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萍乡(江西地级市)

萍乡市原图链接

萍乡乃古之吴楚咽喉,今之赣西明珠,是中国近代工业起始最早的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商贸繁荣,已成为江西重要工业城市之一,下辖芦溪县上栗县莲花县安源区湘东区,全市土地面积3823.99Km2,人口185.16万,人口密度484人/Km2。

萍乡是江西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中国首批内陆开放城市、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萍乡市作为湘赣核心区域和龙头城市,有“湘赣通衢”、“吴楚咽喉”之称。萍乡是一座有1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在近代史上,萍乡是中国工人运动策源地、秋收起义策源地、中国少年先锋队诞生地、红领巾的摇篮。

2015年3月,萍乡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行列,是江西唯一获批的设区市。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萍乡市

面积:3802平方公里

外文名称:Pingxiang City

人口:187万(2010年)

别名:赣西明珠、江南煤都

方言:赣语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

著名景点:武功山、孽龙洞、杨岐山风景名胜区等

下辖地区:安源区、湘东区、莲花县、上栗县、芦溪县

机场:宜春明月山机场

政府驻地:安源区

火车站:萍乡站、萍乡北站

电话区号:0799

车牌代码:赣J

邮政区码:337000

地理位置:赣西

行政代码:360300

大学:萍乡学院、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开发区: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

建制沿革

萍乡地处江西西部,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建治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了。

在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的黄帝划野分州时,萍乡属九州之一的扬州地。西周仍为扬州地。春秋战国为楚地。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后,置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郡,萍乡为长沙郡临湘之地。汉高祖初时,析九江郡地置淮南国,后又析淮南国地置豫章郡(辖境相当于今江西省),领县十八,宜春(前201年置)为十八县之一,此时,萍乡为宜春县地。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当时萍乡的老关南部、下埠西部、排上、东桥、麻山南部、源並南部、龙台、广寒寨、白竺、长丰南部等乡地,皆为荆州长沙郡的醴陵、攸县、安成县地。汉元光六年(前129年)时,封长沙王子为宜春侯,此时的萍乡又为宜春侯封地。元鼎五年(前112年)时,废淮南国仍为豫章郡地。东汉袭之。三国早中期,萍乡为吴国扬州豫章郡宜春县地。到昊末帝(孙皓)宝鼎二年(267年)十二月,析豫章郡地、庐陵郡地,长沙郡地和湘东郡地置安成郡,又析宜春县地置萍乡县,治所在今芦溪镇的古冈村。萍乡县建治始此。

晋泰始(265-274年)初,因避郑太后名“春”之讳,改宜春为宜阳,由县升郡,萍乡隶属宜阳郡。到大康(280-289年)废宜阳郡,萍乡隶属荆州安成郡。当时,萍乡的桐木、金山、上栗北部、鸡冠山北部等乡镇地皆为扬州豫章郡康乐县地。晋永熙元年(290年)后,萍乡隶属江州安成郡。南北朝的宋、齐、梁、陈皆袭之,当时以县之大小分封定爵。宋顺帝(刘准)时,萍乡为侯相(爵位的第二等)。齐高帝建元二年(478年),降侯相为伯相(爵位的第三等)。隋开皇初年,复改宜阳为宜春。到开皇十一年(519年)时,因九江土人文盛以安成为发难地,故废安成郡,于宜春县置袁州。州以北面的袁山得名,而山又以袁京处士得名。此时,萍乡隶属袁州。隋大业(605-613年)初,改袁州为郡,萍乡隶之。县治由芦溪移至今萍乡镇(据《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25-26图)。此时的郡为一级政区,县为二级政区。唐武德二年(619年)时,又改宜春郡为州,萍乡隶之。根据现在的考古资料,萍乡县治应为此时由芦溪古冈(今古城村)移至今地。唐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十道,此时,萍乡隶属江南袁州。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时,分江南道为东西二道。萍乡隶属江南西道袁州。天宝元年(742年)复改袁州为郡,萍乡隶之。唐乾元二年(759年)又改宜春郡为州,萍乡隶之。自隋至唐,萍乡均为上等县份。

