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蕭漢明,1940年10月生,湖北孝感人。現為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兼職教授,中國周易學會副會長,東方易經研究院學術委員。自1982年以來,一直專業從事中國哲學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蕭漢明
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出生 1940年10月
逝世 2011年01月
籍貫 湖北孝感

目錄

簡介

蕭漢明先生,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易學研究大家和中國哲學史研究著名專家[2]

1940年10月06日出生在湖北孝感。

1968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本科),畢業後被分配至昆明軍區第十四集團軍勞動鍛煉,1970年1月正式入伍,並服役至1978年6月,曾任第十四集團軍政治部宣傳處教育幹事、昆明軍區軍政幹校政治教員;1978年7月轉業至武漢職工醫學院任政治課教師,1979年至1982年在武漢大學中國哲學專業攻讀碩士學位;畢業後,蕭漢明先生調武漢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教研室任教。

1989年評為副教授,1995年評為教授,1997年聘為博士生導師;1995年出任中國周易學會副會長,1999年受聘為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兼職教授;2006年2月退休。蕭漢明先生為武漢大學國學院、湖北省周易學會等學術研究機構和團體的顧問,湖北省周易學會發起人之一。長期擔任東方國際易學研究院學術委員等職。

庚寅年臘月十五(西曆2011年1月18日)逝世於昆明寓所,享年71歲[3]

蕭漢明先生一生襟懷坦蕩,淡泊名利,為人誠懇、厚道、謙和、正直和仗義,富有傳奇色彩,贏得了同事及海內外同仁、朋友、青年學子們的高度尊重和衷心愛戴。他和唐明邦先生等一起開創了珞珈周易學派,門下研《易》博碩士生、博士後等弟子有蕭洪恩、蕭子玄、黃黎星、丁四新、崔波、問永寧、陳仁仁、唐琳、鄭朝暉、張春香、梅珍生、孫勁松、劉體勝、白井順(日)、宋開素等。

學術貢獻

蕭漢明先生的學術主攻方向為易學、道家與中國古代自然哲學。他博通經子,熟諳古代天文、曆法、算學、傳統醫學、內外丹學和道教等知識,傳統文化的綜合涵養十分深厚。其研究之目的在於抉發中國傳統哲學、思想、文化的基本結構、線索和內在精神,從而展現其特有的魅力;同時,發掘出有益於當代中國哲學發展的思維方式與方法,汲取有益於改善和補助現代人類生存方式的傳統文化精髓,從而促進傳統哲學和思想的現代化。其治學的基本理念是史論結合,學思並重。在學術研究上,他敢於挑戰難題,啃硬骨頭,力求獨闢蹊徑,而不願附勢趕潮;在思想創造上,他講求獨出新見,--這個新見不是改頭換面、任意揉捏的舶來品,而是好學深思、內生圓成的真實成果;在學術幹勁上,他表現出一種敢於扎死寨、打硬仗、心無旁騖、迎難而上的勇士精神。

蕭漢明先生的主要學術建樹體現在哲學史(包括易學史)與哲學原理兩個方面。從易學史、哲學史的角度來看,主要為船山易學、中國哲學之緣起、醫易會通視域下的中醫理論體系、道家道教思想、諸子學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的研究等方面。從哲學原理來看,主要體現在對網絡性思維特徵的揭示,對辯證法理論形態的思考等方面。他的船山學及船山易學、《周易參同契》、醫易會通、陰陽五行的研究為學界同仁交口稱讚,為他贏得了極高的學術聲譽。他在先秦諸子學、道家哲學和傳統自然哲學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上佳的成績,成就斐然。他的易學研究,上溯源頭,深研《周易》經傳,下及近代,而以漢代、宋元、清末明初為重點;通達義理、象數,在方法上不拘守漢宋之爭,堪稱一代鴻學通儒。主要的學術研究:一、從易學的錯綜說、中醫學的五臟河圖模型與五運六氣學說中,發掘出其中的平面或立體的網絡性思維特徵;二、從對五行學說的全面考察中,論敘了五行生剋機制所反映的是一種有序的網狀的自組織功能;三、以五行圖式的思維構架解讀了《周易參同契》的內丹與外丹的煉製過程,初步攻克了道教典籍閱讀上的一道難關;四、在船山學、船山易學的研究上,成績突出,既能弘揚船山學之長,又深知船山學之短,同時上及對周敦頤、邵雍、劉牧、李覯、王安石、朱熹等兩宋諸子的探究;五、深入研究《老》、《莊》、《鶡冠子》及《管子》之道家哲學、思想,受到學界的重視;六、蕭先生不拘守一家,儒、法、陰陽、縱橫、數術等先秦諸子均有深入研究。上述研究,少則需要花費三、五年,多則十餘年。而這種深入,本身就意味着研究者必須不斷彌補自身知識上的短缺與不足。這個過程是艱苦的,而樂亦在其中。

