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營生活,豐富多彩(徐峰)

營生活,豐富多彩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營生活,豐富多彩》中國當代作家徐峰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營生活,豐富多彩

1968年夏天,「文化大革命」已經進行了兩年。這個時候,浙江、安徽等十幾個省都成立了革命委員會,而雲南、福建、廣西、西藏、新疆五個省自治區還沒有成立革命委員會,其原因是這些地區情況更為錯綜複雜,各種矛盾交織在一起,形成兩個對立的派別,並且兩派長期對立,武鬥不斷加劇。為了緩解矛盾,中央文革小組發出布告,這就是「七·三」布告。徐光學所在的部隊傳達了「七·三」布告,並作了認真地學習。徐光學自從進入部隊以後,在政治上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努力學習政治是他必做之事。對於這麼一個重要的布告,徐光學更是認真地學習,努力領會文件的實質精神。

作為一名軍人,政治上要求進步是絕對正確的。他在這所特殊的大學裡學習到了很多知識明白了許多道理。作為軍人,除了政治學習和技術培訓外,軍人還有其獨特的軍營生活。在延慶海軍某部技術勤務團里,徐光學過着豐富多彩的軍營生活

一、宣傳工作 精益求精

除了參加正常訓練和學習外,徐光學還是任中隊的宣傳員。一是因為他的文采好,二是因為他的鋼筆字和粉筆字都漂亮。於是,他便利用業餘時間為中隊出黑板報,寫通訊報道,宣傳連隊訓練中的好人好事,總結中隊訓練的經驗教訓

由於徐光學的文學功底紮實,語言表達能力強,他的宣傳稿件經常被團部的廣播站採用。徐光學也因此在軍隊中獲得了「筆桿子」的稱號。而出黑板報一事,徐光學更是認真對待,每次板報他都十分講究版面設計。黑板報內容更是十分切合具體時間的要求,凡是遇到「五四」「七一」「八一」「十一」和元旦等重要節日,他都認真地出一期黑板報。有時沒有找到合適內容,他就自己動手寫作,為此,他寫下許多詩文。下面的詩文就是他為出黑板報而創作的:

十六字令·紀念「五四」

(其一)

看,

七億神州在歡笑。

慶九大,

五四又來到。

(其二)

看,

五十年風雷滾滾,

新中國,

五星紅旗飄。

(其三)

看,

毛主席指引航向,

年輕人,

革命當闖將。

七絕·慶八一(二首)

(1)

偉大人民解放軍,主席思想指航程。

南征北戰殺頑敵,神州大地彩旗紅。

(2)

英雄軍隊世無雙,革命重擔肩上扛。

徹底埋葬帝修反,誓叫人類全解放。

國際勞動節

喜迎五一憶往昔, 豪情滿懷慶節日。

革命烽火五洲起, 笑看風雷四海激。

主席思想來武裝, 全國人民齊努力,

抗日滅蔣把國立, 誓叫全球紅旗赤。

賀首顆人造衛星上天

萬里長空,紅色彩球登太極。東方紅,響徹宇宙,屈指第一。人民自古是英雄,星際航行多精密。主席思想放光輝,今勝昔。

看海內,奔騰急。紅旗展,戰鼓催。手捧紅寶書,慶祝盛會。全球人民仰中國,緊跟導師毛主席。春光映紅好歲月,天下赤。

徐光學,憑着一個戰士的赤誠之心,用詩歌來歌唱黨,歌唱祖國,歌唱蒸蒸日上的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除詩歌之外,他還寫散文,比如,在黨的生日,他就寫下了《黨的生日》這篇文章,並謄抄在黑板報上,來表達戰士對黨的無比熱愛。全文如下:

黨的生日

東風勁吹紅旗揚,祖國大地紅爛漫。在「九大」召開之際,我們又迎來了中國共產黨五十周年的誕辰。

毛主席親手締造的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五十年的戰鬥歷程。她是以馬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作為指導思想,領導全中國人民開闢出一條走向勝利的道路。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看今朝山花爛漫。五十年後,我們的黨更加堅強,更加朝氣蓬勃,我們的人民更加意氣奮發,鬥志昂揚。我們一定要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前進在毛主席革命路線上。