五代十国时,先为吴国(902-937年)地,后为南唐(937-975年)地。宋时,萍乡隶属江南西道袁州。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时,萍乡隶属江南西道袁州安抚司;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隶属江南西行中书省袁州总管府。元朝元贞二年(1296年)升萍乡县为州,萍乡隶属江西行中书省袁州路;元至正二十四年(1394年)七月改袁州路为府,萍乡隶之。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萍乡州为县,隶属江西布政使司袁州府。至清顺治二年(1645年)时,萍乡属江西省袁州府。此时,萍乡编户一百三十里,置三隅七乡。顺治十六年(1659年)裁草市(今萍乡西南东桥一带)司巡检为湖南省攸州地。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知县尚崇年奉文,在萍乡置十乡二十八里四十九保一百零四图。乾隆九年(1744年)时,改大安司巡检驻芦溪市(今芦溪镇)。嘉庆二十五年(1802年)时,草市司巡检已复归萍乡。光绪季年(1908年)知县遵奉部颁新章,在萍乡置二镇四十乡、十八市一特别市。宣统二年(1910年)设南昌、瑞州、临江、袁州四府兵备道(整饬兵备的道员)。袁州府兵备道驻萍乡城;设同知(清地方官名)驻栗江镇(今上栗镇);设大安司巡检驻新店市(今新泉)。

民国初年,萍乡仍属袁州府。设赣西镇守使,驻萍乡。全县的袭清制为二个镇四十个乡二十八个里一百零四个图,置东区、西区、北区、南区、小西区五个区,县城分五隅。民国十六年(1927年),全县置十七区三十余个乡一个市。民国十九年(1930年),复为五个区四十个乡。此时,全国的工农运动风起云涌,萍乡境内只有中部地区是白区,北部和南部均已成为红色区或游击区。在东桥、上埠、大安、新安、南溪、长平、上栗、桐木等乡,以及距县城仅六公里的安源市也建立了工农兵政府,在大安建立了县工农兵政府。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区仍旧,并四十个乡为十个乡,下置二十八个里四十九个保一百零四个图。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十月,赣西北特委成立,萍乡划归宜春中心县委领导,并在安源、宣风等地设立区委会。旋后,直至民国三十八(1949年)止,全县为十七个区四十个乡四个镇(以民国三十三年,即1944年为准)。四镇是:中山、芦溪、湘东、栗江。在此之前,中山镇曾根据城区的社会组成状况,分置为交通镇(今市区西部新生路以西的老火车站一带)、文化镇(今市区南部八一街以南到南门桥一带)、进贤镇(今市区市政府前的正大街以北到邮电局一带)、中山镇(今市区市政府以东到东门、北桥一带)。1949年7月23日萍乡解放。

解放初袁州府改为袁州专区,萍乡属袁州专区管辖。区域设置将原十七个区并为十一个区,四十四乡(镇)分置为三百二十八乡(镇)。旋后,又将十一个区并为六个区,并三百二十八个乡(镇)为九十一个乡(镇),置有萍乡、高坑、安源三个区级镇和芦溪、宣风、上埠、湘东、上栗五个乡级镇。区级镇下面还置有十三个乡级街政府(相当于今的乡级街道办事处)。1950年8月又调整为十七个区一百九十二个乡(镇)十二个街政府,同年底将一百九十二个乡(镇)分置为三百零九个乡(镇)。1952年9月袁州专区与南昌专区合并为南昌专区,萍乡属南昌专区管辖,下设十八个区。1955年并十八个区为十三个区,并二百九十七个乡(镇)为九十一个乡(镇)。1956年并十三个区为六个区,并九十一个乡(镇)为二十九个乡(镇)。1957年撤销区级建置。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

