,很多氏族又聯合起來組成了部落。黃帝和炎帝就是其中兩個大部落的首領。
  • 那時候,人們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很低,一遇到水旱災,就得搬家。
    • 有一次,炎帝部落在搬家的時候,來到了黃帝部落佔據的地方,他們看到那裡條件很好,就決定長期住下來。
  • 可是黃帝部落的人不願意,結果雙方互不讓步就打起仗來。
    • 經過三次戰鬥,炎帝部落被打敗了。
    • 炎帝向黃帝認輸,表示願意聽從黃帝的命令。
    • 黃帝就答應了炎帝部落住下來的要求。
  • 黃帝的妻子親自教給炎帝部落的人養蠶繅絲,黃帝讓人把造車、造船的技術教給他們。
    • 炎帝也把木犁和草藥送給了黃帝。他們相處得很好。
  • 後來他們聯合在一起組成了炎黃部落聯盟,黃帝成了這個聯盟的領袖。
    • 中華民族的歷史,從此就開始了。
    • 所以中國人就把黃帝尊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並自稱是「炎黃子孫」。
  • 華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而華夏帝國和其它古文明帝國一樣,從小小的原始部落和小小的地區,不斷的和其它的部落聯合,融化和擴張,形成一個規模龐大的帝國。
    • 當研究其它的古文明時,現代人一直不能解讀他們祖先的文字,以致難以瞭解自己的文明之始末,而現代的中國人卻能讀通幾千年前的文字,瞭解中華祖先的文化。
  • 因為我們華夏文明是世上唯一的統一和連續的文明,華夏文明的發展當然有受到外族的侵入,中國也曾經被外族統治過,但是,不是我們要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語言,文明,相反的,中華文明是一種不具侵略性,而博大精深的文明,所以,入侵者自己總是迅速的完全的被我們所同化,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我們的祖先吧。
  • 自公元前三千至前二十一世紀,是中國文明初起的時代,有三皇五帝之說。三皇的說法不一,一般認為是伏羲,女媧,神農。
  • 傳說伏羲氏教民結網,從事漁獵畜牧,致嫁娶,以麗皮為禮,創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
  • 已考古發現中國最早的文字,就約在五千年前,因此,伏羲氏確實應該是中華文化最早的代表。
    • 女媧是在伏羲氏以後為天下共主,他作笙簧,是音樂的開始,傳說她練石以補天,聚蘆灰以止滔水。
  • 神農氏(炎帝)繼女媧後為天下共主,傳說他是農耕和醫藥的發明者,又創造了五絃琴,開始蜡祭和市場。

看來,至他開始,中華民族開始進入農耕社會。『五帝』乃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史記.五帝本紀》

  • 黃帝,姓姬(或雲公孫),號軒轅氏、有熊氏,原居於西北,後遷徙至涿鹿(今河北涿鹿東南)一帶。
  • 炎帝傳為神農氏,姜姓,號烈山氏或厲山氏。時南方強悍的九黎族,在其首領蚩尤率領之下,和炎帝爭奪黃河下游地區,炎帝失敗,向北逃串,向黃帝求救,並結為聯盟。
  • 黃帝統帥炎、黃二部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黃帝在大將風后,力牧的輔佐下,大敗蚩尤,結果蚩尤被殺。
  • 涿鹿之戰後,炎黃兩部落發生戰爭,黃帝擊敗了炎帝。
    • 從此,中原各部落鹹尊黃帝為共主,炎、黃等部落在黃帝的領導下融合成華夏民族。
  • 故中華民族素自承為『黃帝後裔』,又因炎、黃兩部落融合成華夏民族,故也稱為『炎黃子孫』。
  • 黃帝之後,最著名的共主有唐堯、虞舜、夏禹等人。
  • 禹系夏後氏部落之領袖,姒姓,又稱夏禹、大禹。相傳堯的末年,洪水氾濫,禹父奉命治水,花了九年時間而一事無成,而被堯處死。
  • 及舜即位,禹奉命繼其父治理洪水。
  • 禹用疏導的方法,廣修溝渠,終於根治了水患,從此成了華夏民族的英雄人物,被稱為『大禹』。[2]

目錄

參考來源

  1. 暢談古今事. 我們自稱華夏民族,你知道古代中國自稱「華夏」真正的原因嗎?. 每日頭條. 2017-08-16 [2022-04-29] (中文). 
  2. General. 為什麼黃帝和炎帝被稱為華夏民族祖先?. Y雅瑪知識. 2020-11-13 [2022-04-29]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