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菱湖鎮朝陽村

菱湖鎮朝陽村位於中國聞名的淡水魚重點產區浙江省湖州市菱湖,西距菱湖鎮10公里。東與善璉鎮平樂村毗鄰,南達財利橋、石橋兩村,西接上石村,北靠石淙鄉俱富村。40年代末,為吳興縣裡城鄉第七、八、九保。50年代初期為城塘鄉第一、二村。1956年10月,兩村在組有4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基礎上建成千金鄉第一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10月為善璉人民公社千金管理區二壩生產隊。1961年6月為千金人民公社下轄的郎介壩、水台、賣花橋、二壩等4個大隊。1968年冬,由這4個大隊重新組成朝陽大隊。1984年為千金鄉朝陽村。同時叫朝陽村的還有雲南省安寧市八街鎮朝陽村。[1]

中文名稱: 朝陽村

行政區類別: 村莊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地理位置: 浙江省湖州市菱湖鎮

目錄

基本簡介

朝陽村位於中國聞名的淡水魚重點產區浙江省湖州市菱湖,西距菱湖鎮10公里。東與善璉鎮平樂村毗鄰,南達財利橋、石橋兩村,西接上石村,北靠石淙鄉俱富村。40年代末,為吳興縣裡城鄉第七、八、九保。50年代初期為城塘鄉第一、二村。1956年10月,兩村在組有4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基礎上建成千金鄉第一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10月為善璉人民公社千金管理區二壩生產隊。1961年6月為千金人民公社下轄的郎介壩、水台、賣花橋、二壩等4個大隊。1968年冬,由這4個大隊重新組成朝陽大隊。1984年為千金鄉朝陽村。同時叫朝陽村的還有雲南省安寧市八街鎮朝陽村。境內河流縱橫,土質肥沃,雨量充沛,水田成方,桑園連片,田野嵌鑲魚塘如明珠,具有江南水鄉特色。傳統生產以水稻、蠶繭為主,兼營水產養殖、畜牧等種經營。村辦工業始於1974年。自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工農業生產發展較快,村級經濟日益壯大。特別是蠶繭生產和村辦工業發展尤為突出。1992年,全村飼養蠶種3729張,蠶繭總產達126.28噸,比1979年增長1.14倍。村辦工業產值達1375萬元,創稅利207萬元,分別比1979年增長56.12倍和52倍。工業固定資產達478.46萬元,比1979年增加近10倍。農民所得人均收入1868.80元,比1979年的214.62元增長7.7倍。居全鄉首位,全市前茅。現有織布、造紙、制磚、紙箱、紙盒、湖筆等產業,村辦工業已成為村經濟的重要支柱。1992年,工農業總產值達1760.43萬元,其中村辦工業產值占78.1%。村擁有1個良種場、6家村辦廠、4座機埠,村校、村衛生室各1所,吸泥船1艘,開溝機1台。村委會駐地邱家壩通往千金集鎮和各生產隊的道路都修建成水泥石基路,告別了天雨泥滑路難行的昨天。1992年,全村595戶、2294人。耕地1728畝,桑園1100畝,內塘342.2畝。全村共有28個姓氏,其中以宋、楊兩姓居多,分別占總戶數的16.64%。

生活狀況

村辦企業的發展,支援了國家經濟建設,壯大了集體經濟,給農民帶來了實惠。1983~1992年,各項提留基金累計達251.49萬元。1981~ 1992年,累計創稅金達475.72萬元。職工分配工資獎金累計達590.61萬元,全村戶均收入9926.17元 。近年來用工業積累投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累計達25.5萬元。同時教育、醫療衛生、社會福利等事業也有新的發展。村校先後移建擴建2次,現有教育樓房2幢,建築面積500平方米,達到六配套標準。在校小學生99名,入學率達到100%。附設幼兒班,入學幼兒84名。全村五保老人送進鄉敬老院養老。對村里年滿60歲女性、65歲男性的老年人年終每人發放20元老年金。自1986年至今,農戶投保家庭財產保險,由村里補助保險費50%。尤其在移風易俗、推行殯葬改革上成績突出,自1977年起改土葬為火葬。1985年被評為為市級推行火葬先進集體。朝陽村在兩個文明建設中多次得到區、市的表彰。村黨支部1981年以來多次被評為市級先進黨支部。朝陽村1987年被命名為區級明星村、文明村,1986年和1992年兩次得到菱湖區工業勞動競賽金杯獎。