1959年1月,增置青山镇。南昌专区搬宜春,改为宜春专区,萍乡属宜春专区管辖。1960年9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消萍乡县,设立萍乡市,属宜春专区管辖,公社(场、镇)增至五十一个。1961年恢复区级建置,设八个区七十一个公社(场、镇)。1963年由八个区并为七个区,仍设七十一个公社(场、镇),将市内七个镇改由市直辖。1966年撤区并乡,由七十一公社(场、镇)减少为四十七个。1967年并为三十五个公社(场、镇)。1968年改为九个镇、二十三个公社、四个垦殖场、一个农场、一个水产场,共计三十八个公社(场、镇)。1969年又改为三十二个公社(场、镇)。

1970年三月十日,经国务院批准将萍乡市改为江西省直辖市。下辖三十二个公社(场、镇)。1971年经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报国务院备案,设城关、湘东、芦溪、上栗四个市辖县级区,下设三十二个公社(场、镇)。1972年增为三十七个公社(场、镇)。1974年调整为三十八个公社(场、镇)。行政全市区划为四个县级区,九个镇、二十五个公社、四个垦殖场,五百四十五个大队。1983年撤消萍乡镇,设五个街道办事处(为公社级)。1983年冬和1984年春进行机构改革,实行政社分开,全市设二十九个乡、九个镇(包括城关区闲置的白源镇)、五个乡级街道办事处。五百九十二个村。

1984年,萍乡市设置白源镇,管辖长溪、横板大队;设置广寒、万龙、鸡冠、五陂乡。1986年2月15日同意萍乡市湘东区设置泉田乡,管辖区为农科所的樟里、青泥、甘泉、盆形、五里、流田六个村。

1992年6月20日,将吉安地区的莲花县划归萍乡市管辖。

1997年11月13日撤销萍乡市上栗区,设立上栗县,以原上栗区的行政区域为上栗县的行政区域,县人民政府驻上栗镇。撤销萍乡市芦溪区,设立芦溪县,以原芦溪区的行政区域为芦溪县的行政区域,县人民政府驻芦溪镇。上栗县、芦溪县由萍乡市管辖。[1]

行政区划

截至2014年2月7日,萍乡市总面积3823.99平方千米(2014年),辖安源、湘东两区和芦溪、上栗、莲花三县,28个镇、19个乡,7个街道办事处,1个城郊管委会、124个居民委员会和639个村民委员会。另有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国家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其土地面积包括在安源区和上栗县中),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

安源区:面积(平方公里)221.70,辖凤凰街道、八一街道、后埠街道、丹江街道、东大街道、白源街道、安源镇、高坑镇、五陂镇、青山镇、城郊管委会。

湘东区:面积(平方公里)858.76,辖白竺乡、 峡山口街道、湘东镇、荷尧镇、老关镇、腊市镇、下埠镇、排上镇、东桥镇、麻山镇、广寒寨乡。

莲花县:面积(平方公里)1063.11,下辖琴亭镇、坊楼镇、良坊镇、路口镇、升坊镇、高洲乡、六市乡、南岭乡、荷塘乡、神泉乡、三板桥乡、湖上乡、闪石乡。

上栗县:面积(平方公里)720.91,下辖上栗镇、桐木镇、金山镇、赤山镇、鸡冠山乡、长平乡、东源乡、杨岐乡、福田镇、彭高镇。

芦溪县:面积(平方公里)959.50,下辖芦溪镇、宣风镇、上埠镇、南坑镇、银河镇、源南乡、长丰乡、张佳坊乡、新泉乡、万龙山乡。[2]

地理环境

区域位置

萍乡市位于江西省西部,东与本省宜春市、南与吉安市、西与湖南省株洲市、北与湖南省浏阳市接壤。地处东经113°35′~114°17′,北纬27°20′~28°0′之间。