大海航行靠舵手,幹革命靠毛澤東思想。黨的全部歷史,是一部武裝奪取政權,鞏固政權的歷史,是毛主席革命路線同黨內左傾、右傾分子作鬥爭並不斷取得勝利的歷史。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就是黨的路線,離開毛主席的建黨路線,黨就會受到挫折,就會遭到失敗。堅持毛澤東的建黨路線,黨就會勝利,就會前進。

今天,紀念黨的五十歲生日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新形勢下,我作為一個共產黨員,一定要認真學習新黨章,學習「七一」社論,提高識別真偽馬列主義者的能力,提高執行毛澤東建黨路線的自覺性,並且扎紮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為實現黨的最崇高共產主義的理想而努力奮鬥。

在軍隊開展「四好」連隊的比賽活動中,他用黑板報形式進行專門宣傳,並「發表」自己的看法。下面是徐光學「發表」在黑板報的兩篇文章:第一篇是他於1971年7月3日寫的文章,題目是《貴在創》;第二篇他於1971年7 月7 日寫的小評論,題目是《談「比」》。這兩篇文章全文摘錄如下:

貴在創

創「四好」連隊,貴在一個「創」字。創就是鬥爭,創就是革命。現在,爭創「四好」連隊活動已進入一個新階段。有個別同志糊塗地認為「四好」標準太高,創「四好」連隊太難了,不想幹了。他們認為服役當兵過得去就行,何必自找麻煩。這種想法是極其錯誤的。新形勢下,創「四好」連隊,關係到提高部隊戰鬥力的問題,關係鞏固無產階級專政問題,還關係到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問題,那種「過得去」的思想,是要不得的,對軍隊的建設是有害的,我們每一戰士都必須摒棄這種思想。

「創」就是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社會在發展,人民在前進,時代在召喚。我們要不斷地前進,不能停止。有「過得去」想法的同志是「怕」字當頭,怕吃苦,怕出亂子。他們不把創「四好」活動當作繼續革命的動力,反而把它當作沉重的包袱,說穿了「怕」字後面是「懶惰」。這樣的同志最後必將掉隊。

「四好」連隊是「創」出來的。我們一定要堅持「四好」標準,把創「四好」連隊活動推向新高潮,力爭「創」出一流的「四好」連隊。

談「比」

「評比」重在「比」。只有通過「比」,才能發現優點和不足,才能分清成績和問題,從而促使連隊健康地前進。

怎樣對待這個「比」字呢?不同世界觀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具有無產階級世界觀的人,「公」字當頭的人,就會比幹勁、比團結、比學習、比進步、比貢獻。這樣比,越「比」幹勁越足,越「比」團結越好,越「比」學習就越好,越「比」方向越明,越「比」進步越快。而具有非無產階級世界觀的人,「私」字當頭的人,在「比」的時候,往往用自己的長處比別人的短處,覺得樣樣都比別人好。這樣比,就會越「比」情緒越低,方向越模糊,這樣的「比」就是倒退的開始。

我們提倡前一種「比」法,反對後一種「比」法。創「四好」連隊,一定要「比」。我們要用毛主席哲學觀點看問題,虛心學習他人長處,通過「比」,不斷克服工作中的弱點,在創「四好」活動中不斷前進。

在黑板報這塊園地上,徐光學傾注了許多心血,寫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文章,為軍隊的文明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也就是這項工作,使他對文藝,特別是文學創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的這些寫作活動為他在未來的文學道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他退伍後搞採訪、寫報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二、詩歌朗誦 二胡表演

