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里鎮
營里鎮隸屬於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地處巨野縣東南,東與大謝集鎮相連,南與成武縣大田集鎮相鄰,西與萬豐鎮接壤,北與章縫鎮交界。區域面積62.4平方千米。2018年,戶籍人口45230人。
1958年9月,設營里公社。1983年4月,撤社建鄉時,建立營里鄉。2002年8月,撤鄉設營里鎮。2020年6月,營里鎮下轄30個行政村。
2018年,營里鎮有工業企業31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0家。[1]
目錄
經濟概況
農業
營里鎮地處黃河衝擊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農業基礎雄厚,濃、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堪稱天府之鎮、漁米之鄉。該鎮是魯西南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優質棉繁育基地、畜牧養殖基地、果蔬生產和條柳編織基地。葡萄、中華壽桃、黃金梨等實現了規模化種植。現有千畝葡萄園一處、2000畝高科技農業示範園一處,千畝肉鴨養殖小區一處,600畝畜牧養殖小區一處,規模養殖場146家。廣發禽業有限公司、魯糧麵粉加工廠等十幾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應運而生,更加快了農業產業化進程。
林產
林產品豐富,以小葉楊為主,森林覆蓋率達25.6%,楊工加工專業村有姚謝、袁謝村。鎮黨委、政府注重全面發展,把招商引資工作做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依託資源優勢,優化投資環境,建立服務型機關,完善優惠政策,全力搭建優質招商的服務平台。
規劃
工業經濟抓投入,上項目。依託海惠集團、石化廠、萬泰化工等骨幹企業,抓好中糧海慧食品加工、萬泰溴素深加工以及中慧飼料加工等大項目建設;抓好華能風力發電項目建設,進一步配套完善老河口鹽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力爭原鹽年產量突破100萬噸,溴系列產品1.5萬噸,實現產值4億元,全力打造鹽及鹽化工產業基地。
現代農業抓龍頭, 促增收。引導畜牧養殖協會加強技術培訓,依託濰坊金正食品、維多利、中慧集團等省級農業龍頭企業規劃建設生態農業示範園區,新建中慧標準化養雞場4處,總量達到10處,全年新建標準化小區達到100個以上;加快中糧海慧食品加工、中慧飼料加工等農業龍頭項目建設進度,全力打造畜禽產品深加工基地。
社區建設抓標準,上檔次。以原道口鎮區為依託,以司法、計生、土管、民政、衛生、公安等部門便民服務為內容,規劃建設道口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以村級衛生室、文化活動室、小超市、小遊園等為載體,以專業合作社為主體,規劃建設濁北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抓好北單樓房村、北岔河生態村、辛莊沼氣村、孫河南文明村等30個示範村,重點搞好吳營、南岔河、北岔河等聯村路硬化、環村路綠化、主街道亮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打造新農村建設示範區。
大蒜小城鎮建設抓改造,促提升。依託榮烏高速、羊臨路、新海路等交通區位優勢,重點發展物流業,加快營里、道口兩條商業街建設,帶動餐飲、農資經營、商品零售等服務業發展;抓好以冬棗、小棗、果菜批發為主的農貿市場以及煤炭、建材、水產品、車輛維修等特色市場建設,全力打造區域性商貿物流基地。