地形地貌

萍乡市属江南丘陵地区,以丘陵地貌为主。东、南、北大多为山地,西部地势较低,境内山地、丘陵、盆地错综分布,地貌较为复杂。东南部有武功山脉,海拔一般在800~1900m,最高峰(白鹤峰)海拔1918.3m。北部杨岐山至大屏山一带地势较高,地形险要,海拔在600~900m左右。西部萍水河河床最低点的海拔只有64m。中部偏东地势较高,成为洞庭湖水系和鄱阳湖水系的分水岭。

萍乡市地貌类型有中、低山、丘陵、岗地和河谷平原四类。其中中、低山和丘陵区分布广泛,面积分别为1535.92Km2和1591.09Km2,占全市总面积的40.17%和41.61%;岗地面积为256.41Km2,占全市总面积的6.71%;河谷平原区面积440.57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1.52%。

气候特征

萍乡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类型。全年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极端最高气温达41.0℃,极端最低气温为—9.3℃,年平均气温为17.3℃。全年平均降水量为1603毫米,日照数约1600小时,无霜期270天。

水文特点

区内水系地域分属长江流域的洞庭湖水系和鄱阳湖水系。全市主要河流有五条,即萍水、栗水、草水、袁水、莲水。袁水、莲水发源于罗霄山和武功山,流入赣江;萍水、栗水、草水发源于武功山与罗霄山、杨岐山之间,最终注入湘江。主要支流有长平河、福田河、东源河、楼下河、高坑河、万龙山河、张家坊河、金山河、大山冲河、鸭路河等。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水资源丰富,有袁水、萍水、草水、莲江五条河流,地表水径流量为26.46亿立方米/年,水能源可开发量4万千瓦,地下水储量为4亿立方米。

2011年自产地表水资源量23.23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54.4%。全市平均降水量1238.6毫米,比上年减少33.8%。地下水资源量12.77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5.8%。水资源总量23.23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54.4%。年末全市6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0.359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多蓄0.19亿立方米。[3]

矿产资源

萍乡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铁、锰、铜、钼、钨、铝、石灰石、高岭土、花岗岩、矿泉水等36种,各种非金属矿产资源具有十分广阔的开发潜力。萍乡市已探明的矿藏有煤、铁、锰、铜、石灰石、高岭土、粉石英、瓷土等矿产资源丰富,煤炭远景储量达8.52亿吨,铁矿储量6760万吨,优质石灰石67亿吨。

萍乡以煤立市,1898年清邮政大臣盛宣怀在安源创办萍乡煤矿,1908年又创办了当时中国第一个股份合资企业――汉冶萍公司,修筑了株萍铁路(至安源),萍乡煤矿为该公司重要组成部分,是江南最早采用西法机器生产、运输、洗煤、炼焦的煤矿,1916年就产原煤95万吨、焦炭25万吨,被誉为“江南煤都”。

人口

人口

2010年11月1日 零时,萍乡市常住人口总数为1854510人(不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和居住在市内的港澳台居民以及外籍人员),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年增加8816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49%。

2010年11月1日零时,萍乡市共有家庭户481517户,家庭户人口为1777789人,占总人口的95.86%,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69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91人减少了0.22人。

萍乡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938751人,占总人口的50.62%;女性为915759人,占总人口的49.38%。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06下降为102.51。

萍乡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366976人,占总人口的19.79%;15—64岁的人口为1331907人,占总人口的71.82%;65岁及以上人口为155627人,占总人口的8.3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3.80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1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70个百分点。

截至2015年4月份,萍乡市总人口数达197.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6.74万人,非农业人口60.73万人。1-4月份,全市迁入人口1708人,迁出人口2371人,出生登记9620人,死亡注销3704人,办理二代身份证34704人,新登记流动人口3772人,办理居住证3201本。[4]

民族

2010年,萍乡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851013人,占总人口的99.8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3497人,占总人口的0.1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86474人,增长了4.90 %,占总人口比重减少了0.09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684人,增长了92.88 %,占总人口比重增加了0.09个百分点。[5]