軍隊是年輕人的世界,有年輕人在的地方總有歌聲,有笑聲。在一些重大節日裡,海軍延慶某部技術勤務團經常搞文藝聯歡會。這是年輕的軍人展示才藝的地方,有的戰士會唱歌,有的戰士會跳舞。徐光學擅長寫作,也擅長詩歌朗誦。儘管他的普通話不好,可是這並不妨礙他的朗誦的積極性。在一次「七一」聯歡會上,戰士徐光學就滿腔熱情地朗誦過自己創作的詩歌:

緊跟毛主席就是勝利

紅旗迎着戰鬥的東風,

歌聲伴着前進的步伐。

春光沐浴着盛開的山花,

紅日照耀着壯麗的山河。

在黨生日的喜慶日子,

……

偵聽戰士忠於您,

海枯石爛不變心。

偵聽戰士保衛您,

刀山火海也敢沖。

偵聽戰士緊跟您,

誓叫全球一片紅。

儘管徐光學投入了滿腔熱情,但他的那一口「流利」的安徽桐城話,使他的朗誦水平打了折扣,然而正是這種富有地方特色的朗誦方式使得他的朗誦別有風味的,給戰友們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除了擅長寫作詩歌、朗誦詩歌外,徐光學還有一手絕活,那就是拉二胡。在念中學的時候,徐光學曾經跟着班主任章老師學過二胡。雖說徐光學還不能學到章老師的妙處,但他的二胡表演在五中隊已經是相當出色。徐光學特別喜歡二胡,平時的生活中,陪伴徐光學的除了稿紙和鋼筆外,就是他床頭掛着的二胡了。只要一有空,他就練習拉拉二胡。他的戰友中也有喜歡二胡的或者喜歡聽二胡音樂的,都紛紛向他請教。徐光學總是盡其所能滿足戰友們要求。每當有聯歡會時,徐光學除詩朗誦外,還要被推上台表演二胡。當然,他也不推辭,總是樂意去表演。徐光學最拿的曲子自然是從章老師那兒學來的《二泉映月》《紅梅贊》《社會主義好》等。

徐光學在台上表演時總是感到興奮。這是表演者應該具備的情感素質,也是一個詩人應該具備的素質。這裡所說的「台」並不今天劇院裡的舞台,那「台」或者是營房前的一塊空地,或者是教室里的三尺講台。只有整個連隊舉辦大型聯歡會時,才有真正的舞台。每次徐光學都喜歡錶演二胡《二泉映月》,因為,這支曲子很多戰士都比較熟悉,也比較喜歡,那優美的旋律、哀怨的音韻深深地印在了每一個人的心中,最能夠打動戰士的心。每次,徐光學的二胡表演都能贏得戰友們的喝彩。

三、參加勞動

1971年6月初,部隊下命令要完成一項插秧任務,那是到部隊的農場——官庭湖農場開始插秧了。該農場是海軍技術勤務團自行開發的,這裡每年生產的稻米都用來供應部隊。部隊的農場自然要部隊裡的人來幹活。這次輪到海軍技術勤務團,於是,二大隊五中隊抽調了部分同志赴農場參加勞動了,徐光學在被抽調之列。

部隊參加勞動是一件極其平常的事。徐光學從入伍到現在,參加過各式各樣的勞動,或幫助部隊運磚頭建圍牆,或參加部隊的操場建設,或參加植樹造林活動,或參加工廠的勞動等等。如今,他要去官庭湖農場參加插秧活動。插秧對於徐光學來說並不是一件難事,因為他來自農村,從小就干過田間活。他的家鄉桐城魯谼是山區,水田不是很多,但是,徐光學還是下過水田插過秧。

延慶的夏天還是比較熱的。可是,今天卻不熱,因為天上正下着一場綿綿細雨。在這樣一種令人愜意的天氣里,徐光學準備出發了。一大早,徐光學顯得很興奮,打起背包,和其他戰士一道上了一輛解放卡車。不一會兒,汽車駛進雨霧中,奔馳在公路上,向官庭湖農場方向進發。有戰士的地方總是會有歌聲的,這次也一樣,這批戰士是生在紅旗下,長在新社會,他們的心中似乎有唱不完的歌。這輛奔馳在雨中的卡車裡傳出了高亢而又嘹亮的歌聲:「我們的隊伍向太陽,我們歌聲多麼嘹亮……」