評價舉例。復旦大學教授劉清平:另一件事是調到北京的新單位後,同中哲領域的一位老師聊天,他肅然起敬地提到"蕭先生",讚譽之情溢於言表。我開始以為他指的是蕭萐父老先生,後來才知道他指的是漢明兄,頓時讓我對漢明兄在學界的聲望有了切身體驗。山東大學教授林忠軍:前一年先生於祝壽會上時音容笑貌仿佛就在昨天,怎麼走的如此匆忙,簡直不敢相信,……悲痛之餘,為失去一位易學前輩和大師而感到惋惜。武漢大學教授郝長墀:蕭漢明先生為人謙和、正直,學問廣博。我非常榮幸在讀本科時能有機會聆聽蕭先生講授中國哲學史,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蕭先生胸襟廣闊,氣象非凡,春風沐人。為中國哲學界和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失去了一代宗師深感悲哀!《湖北社會科學報》2009年9月1日第4版:蕭漢明先生的第一部學術專著《船山易學研究》(華夏出版社1987年),是易學界第一部有關船山易學思想的綜合研究專著,勾勒出了船山易學思想的體系。這部著作在海內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國際著名漢學家、法國國家科學院院士Jacques Gernet(謝和耐)研習王夫之十餘載,在他探討王夫之的思想源泉的專著《話語邏輯與聚合邏輯》中,除了《船山全書》,他曾提到自己的五部主要參考書目,其中第三部就是蕭漢明的《船山易學研究》,前面兩部是嵇文甫先生的著作,後面是錢穆和Ian McMorran兩位先生的兩部相關著作。中國人民大學的楊慶中先生在世紀之交撰寫的《二十世紀中國易學史》專著中,將蕭漢明先生與郭沫若、高亨、金景芳等當世易學大家並列,專立一節《蕭漢明及其〈船山易學研究〉》充分肯定了蕭漢明對船山易學以及易學與傳統醫學研究上所作的貢獻。

主要著作

蕭漢明先生出版專著及個人文集有:

《船山易學研究》,華夏出版社1987年;

《陰陽大化與人生》,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

蕭漢明教授在日本講學

《周易參同契研究》,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

《易學與中國傳統醫學》,中國書店2003年;

《周易本義導讀》,齊魯書社2003年;

《道家與長江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

《傳統哲學的魅力》,中華書局2008年;

《易苑漫步》,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此外,主編、合編論文集及專著多部,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

主要論文

《辨證法理論形態新議》,《河北學刊》2008年4期。

《朱熹與〈朱子本義〉》,《歷代易學名著研究》,齊魯書社2008年年。

《思維的網絡性與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春風講席》,中山大學出版社2008年。

《論朱震易學中的象數易》,劉大鈞主編《大易集釋,上海古籍2007年;嶽麓書社《朱震集》序,2007年。

《論中醫學的網絡性思維》,河北學刊2007年3期。

《〈管子〉的衛生之經與楊朱學派的養生論》,《諸子學刊》2007創刊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市場經濟的網絡結構與宏觀調節的科學性》,湖南大學學報2007年6期。

《葛洪與黃老之學》,《道學研究》2007年1期。

.《蕭氏源頭考》,載蕭漢明《傳統哲學的魅力》,中華書局2008年。

《荊公新學與道家思想》,《哲學評論》第四輯,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年

《漢代易學の基本的な特徵についで》,白井順譯,渡邊義浩編《兩漢における易と易三禮》汲古書院2006年。

《五行學說的緣起、發展與思維特徵》,載《傳統哲學的魅力》,中華書局2008年。(原為2005年在日本關西大學講學的提綱,收入本書時略作了一些修訂)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論莊子的人性素樸論與德行修養觀》,湖北大學學報(哲社版)2005年1期。

《魏源論老子為救世之書》,《當代道家與道教》,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又《中國哲學與易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周髀〉"周公與商高對話篇"、"榮方與陳子對話篇"與〈易·繫辭〉》,劉大鈞主編《大易集奧》,上海古籍2004年。

《歐洲近代的科技之路不是唯一的發展向度--與楊振寧先生商榷》,《傳統哲學的魅力》,中華書局2008年。(原載楊猛《楊振寧指易經阻礙科學,眾學者質疑》,《北京科技報》2004年9月22日。)

《莊生之說可因以通君子之道--論王夫之的〈莊子解〉與〈莊子通〉》,《中國哲學史》2004年1期。

《〈淮南鴻烈〉與黃老思潮的終結》,《人文論叢(2002年卷)》,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

《論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人文與社會》,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4年。

《道學初創》,《中國哲學史》(下冊),人民出版社2004年。

《莊子養生論思想的階段性考察》,《道學研究》2004年6月。

《虞翻易學與〈周易參同契〉》,劉大鈞主編《象數易學研究》,巴蜀書社2003年。

《論〈鶡冠子〉的素皇內帝之法》,《江漢論壇》2003年3期。

《論莊子的內聖外王之道》,《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3年1期。

《蘇秦生平考略》,丁四新主編《楚地出土簡帛文獻研究》(第二輯),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李白與道家》,《思想與文化》,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