经济

综述

2013年,萍乡市全年完成生产总值792亿元,增长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0亿元,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0亿元,增长9%;财政总收入109.79亿元,增长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2亿元,增长1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89元,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11100元,增长11%。[6]

第一产业

萍乡粮食实现增产,2013年总产量56.14万吨,增长2.4%。全年粮食种植面积82.12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9%;油料种植面积16.22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4.65千公顷,增长3.2%。

2013年肉类总产量13.9万吨,增长2.5%。年末生猪存栏71.9万头,增长2.8%;生猪出栏142.9万头,增长3.4%。全年水产品产量3.41万吨,增长4.8%。禽蛋产量0.84万吨,增长2.1%。

2013年有效灌溉面积37.78千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55.64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9.5%,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1.42万千瓦,增长6.9%;联合收获机达1066台,增长4.9%。实际机耕面积达61.67千公顷;机械收获面积54.17千公顷,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3.66万吨。

第二产业

2013年末萍乡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34家,比上年末增加19家;全年实现销售收入60.42亿元,比上年增长28.7%。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06个,增长17.3%;合作组织成员2.5万户,增长11.6%。全年工业增加值399.23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0.65亿元,增长21.0%。支柱产业保持较快发展,五大支柱产业(冶金、煤炭化工及煤炭深加工、建材、机械、医药食品)完成工业增加值224.77亿元,增长20.7%,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85.0%。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板玻璃592.75万箱,增长126.5%;生铁468.39万吨,增长34.2%;钢材512.57万吨,增长26.9%;原煤946.64万吨,增长5.0%。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9.71%,与上年持平;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90.97亿元,比上年增长41.7%;实现利税178.57亿元,增长33.3%,其中利润121.95亿元,增长41.4%。在34个行业大类中,有32个行业实现了盈利。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409.9%,比上年提高29.6个百分点。

2013年末三个工业园区(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西莲花工业园区、江西芦溪工业园区)投产企业达200家。安置从业人数6.63万人,增长9.7%。全年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16.64亿元,增长21.4%;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分别完成532.47亿元、32.76亿元和49.62亿元,分别增长38.6%、20.0%和12.4%。

2013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62.93亿元,比上年增长34.4%;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16.78万元,比上年增长66.4%。

第三产业

2013年萍乡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6.33亿元,增长17.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6.88亿元,增长16.7%。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22.89亿元,同比增长34.4%;零售业零售额136.29亿元,同比增长14.0%;住宿业零售额1.93亿元,同比增长25.5%;餐饮业零售额22.10亿元,同比增长25.1%。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金银珠宝类增长52.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48.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36.8%,家具类增长26.7%,汽车类增长26.3%。全年进出口总额7.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1.3%。其中,出口7.15亿美元,增长59.5%;进口0.24亿美元,增长3.69倍。

2013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3个,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8亿美元,增长17.0%。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实际进资189.79亿元,增长34.2%。

2013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055.4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5.3%;国内旅游收入64.26亿元,增长36.8%。接待入境旅游人数5.98万人次,增长36.5%;旅游外汇收入1892.26万美元,增长37.6%。

2013年财政总收入100.51亿元,比上年增长15.6%。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3.2%,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8.49亿元,增长42.3%。税收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税收总收入76.76亿元,增长35.1%,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8.3%。

2013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67.47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84.45亿元;储蓄存款余额273.5亿元,增长15.5%。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54.29亿元,增长17.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3.41亿元,增长22.9%;中长期贷款103.57亿元,增长16.2%。

交通

公路

萍乡交通发达,是赣湘交通中心,2011年公路通车里程已达4663.6公里;其中四级以上公路2770公里,次高以上路面公路2190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为140公里,是江西省平均水平的182%。国道G319、国道G320、国道G322和G60沪昆高速公路(昌金段)、G72泉南高速公路(吉莲段)、S89上莲高速公路、S38昌栗高速公路(预计2015年12月通车)在萍乡交汇组成了“大十字”主干线,形成了贯通全市,通达四邻,两纵两横的高等级公路网。

