萆解
萆薢 |
中文学名:萆薢 拉丁学名:Dioscorea tokoro Makino 别称:黄山姜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薯蓣目 科:薯蓣科 属:薯蓣属 |
萆薢,中药名。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薢Dioscorea septemloba Thunbt和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Dioscorea hypoglauca Palibin的干燥根茎。中药材,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的干燥根茎,置通风干燥处。粉萆解主治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植物源生态粉背薯蓣,又名:黄萆薢、黄山姜、土黄连、黄薯。[1]
目录
植株形状
多年生缠绕藤本。根茎横生,近于地面,竹节状。叶互生,三角状心形,或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边缘波状,叶片干后近乎黑色,下面常盖有白色粉状物。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穗状,单生成2~3枝簇生于叶腋,花序基部的花通常2~3朵集在一起,至花序的顶端通常单生;雄花雄蕊3,开放后药隔变宽,退化雄蕊3,有时存在,常与发育3雄蕊互生;雌花序穗状,单生,很少双生,雌花花被6,子房下位,退化雄蕊呈花丝状,柱头3裂。蒴果成熟后反曲下垂,翅宽超过长度或近于等长,表面栗褐色,成熟后顶端开裂。种子四周围以薄膜状的翅,通常两两迭生,着生于每室的中央。
主要品种
刺萆薢
【别名】:红萆薢、美人扇、龙须叶
【功效】:祛风湿;利小便;解疮毒。
【考证】: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主治】:风湿痹痛;小便淋浊;疮疹瘙痒;臁疮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灌丛中或山坡荫蔽处。刺萆薢采收和储藏:秋、冬季及春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湖北、广东、广西等地。
【动植物形态】:长托菝葜攀援灌木。茎与枝条多少具纵条纹,疏生刺。叶互生;叶柄长5-25cm,约占全长的1/2-3/4具鞘,通常只有少数叶柄具卷须,脱落点位于鞘上方;叶片厚革质至坚纸质,椭圆形、卵状椭圆形至长圆形,长3-16cm,宽1.5-9cm,下面通常苍白色,极少绿色,干后灰绿黄色或暗绿色。伞形花序生于叶尚幼嫩的小枝上;总花梗长1-2.5cm,偶有关节,花序托常延长而使花序多少呈总状;花单性,雌雄异株;花被片6,黄绿色或白色;雄花外轮被片长4-8mm,宽2-3mm,内花被片稍狭,雄蕊6;雌花比雄花小,花被片3-6mm,具6枚退化雄蕊,子房3室,柱头3裂。浆果球形,直径8-15mm,熟时红色。花期3-4月,果期10-11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克。外用:适量,煎水洗。
红萆薢
【别名】:滇红萆薢、小萆薢、打不死、土茯苓、花花藤、花萆薢
【功效】:祛风除湿;利水通淋;解疮毒
【考证】:出自《中药材手册》。
【主治】:风湿痹痛;水肿;小便淋浊;疮疖肿毒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3000m的林下、灌丛中或山谷沟边。
【各家论述】:1.《四川中药志》:祛风湿,分清浊,利关节,解疮毒。治风湿痛,腰膝痹痛,小便淋浊及梅毒恶疮。
2.《云南中草药选》:祛风除湿,通淋,利水,消炎,解毒。治风湿性关节炎,泌尿系感染,慢性胃炎,月经不调,疮疖。
【用药禁忌】:《四川中药志》:阴虚火旺,肾虚遗精,多尿及腰痛者忌用。
【动植物形态】:无刺菝葜攀援灌木。茎与枝条平滑或稍粗糙,无刺。叶互生;叶柄长0.5-1.5cm,约占全和长的1/2-2/3,具狭鞘,脱落点位于近顶端,一般有卷须;叶片纸质或薄革质,卵形、长圆状卵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长3.5-9cm,宽1-5cm,先端急尖并具尖凸,基部钝或浅心形,下面苍白色,干后一般暗绿色。伞形花序腋生;总花梗多少扁平,一般短于叶柄;花序托膨大,连同多枚宿存小苞片多少呈莲座状;花单性,雌雄异株;花被片6,淡绿色或红色;雄花外花被片长2-2.5mm,宽约1mm,内花被片稍狭而短,雄蕊6;雌花与雄花大小相似,具6枚退化雄蕊,子房3室,柱头3裂。浆果球形,5-7mm,熟时蓝黑色。花期5-6月,果期12月。
白萆薢
【别名】:萆薢、刺萆薢、花萆薢、滑杆白萆薢
【功效】:祛风湿;利小便
【考证】: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主治:风湿痹前;麻木;小便淋浊;湿热带下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700-2800m的林下、灌丛中或河谷、山坡阴湿地。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中部与西部。
【动植物形态】:马钱叶菝葜,攀援灌木,茎与枝条具纵条纹或棱,通常疏生刺。叶互生;叶柄长2-3cm,无鞘或鞘很狭,通常在中部有卷须,脱落点位于上部;叶片厚革质,椭圆形、卵状椭圆形至圆形,长5-11cm,宽3-9cm,先端通常微凸,有时近渐尖,基部近圆形;主脉3条在上面凹陷。伞形花序2-4个排成短圆锥花序;总花梗长3-10mm,花序托稍膨大,近球形;花单性,雌雄异株;花被片6,黄色;雄花外花被片长约6mm,宽约2mm,内花被片宽约1mm,雄蕊6,长3-6mm;雌花比雄花小,具3枚退化雄蕊,子房3室,柱头3裂。浆果球形,直径5-6mm,熟时黑色。花期3-4月,果期8-10月。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祛风,利湿。治风湿顽痹,腰膝疼痛,小便不利,淋浊,遗精,湿热疮毒。
腰脚痹软。用萆解二十四分、杜仲八分,一起捣烂、筛过。每天清晨用温酒冲服一匙。忌食牛肉。
小便频数。用川萆解一斤,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盐酒送下。
白浊(漩面如油,澄下如膏)。用萆解、石菖蒲、益智仁、乌药等分,每服四钱,加水一碗、盐一小撮,煎至七成,饭前温服。一天服一次,盐酒送下。
肠风痔漏。用萆解、贯众(去土),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空心服,温酒送下。此方名“如圣散”。
头痛发汗。用萆解、旋复花、虎头骨(酥、炙)等分为末。将发病时,以温酒送服二钱,暖卧取汗即愈。
各家论述
1、《本经》:"主腰背痛,强骨节,风寒湿周痹,恶疮不瘳,热气。"
2、《别录》:"伤中恚怒。阴痿失溺,关节者血,老人五缓。"
3、《药性论》:"治冷风顽痹,腰脚不遂,手足惊掣,主男子臂腰痛久冷,是肾间有膀胱宿水。"
4、《日华子本草》:"治瘫缓软风,头旋痫疾,补水藏,坚筋骨,益精明目,中风失音。"
用药禁忌
肾虚阴亏者忌服。
1、《本草经集注》:"薏苡仁为之使。畏葵根、大黄、柴胡牡蛎、前胡。"
2、《本草经疏》:"下部无湿,阴虚火炽,以致溺有余沥,茎中痛,及肾虚腰痛,并不宜服。"
3、《本草备要》:"忌茗、醋。"
4、《本经逢原》:"阴虚精滑及元气下陷不能摄精,小便频数,大便引急者,误用病必转剧。"
参考来源
- ↑ 中药粉萆解的别名及其粉萆解的功效与作用介绍, 中医中药网, 20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