辦好"八件實事":抓好國家級農業綜合開發支持新農村建設示範區項目,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配合市水利部門抓好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設;新建1000個戶用沼氣池,發展沼氣示範村30個;投資500萬元在鎮區新建文化中心一處;規劃建設道口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整合兩處敬老院,規劃建設養老服務中心;抓好風力發電項目一期工程建設;抓好中糧海慧食品二期熟食加工、中慧飼料等項目建設,帶動農民增收。
區域位置
位於巨野東南,距縣城31公里,東鄰大謝集鎮,南鄰成武縣大田集鎮,西鄰萬豐鎮,北鄰章縫鎮。[2]
社會事業
文化
營里,歷史文化底蘊豐富,聖賢輩出.新時期科教文衛更加興旺發達,成就斐然。
全鎮農技推廣站,科普宣傳攔、圖書室等到處可見。鎮黨委政府對教育的投入不斷加大,教學條件不斷改善,教學水平進一步提高,中考升學率在全縣連續10年奪冠,每年都有一批從營里走出來的中學生考入全國重點大學。全鎮初級中學2處。定點小學9處,在校生近萬名。文體活動、醫療保健、民主法制建設等各項社會事業都在蓬蓬勃勃地發展着。
交通
營里鎮美麗富饒,是魯西南大平原上的一顆明珠.交通便捷,水電資源充足.東有京滬鐵路幹線,西臨京九大動脈,新石鐵路,327國道擦境而過,日(照)東(明)高速公路橫穿東西,039省道縱貫南北,形成了四通八達的運輸網絡.境內兩條水利大動脈--珠水河、向陽河,縱橫交錯,水運便捷。供電站、郵政所、通訊發射台等基礎設施應有盡有。金融商貿市場繁榮。田莊、丁官屯等兩處古集鎮,歷來四巨(野)、鄆(城)、嘉(祥)一帶物貿流通中心。規劃建設中的廣發、天豐等新型工業開發區,更為興商振業提供了有利條件。
風景名勝
永豐塔
永豐塔,"巨野八景"之一。千百年來,它以精美的雕飾,生動的造型,凌風傲霜,矗立在巨野縣城的東北角,成為巨野的一大景觀。
據《巨野縣誌》記載:永豐塔,原"坐落於縣治儒學前大佛寺內"。現位於巨野縣電影院東邊,南臨人民路,北距文廟百餘米,西面不遠是永豐街,東面緊靠縣招待所,是縣級重點保護文物。唐宋時期的大佛寺,方圓20餘畝,寺西建有塔院,塔內藏有佛經;佛廟雕樑畫棟,建造雄偉,佛像神采奕奕,栩栩如生,墓鼓晨鐘,煙霧繚繞,是古代遊覽勝地。宋元時期,永豐塔以北是濟州城內商業鬧市區,有戲樓、酒樓、飯店、旅館,每天說書的、唱戲的、打拳的、賣藝的,鑼鼓管弦之聲,不絕於耳。每當古會,商賈雲集,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由於歷史的滄桑巨變,如今已成為縣招待所駐地。
麒麟台
麒麟台,亦名獲麟台,古稱獲麟古冢,地處巨野城東七公里--今麒麟鎮陳胡莊以東、後馮橋以北大窪內,為縣級名勝古蹟重點保護單位。此台為魯哀公"西狩獲麟"處,東西長73米,南北寬52米,占地面積3800平方米。這原有唐代石碑數座,由於年湮日久,已遭毀壞。明嘉靖十四年,濟寧州通判張九胥重修麒麟碑一座,立於曹濟公路旁,碑下自的冢字及年代署名至今尚存。"西狩獲麟"聞名全國,一些州、縣、鄉、村地名如唐代的麟州,巨野以東的嘉祥縣,巨野城東的獲麟保(鄉)、獲麟集等,皆以此命名。
齊魯會盟台
齊魯會盟台亦名會盟台。《兗州府志·古蹟志》載:"春秋齊魯交兵會盟台之地,在巨野縣西南五里,至今高台尚存"。該台地處今巨野縣巨野鎮西南大李莊以北半華里處,為縣級名勝古蹟重點保護單位。元以前,"此台崇數仞,廣可蔽二畝"。元末明初,由於黃河決口,再加雨水沖刷,台面逐漸縮小,現僅存半畝多,高約三米許。1979年,巨野縣政府為加強對古遺址的保護,在此立有石碑一座。齊魯會盟台亦稱西王台,相傳為"康王趙構閱兵處"。據《巨野縣誌》載:"宋欽宗靖康二年,康王如濟州,韓世忠領所部勸進。金人縱兵逼之,人心畏懼。世忠據西王台血戰,金人少卻。翌日,酋帥復率眾數萬人至。時世忠部下僅千餘人,單騎突入,斬其酋長,金兵大潰"。
劉鄧觀站台
沿大洞東往上,有一平台,可站十數人,為當年劉鄧觀戰台。1947年,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途中和阻截的國民黨軍在巨野境內相繼激戰。古老的巨野大地
上,炮聲隆隆,英勇的人民解放軍以銳不可擋之勢,橫掃千軍如卷席,龍逢戰役,六營集戰役,狼山戰役,所向披靡,捷報頻傳。但與國民黨美械裝備的精銳66師激