铁路

萍乡市境内沪昆铁路横贯东西,2014年建成沪昆客运专线(杭长段)在萍乡城北设立萍乡北站,使城市形成3小时内到达上海杭州,4小时内到达武汉广州,到达省会南昌一小时不到,到湖南长沙也只需半小时,规划中的渝长厦快速铁路也将经过萍乡,届时到达福建海西经济区更加方便。主要铁路有沪昆铁路、沪昆高速铁路、吉衡铁路

社会事业

教育

综述

萍乡的教育事业以基础教育为主体,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同时并举,形成了“三位一体”遍布城乡的教育网络。至2001年,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308所,其中普通高校3所,成人高校1所,普通中专学校4所,成人中专学校1所,普通中学123所,职业中学20所,小学校565所,幼儿园92所,特殊教育学校5所,技工学校3所,成人学校(中等、初等学校、技术培训)486所,在校学生30余万,于1985实现了普及小学五年教育。从1993年开始,全市五县区普及了义务教育,并以较高标准通过了江西省政府“两基”验收,初中入学率保持在98%以上,辍学率控制在1.94%以下。以扫除青壮年文盲和提高城镇、农村劳动者为主要任务的成人教育蓬勃发展,萍乡市15岁至47岁年龄人口非文盲率达99.2%以上,居全省前列。

萍乡充分利用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优势,加大“两史一情”传统教育,教育工作出现新的局面,注重让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得到全面实施。自进入90年代后,萍乡高考成绩扶摇直上,1993年至2001年连续9年以较大优势确定了在江西省的领先位置。

本科院校

萍乡学院、赣南医学院萍乡校区(筹)。

高职院校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

成人高校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萍乡分校)。

中专学校

萍乡市工业学校、萍乡市卫生学校。

高级中学

萍乡中学、芦溪中学、安源中学、上栗中学、湘东中学、莲花中学。

卫生

2012年末,萍乡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41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81个,妇幼保健院6个,皮肤病专科疾病防治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6个,卫生监督检验所6个。卫生技术人员10648人。其中,执业医师3207人和执业助理医师630人,注册护士4464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7962张。

科技

2012年末,萍乡拥有省工程研究中心4家。2012年通过省级科技主管部门鉴定的科技成果18项。2012年受理专利申请468件,增长3.5%;授权专利279件,增长25.1%。全年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1.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16.9亿元,增长25.3%,占生产总值的16.0%。

体育

2012年末,萍乡有青少年俱乐部11个,晨晚炼健身活动点1045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95个。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健身意识不断加强,全年参加健身活动人数达21万人次。

文化

2012年末,萍乡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含个体),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3个,广播电台7座,电视台5座。有线电视用户23万户。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75%。

历史文化

方言

宜浏片:包括宜春市、宜丰、上高、清江、新淦、新余市、丰城市、万载等市县。湖南省浏阳、醴陵市也属此片。

宜浏片的特点是有入声,但不分阴阳,“百白绿六”等字声调相同。去声也不分阴阳。丰城和万载入声分阴阳,阴入低,阴入高,属例外情况。

宜浏片除新余之外,声母送气都不影响调类分化。

宜丰、上高、新淦、万载四县声调有变音现象,变音为高升调,表示小称、爱称,鄙称等感情色彩。

刮风多说“发风”,而昌靖片多说“起风”。

风景名胜

综述

萍乡市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二处,省市级重点保护单位67处。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武功山集雄、奇、峻、秀自然风光于一身,主峰白鹤峰海拔1918.24米(江西最高峰为闵赣交界处的黄岗山2160米),有南方罕见的高山草甸数万亩和众多的瀑布群,保存有大量原始次森林,国家一二级珍稀的动植物资源,同时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武功山主峰白鹤峰海拔1918.3米。杨岐山禅宗佛教文化远播海外,在日本、韩国有大量信徒。杨岐山为国家级AAAA级风景区,现存唐寺(杨岐普通寺)、唐塔、唐碑(刘禹锡撰)、文廷式墓等人文景观。