經濟發展

改田造地建設園田化1949年前,這裡的農業生產十分落後,農民生活極為貧困,有的甚至過着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生活。1949年後,生 產不斷發展,不但解決了溫飽,而且生活有較大改善。1979年集體分配人均收入214.62元,人均糧 食368.7公斤。特別是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路線、方針、政策指引下,村級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全村工農業總產值增長了16.23倍。1983年改革了農業經營體制,全面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年雖遭到洪澇災害,但農業總收入達到108.48萬元,仍然比上一年增長37.24%;人均收入377.13元,增加81.85元。顯示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強大生命力。同時大批農業剩餘勞力可轉向工、副業生產,為全面振興朝陽村經濟創造了條件。朝陽人從1974年至1989年的15個冬春,年年搞農田基本建設,其中先後有3次花4個冬春時間,集中勞力大規模地平整土地,修建農業基礎設施:削高墩,填低田,拓桑帶,修圩埂, 開渠道,築機耕路,改造更新機埠,澆制水泥灌渠,共移動土石方50多萬方,造田300餘畝,建桑帶 200多畝。全村人以中心十字路為骨架,田塊每隔120~130米開挖排灌渠道各1條,建成水田成方,排灌分系各立門戶,加固圩埂標準化,護堤有桑帶,桑園沿河靠村莊的格局。有3座機埠全部拆建更新,16條主幹灌渠全長6124米,全部澆制水泥渠道。同時調整了生產隊之間的插花土地,達到按渠系劃片到隊。工業興起村民生活提高1968年冬朝陽大隊剛建立時,大隊辦公室設在臨時搭起來的茅蓬里。當時的大隊領導設法從外鄉鄰村請來7位製作湖筆的老師傅,安排本村青年人拜學藝。就這樣在大隊辦公的茅蓬里辦起了第一家村辦廠--朝陽湖筆廠。同時還組建了綜合組、副業隊。到1976年,這3家企業產值近4萬元,創稅利7006元。有了少量積累後,又在1978年投資5000多元辦起了土黃板紙廠,當年投產、當年盈利。這年村辦企業總產值達14萬多元,創稅利3.5138萬元。此後,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引下,村辦企業猶如雪球越滾越大。1980年投入29萬元興辦磚瓦廠,建造1座20門紅磚輪窯,次年投產。這是該村向上等級、上規模發展的起跑線。這年村辦工業出現了跳躍式發展勢頭:村辦工業產值達45.6萬元,創稅利8.3萬元,分別比上一年增長81.72%和44.86%。磚瓦廠的建成投產,更加鼓舞了朝陽人發展工業的信心。1984年5月投入25萬元改造土黃板紙廠,改產高檔的瓦楞紙、箱板紙,把村辦企業推上一個新台階,當年達到產值超百萬元,稅利超30萬元。1987年10月又投入125萬元,新建有64台自動化織機的千金織布廠。同年,造紙廠投入40萬元進行第二次技改。1992年春鄧小平南巡講話發表以後,朝陽村又欣起了技改熱,投入技改資金132萬元。這一年村辦工業產值首次超千萬元,稅利超200萬元,比上一年分別增長60.26%和2.26倍。全村6家村辦廠年產值在900萬 左右的有2家,100萬元以上的2家。在廠職工552人。

視頻

菱湖鎮上的「縣委宿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