一個多小時後,汽車到達延慶康莊鎮西北面的「官庭湖農場」。這時天晴了。戰士們跳下汽車,抬眼望去,發現雨洗後的官庭湖格外漂亮:碧波蕩漾的官庭湖水映着蔚藍色的天空,水天一色,如詩如畫;雨水剛沖洗過的大地上嫩綠的莊稼顯得格外清爽,充滿無限生機;綠野之上鳥兒翻飛,好像燕語呢喃的江南;遠處翠綠如玉的青山仿佛是一幅巨大的綠屏掛在天幕下,自然美麗。有言道,延慶是「塞外江南」,此話一點不假,此時的延慶與江南幾乎沒有分別。農場就在官庭湖邊上。

徐光學是南方人,對育秧、拔秧、插秧都比較在行。這次育秧都是戰士們做的,秧苗育好,就得插秧了。插秧之前,土地一定要弄好,就將地整平,再放進水,把泥土耙碎,然後才可以插秧。

插秧之前有兩件事是必須做的,一是拔秧,二是挑秧。一般地來說,會插秧的人一定會拔秧。徐光學拔秧很在行,他坐在拔秧用的板凳上,雙手同時拔,拔得又快又好。秧把扎得非常漂亮。秧苗拔好後,幾個來自北方的兵負責挑秧,因為他們既不會拔秧又不會插秧,他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挑秧。他們把秧挑到田邊,再使勁地扔到田中間。接下來的事情就是插秧了。這時,徐光學同戰友們一塊下田了。

戰士都是年輕人,年輕人幹事有個特點,那就是喜歡比賽。這次插秧勞動也是,會插秧的戰士一下地就拚命地幹了起來。然而,插秧可不是一件容易的活。在所有的農活中,插秧算是最累的活。它要人長時間彎着腰,還要不停地用勁把秧苗往泥里插,人往後退,誰的插秧技術不好誰會被撂到前面,誰的技術好,誰就會插得又快又齊。在這君士兵中,徐光學是個插秧的好把式,開始時他和戰友齊頭並進,可是插着插着,就把戰友都撂到前面。他是越插越快,連農場場長見徐光學插秧都不得不表示讚嘆。在這場比賽中,徐光學是理所當然的「冠軍」。

半天下來,大家都很累,個個腰酸背疼。中午休息,大家互相交流插秧的經驗。戰士們都把插秧當作是改造世界觀的方法之一,都認為干好這個活就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如果一個戰士連死都不怕,那麼插秧的這點勞動又算得了什麼呢?好戰士就要能夠邊學習邊勞動。戰時,戰士就當一名優秀的戰鬥員;平時,戰士就是當一名合格的勞動者。

徐光學更把這種勞動看作是一次政治上的鍛煉,認為這種勞動能夠幫助戰士對毛主席「五七」指示作進一步的理解。他知道,身為共產黨員,處處要做好榜樣,髒活重活要干在前。五中隊的戰士在官庭湖農場幹了半個月,圓滿完成部隊下達的任務,受到上級表揚。

這次勞動也使徐光學的思想有所觸動。他在日記是中寫到:

這次參加官庭湖農場勞動,使我深刻認識到,「生活就是鬥爭,勞動就是戰鬥」。艱苦的環境、艱難的生活可以鍛煉人的意志。一個人只有不斷地在實踐中摸索,在勞動中鍛煉,才能獲得精神成果和物質成果。

四、想家的時候

延慶縣地處長城之北,屬於塞外。秋天來得早,來得急。北方初秋是紅葉漫山,北方仲秋是金黃一片,北方深秋則是北風瀟瀟,雪花飄飄。都下雪了,再說是深秋,總讓人覺得不妥,把它說成冬天,人們就比較容易接受了,可是,延慶的深秋就是下雪。早在唐朝,就有詩人說過:「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詩中的「胡天」指的就是塞外的天。八月正是仲秋。深秋時節,延慶開始飄雪了。