戰羊山時卻小挫。從7月13日到7月28日,前後15天始方攻下。劉伯承、鄧小平首長見初戰不利曾登金山,遙看羊山地勢,見羊山如頭東尾西的一隻羊,羊頭高,羊尾低,遂改變原來先攻羊尾的打法,斷然決定先打羊頭,很快取得了戰鬥勝利,生敵66師師長宋瑞珂。
玉兔洞
從觀戰台再往上,有三個洞,洞口朝天開者,為玉兔洞。當年嫦娥偷吃王母娘娘的仙藥,在升天之際匆忙帶時間一長,不想月中美人難奈蟾宮寂寞,反思戀起人間煙火,於是玉兔下凡。玉兔來到金山,掘三穴而藏,正所謂"狡兔三窟"。為此,唐代大詩人李商隱寫了一首名傳千古的七絕:"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該詩現刻在玉兔沿旁,讓嫦娥時時向世人昭示寂寞夜夜心。
蝙蝠洞
沿玉兔洞上行即是蝙蝠洞。洞口北側有一天然而成的石蝙蝠,展翅欲飛,形神兼備。此洞很深,因狹小曲折,遊人難入其內。曲徑卻難通幽,常令人駐足引頸,遐思洞中勝景,引發出無數美妙的幻想。相傳昔日夏夜往往有數百上千蝙蝠從中飛出覓食,當地老百姓遂給它起了這個名子。
膽寒石
大洞西側有一石突出,人站其上,俯視洞前墓道,但覺冷氣撲面,兩股間寒意頓生,稍停片刻,即有搖搖欲墜之感,令人心膽俱裂,顫抖不止。遊人不妨登臨其上一試膽量。大洞正上方有幾塊巨石橫架,幾棵酸棗樹長得鬱鬱蔥蔥,正是遊人留影的好地方。其西為掘了半截的崖墓道,據說因風水不好而棄,觀之,似還有許多隱秘在其中。
練武場
金山分為南北山頭,南山頭平整如削,面積約為500餘平方米,相傳為西漢未年曹操手下大將昌邑人李典練兵處。他典因為作戰勇敢,武藝高強,很為曹操器重。被封為都亭侯,是三國戰亂時期最出名的年輕將領之一。後因病而死,年僅36歲。92年在巨野縣昌邑鄉發現一石室墓,初步推考可能為李典墓,現已原樣移建菏澤博物館一層大廳內。
試劍石
練武場西側有一塊長方形巨石,中間一條裂縫將巨石一分為二。相傳當年李典得一寶劍,可削鐵斷玉,遂向昌邑人滿寵炫耀,為證實此言,李典抽出寶劍,輕輕一揮將此石劈為兩半。滿寵在曹魏官百拜伏波將軍,曹操的孫子魏明帝曹睿又封分為太尉。其子其孫均居顯位,現在金山北麓下滿莊村民即是滿寵的後嗣。
祈子洞
兩山頭中間東側有一朝天大洞,洞口四周呈五梅花形。唐明皇為顯示與弟兄親情,曾作花萼被,與弟兄共一被。後人遂演義為蓋花萼被可以多兄弟,子女興旺。周圍數進里凡缺子女者,往往辭辛苦,登金山求子。按照習俗,求子女者先在山下拒一石子(意為"拾子"),然後奮力擲向南山頭兩座大石堆,名日"拴子",若石頭不從堆上滾落,就算拴着兒子。接着到祈子洞焚香燒紙錢,祈求金山老奶奶允許把拴着的兒子帶回家去,同時要許個願,"如能生個男孩子,就要送……"一旦男孩子生下來,必須再到金山"還願"。據說向金山老奶奶求子很靈驗,所以每年上山求子或還願者多達萬人,至今南山有兩個高達四米的石堆,皆為祈子者擲石而成。
禹梁山漢墓
位於巨野縣城東南四十五華里處,地處金山以南,金山店子村東,由於墓的封土是紅褐色,群眾又稱它為紅土山漢墓。由於出土銅器上的銘刻,墓室上的題記,都未見紀年,再加上墓室主人的玉印章和朱書字已脫落不辨,因此,給此墓主人的鑑別和考證帶來了一定困難。該墓工程浩大,整體結構嚴密,有封土層、亂石層、防盜層、墓道堵石、墓門堵石、墓門牆、前室、後室等。隨葬的器物十分豐富,其中銅器526件、鐵器405件、陶器29件、玉器43件,加上漆器和其他器物共1051件。這次出土的兵器之多,在古墓發拙中是比較罕見的,而銅禮器的大量隨葬和成藥、製藥器械的新發現,也給考古工作提供了新的研究課題。
這個墓位於禹梁山半山腰處,是用人工穿鑿山岩建造而成的。墓東西長70米,南北寬4.7至7.1米,深6至11.9米,封土10.2米,南北直徑50米,東西直徑55米,土方工程約計一萬五千立方米。建墓用的封門牆石、墓門牆石、墓室頂蓋石、防盜竊案石,大小約計五百餘塊。建造如此宏偉的巨陵,需要眾多的人力、物力,如無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很高的政治地位,是難以辦到的;同時隨葬器物如此之多,並有七鼎和真車真馬,如果不是王侯富貴之家,是沒有這種氣派的;而器物之精工,紋飾之繁縟,更非一般小官吏、豪紳地主所能為之。墓的整體向人們展示了一幅富麗堂皇的地下王宮,充分顯示了昌邑一帶手工業工人的創造才能和聰明智慧,也反映出西漢統治階級窮奢極欲糜爛透頂的腐朽本質。[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