地表层有大量的钟乳溶洞,孽龙洞已开辟为旅游景点。萍乡保存下来的傩文化资料具有丰富完整的特点。

武功山

武功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萍乡市芦溪县,介于东经114°10′-114°17′和北纬27°25′-27°35′之间,属罗霄山脉北段,绵延120公里,总面积260余平方公里。武功山主峰白鹤峰(又称金顶)海拔1918.3米。

武功山是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这里山景雄秀、瀑布独特、草甸奇观、生态优良、天象称奇、人文荟萃。现已规划景点200余处,整个风景区分为金顶观光休闲区、羊狮幕观光游览区、九龙山宗教文化区、发云界游憩娱乐区、大王庙原始生态区五个核心景区。

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面积约260平方千米)、国家地质公园(面积约378.3平方千米)、国家自然遗产、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 、2009年入围“中国大学生最喜欢的旅游景区”金奖、中国美丽田园等荣誉称号。

2013年,萍乡武功山国际帐篷节照片登上美国《时代》杂志。

杨岐山

杨岐山位于萍乡市上栗县,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距上栗县城区25公里。杨岐山是一个以优美的自然景观为外延,以丰厚的人文景观为内涵,构成融自然风光和宗教文化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有杨岐普通寺和孽龙洞等风景。

杨岐山古称翁陵山、漉山,海拔约1000米。战国初著名哲学家杨朱(又称杨子),来到此地,面临歧路,迷向哭泣,故此山名“杨岐山”。

杨岐山是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杨岐宗的发祥地。公元1199年,杨岐宗传入日本,至今为日本佛教大宗之一。东亚、东南亚等许多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也代有传人和广有信徒。

孽龙洞

孽龙洞是位于萍乡市城区15公里的上栗县福田镇清溪村,是一个形成于1亿八千年前的天然溶洞,全洞长达4.2公里,蜿蜒曲折,深邃清幽。

洞内常年恒温18度冬暖夏凉。洞内景点多达一百余个,如:天堂大厅、童子拜观音、千丘梯田、倒柳垂杨、许愿池、回龙厅等。最为壮观的是洞内的洞天飞瀑,它高九米宽七米,天然瀑布水从九米高的上空直奔洞池,溅起无数水花,声势浩大声撼震天,为此洞一绝。清风、怪石、流泉、飞瀑被称为“洞中四绝”。

相传古代鄱阳湖有条孽龙企图把江西变成泽国,到处兴风作浪残害百姓,后被许真君制服于萍乡杨岐山下的一个山洞里,孽龙洞故得其名。

1983年曾被中国风景名胜权威、同济大学教授、中国园林学家陈丛周先生誉名为“天下第一洞、地下艺术长廊”。是一个休闲、游览、避暑的最佳去处。

杨岐普通寺

杨岐普通寺,位于萍乡市上栗县的杨岐山上,占地面积7600平方米,原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现存建筑面1200平方米,距萍乡市区25公里。杨岐普通寺依杨岐山而建,逐层递高,古朴雄伟。杨岐普通寺系中国佛教五宗七家之一禅宗临济宗杨歧派的发祥地。

杨岐普通寺,初名广利禅寺,乘广禅师唐宝十二年(753)首创,宋庆历年间,方会禅师在此创杨岐宗,将广利禅寺改名为普通寺。1987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题写了“杨岐普通寺”匾额。