《老子的社會歷史觀與治國思想》,《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4期。

《馬王堆四篇古佚書與黃老思潮》,丁四新主編《楚地出土簡帛文獻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現狀及其與西方文化的互動問題》,載《傳統哲學的魅力》。(本文原為2001年華東師範大學國際學術會議發言提綱)

《從傳統文化看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生存哲學研究通訊》2001年1月。

《〈太一生水〉的宇宙論與學派屬性》,《學術月刊》2001年12期。

《老子道德論中的宇宙發生與演化學說》,《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3期。

《論莊子的性命說與道性二重觀》,《人文論叢》特輯,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關於"陽有餘,陰不足"之辨》,《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科版)2000年2期。

《論〈京氏易傳〉與後世納甲筮法的文化內涵》,《周易研究》2000年2期。

《三代禮教的崩潰與人文精神的勃興--兼論中國哲學的緣起》,《珞珈哲學論壇》第四輯,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論〈參同契〉的內丹術》,《道韻》中華大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2000年3期。

《〈周易參同契〉非偽書辨》,《福建道教》2000年2期。

《唐五代三種注〈契〉之作的外丹術異同合論》,《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4期。

《五行學說的近代遭遇及現代詮釋》,《人文論叢》(1998年卷),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年。

《魏伯陽及相關人物生平考》,《上海道教》1998年4期。

《醫〈易〉會通與文化進化論--與李申兄再商榷》,《周易研究》1997年1期。

《論陰陽家》,《中國哲學與倫理學》,輔仁大學出版社1997年。

《五臟模型與河圖五行數》,載《象數易學研究》,齊魯書社1997年8月。

《太極,科學與偽科學》,(比利時)《太極科學》1997年6期。

《周敦頤〈周濂溪集〉》,《塑造中國文化的200本書》,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年。

《〈周易參同契〉的易學特徵》,《道家文化研究》(第11輯),三聯1997年。

《論參同契的外丹術》,蕭漢明、郭東升,《道家文化研究》(第11輯)。

《論俞琰易學中的道教易》,載《道家文化研究》(第11輯)。

《濂溪易學與北宋中期的政治改革》,《國際易學研究》第二輯。

《兵家的陰陽五行觀與兵陰陽家》,《珞珈哲學論壇》(第一輯),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年。

《河圖·易數·思維形式》,台灣《中華易學》1996年3期。

《關於河圖、洛書問題--答李申兄》,《周易研究》1995年4期。

《關於〈易傳〉的學派屬性問題--兼評陳鼓應〈易傳與道家思想〉》,《哲學研究》1995年8期。

《王船山貧乏的天文知識及其追求實證的時代傾向》,《船山學刊》1995年1期。

《五行方位的板塊結構及其動態運作》,《中國智慧透析》,華夏出版社1995年。

《論運氣學說的思維框架》,《羑里易學》第一卷第七輯,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

《張介賓醫學哲學簡論》,《明代思想與中國文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年。

《河圖·五行·圖象語言》,《不盡長江滾滾來--中國文化的昨天、今天與明天》,東方出版社1994年。

《醫〈易〉會通之我見--兼與李申兄商榷》,《周易研究》1994年4期。

《太陽神話、太陽神崇拜與陰陽學說》,《貴州社會科學》1994年1期。

《易學與醫學》,朱伯昆主編《易學基礎教程》,廣州出版社1993年。

《王船山與中國傳統哲學的終結》,《船山學論》(《船山學刊》增刊)1993年10期。

《〈孫子兵法〉是一部系統工程學》,《孫子學刊》1993年2期。

《周易的動態理論與中醫學》,《大道之源》,湖南師範大學出版1993年。

《易象簡論》,《大道之源》,湖南師範大學出版1993年。

《論〈周易參同契〉的宇宙模型》,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第2輯,上海古籍1992年。

《論〈周易參同契〉的人體生命模型》,《中國文化月刊》1991年7月.

《〈雜卦〉論》,《周易研究》1988年2期。

《論〈參同契〉人體生命動態模型》,《宗教學研究》1988年1期。

《王夫之論卦象、卦德與卦序》,《齊魯學刊》1987年5期。

《論〈易緯〉與中醫氣象醫學》,《江漢論壇》1987年5期。

《試論王船山的易學體系》,唐明邦等編《周易縱橫錄》,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

《觀射父--春秋末期楚國宗教思想家》,《江漢論壇》1986年5期。

《論船山社會學說中的啟蒙特徵》,《船山學刊》1986年3期。

《論〈周易〉的哲學思想與爻性爻位的關係》,《武漢大學學報(社科版)》1985年5期。

《王夫之論〈易〉與象》,《江漢論壇》1984年3期。

《絪蘊發微》,《王夫之辯證法思想引論》,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5月。

《王夫之矛盾觀中的幾個問題》,《武漢大學學報(社科版)》1982年2期。

《論中國古史上的兩次"絕地天通"》,《世界宗教研究》1981年3期。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