當西北利亞颯颯寒風不斷南侵,延慶也就早早地入冬,帶着哨音的寒風幾乎能刺到人的骨頭。早晨,遍地是霜,遍地皆白,路上行人稀少,連鳥兒也很少看到。在外面活動的人都不得不穿上厚厚的棉衣。延慶海軍某部技術勤務團的軍營里,槐樹葉子早已落光,只有灰褐色的樹杈與寒風抗爭。樹枝上偶爾還會有幾隻麻雀嘰嘰喳喳地覓食。松樹自然透着綠色,但那綠色也不像春夏時節那麼富有精神,富有活力。雖然外面異常寒冷,但軍營房內卻比較暖和,因為內有暖氣。戰士的軍營生活還是比較正常的。

但是,不管怎麼說,冬天來臨了。冬天的軍營生活總是讓人覺得不太舒服。首先是生活不如其他季節好。比如,戰士們都想吃點新鮮蔬菜,都吃不着,他們唯一能吃到的蔬菜就是地窖大白菜。

光是吃不到新鮮的蔬菜倒還不是什麼大問題,那麼大問題是什麼呢?對於徐光學來說,大問題是生活習慣太難適應。徐光學是南方人,南方人的生活習慣明顯地不同於北方人。比如,南方人喜歡吃大米,北方人喜歡吃饅頭。徐光學一到延慶就被迫吃北方的小米飯、發糕、窩窩頭,他看着北方人吃起這些東西一個個狼吞虎咽的,不知是該羨慕還是該忌妒。徐光學唯一能同北方人在一起吃得來的食物大概只有水餃了。開始在軍營生活時,徐光學總是吃不飽,不是軍隊不給吃,而是他實在吃不慣那些飲食。好在徐光學適應能力比較強,不久,他基本上適應了北方生活習慣。但是,每當他想到家鄉那噴香的白米飯時,思家的念頭就油然而生。

徐光學曾隻身遊歷半個中國,那時他也想家;現在,他是一名海軍,身在數千里外,他自然還會想家。逃難時,他想家是擔心家人;當兵時,他想家是思念家裡的溫馨和那香噴噴的白米飯。當然,想家的不是徐光學一人,這批在延慶當海軍技術勤務兵的桐城人有68人,他們誰不想家?不過,徐光學有離開家的經驗,想的程度比其他桐城兵小了許多。

想家想得最苦的時候,莫過於春節。1969年春節,這批桐城兵是在軍隊裡過的。中隊領導很重視軍人的節日生活。為了照顧中隊裡的南方士兵,春節期間食堂煮了大米飯;為了改善伙食,中隊將自己餵養的豬殺了。但是,伙食再好,還是擋不住戰士對家的思念。有的戰士吃不下飯,晚上躺在被窩裡偷偷地哭。一些老戰士給他們做思想工作,同他們聊天,侃大山,逗笑,以減少新兵想家的痛苦。徐光學沒有哭,他在別人哭泣的時候寫字,把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對同學的思念轉化成一一頁頁文字,寫成日記,寫成書信。徐光學把思念詩意化、文學化。

春節期間,中隊放幾天假。徐光學同戰友一塊在中隊長帶領下到十幾里外的延慶縣城玩一回,看看披上節日盛裝的延慶縣城,逛逛商店,買買東西。一連幾個晚上,團里放好幾場電影。那時,電影可是一種絕好的文化消費,一般人是很難看到電影的。就這樣,這批戰士度過了入伍後的第一個春節。[1]

作者簡介

徐峰,真名徐光學,詩人、作家,1949年10月生,安徽桐城魯谼山人,畢業於成都理工大學,中共黨員,高級經濟師,有23年軍旅生涯,曾榮立三等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