萍乡孔庙

萍乡孔庙,是在中国已知的22座孔庙中兴建较早,也是江西省保存最为完好的孔庙。始建于唐武德年间,为唐萼倡建,故址在萍乡市南正街的宝积寺后,北宋时兵毁。自南宋后经过八次迁建,清顺治十年(1653年)重建,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所建。1987年就被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早在1981年时,萍乡孔庙就被辟为萍乡市博物馆,在大成殿西侧的训导斋和明伦堂内,还有萍乡古代文明陈列馆。有着“世界罕见、亚洲第一”之称的巨型千年灵芝,以及距今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的恐龙蛋化石都曾在这里展出。2010年,萍乡市博物馆迁出了孔庙,搬到了新的地址,孔庙则变成了博物馆的一个分馆,时常举办一些关于孔庙文化的展览。

安源纪念馆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位于萍乡安源区,距萍乡城区6公里。前身是创办于1956年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遗址陈列室。创办于1956年,1968年兴建陈列馆,1969年开放,1984年8月改现名。

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3245平方米,陈列面积2400平方米。纪念馆陈列大楼高24米,长100米,宽30米,系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正中间建有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部徽,两边是红色瓷砖组成的五星红旗和大型有机玻璃火炬灯。大厅门口有6根用大理石砌成的方开型大柱,高约14米。

安源锦绣城

安源锦绣城又名安源古城、安源影视城。该影视城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浓缩了老安源的建筑,茶楼、烟馆、祠堂、工人俱乐部等五十多处景观,旨在重现二、三十年代的安源老街旧景色。同时还将呈现出早期在萍乡拍摄过的矿井、道具、演出剧照、名人题词。安源影视城的建成将进一步促进安源红色旅游开发,更加方便以安源为背景的影视剧拍摄。

著名人物

古代名人

姓名 生卒年 事迹 文廷式 1856—1904 近代著名爱国诗人、词家、学者.

刘凤诰 1760—1830 历任国子监祭酒、太常寺卿、内阁学士、兵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

吴希 1237—1279 起兵勤王抵御外侮

李有棠 1837—1905 写成《辽事纪事本末》40卷,《金史纪事本末》52卷

刘元卿 1544—1609 著名教育家

唐廪 874-? 唐乾宁元年(894)进士,入翰林院,官至秘书正字,掌管国史、著作两局

汤增壁 1881—1948 代孙中山作诗挽革命烈士,毛泽东的国文老师

现代名人

吴希 李有棠 黄海怀 朱益藩 刘凤诰蔡孟坚 喻宜萱 吴运铎 林瑞笙 彭荆风甘祖昌 熊泽京 甘勋优 萧嘉魁 邓贞谦李良发 李有棻 叶新甫 喻增高 应益都孔原龚全珍 胡启初 柳斌 蔡正雅 彭汝容 陈述彭 简水生 彭苏萍 孔丹孔栋 汤晶媚 刘洪彪 颜龙安 吴学周刘恢先 刘天泉

城市荣誉

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城市 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 工作先进城市 全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

全国首批资源型城市 可持续发展转型试点城市 全国双拥模型城市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旅游攻略

内容来源于蚂蜂窝

景点概况

简介:萍乡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类型,全年光照充足、雨水丰沛、四季分明,这里不仅文化底蕴丰厚而且环境秀美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萍乡武功山风景区被评为是国家级风景区,这里拥有大量的红色历史遗迹和文物。萍乡风景区境内有古战场遗迹、金鸡山、白玉洞、平岗岭地下长城、亚热带森林等旅游景点。境内有萍乡著名的边贸点——浦寨、弄坏边境贸易管理区,是为游客提供旅游购物的绝佳去处。

最佳旅行时间:四季皆宜,春秋最佳

建议游玩天数:2天

当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语言

赣语、客家语、官话、吴语

景点游玩

参考资料

  1. 萍乡的历史沿革上栗文艺在线 2016-10-19
  2. 萍乡概况萍乡市政府网 2019-06-14
  3. 萍乡概况萍乡市政府网 2019-06-14
  4. 萍乡概况萍乡市政府网 2019-06-14
  5. 萍乡概况萍乡市政府网 2019-06-14
  6. 萍乡概况萍乡市政府网 2019-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