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枕
落枕或稱「失枕」,是一種常見病,好發於青壯年,以冬春季多見。落枕的常見發病經過是入睡前並無任何症狀,晨起後卻感到項背部明顯酸痛,頸部活動受限。這說明病起於睡眠之後,與睡枕及睡眠姿勢有密切關係。 [1]
別稱 | 英文名稱 | 就診科室 | 多發群體 |
失枕 | stiff neck | 骨科 | 青壯年 |
常見發病部位 | 常見病因 | 常見症狀 | |
項背部、頸部 | 不當睡姿、頸椎疾病等 | 頸後部上背部疼痛不適,甚至累及肩部及胸背 |
目錄
病因
落枕在廣東地區也稱「訓矮頸」,病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肌肉扭傷,如夜間睡眠姿勢不良,頭頸長時間處於過度偏轉的位置;或因睡眠時枕頭不合適,過高、過低或過硬,使頭頸處於過伸或過屈狀態,均可引起頸部一側肌肉緊張,使頸椎小關節扭錯,時間較長即可發生靜力性損傷,使傷處肌筋強硬不和,氣血運行不暢,局部疼痛不適,動作明顯受限等。二是感受風寒,如睡眠時受寒,盛夏貪涼,使頸背部氣血凝滯,筋絡痹阻,以致僵硬疼痛,動作不利。三是某些頸部外傷,也可導致肌肉保護性收縮以及關節扭挫,再逢睡眠時頸部姿勢不良,氣血壅滯,筋脈拘攣,也可導致本病。四是素有頸椎病等頸肩部筋傷,稍感風寒或睡姿不良,即可引發本病,甚至可反覆」落枕」。 [2]
臨床表現
一般表現為起床後感覺頸後部,上背部疼痛不適,以一側為多,或有兩側俱痛者,或一側重,一側輕,由於身體由平躺改為直立,頸部肌群力量改變,可引起進行性加重,甚至累及肩部及胸背部。多數患者可回想到昨夜睡眠位置欠佳,檢查時頸部肌肉有觸痛。由於疼痛,使頸項活動不利,不能自由旋轉,嚴重者俯仰也有困難,甚至頭部強直於異常位置,使頭偏向病側。檢查時頸部肌肉有觸痛、淺層肌肉有痙攣、僵硬,觸之有」條索感」。 [3]
診斷
治療
中醫治療落枕的方法很多,手法理筋、針灸、藥物、熱敷等均有良好的效果,尤以按摩理筋法為佳。
針灸療法針灸治療本病方法頗多,如針刺、指針、電針、耳穴壓丸等。①針刺主穴:懸鐘、養老、後溪。配穴:內關、外關、中渚、陽陵泉。治法:以主穴為主,每次僅取一穴,效欠佳時,加用或改用配穴。
拔罐療法主穴阿是穴。阿是穴位置:頸部壓痛最顯處。
藥物療法本病多採用外用藥物治療,如膏藥、藥膏等。
物理療法熱敷療法採用熱水袋、電熱手爐、熱毛巾及紅外線燈照射均可起到止痛作用。
運動療法
低頭仰頭 坐在椅子上,挺起胸部,頭先向下低,以下頜骨挨着胸部為止,然後向上仰頭,眼朝天上看。停3秒鐘再低頭,如此反覆20次。
左右擺頭 坐在椅子上,兩臂自然下垂,頭先向左擺,然後再向右擺,這樣反覆20次。
搖擺下頜 坐在椅子上,兩臂自然下垂,胸部挺起,用力向左右搖擺下頜,連續20次。
伸縮頸部 坐在椅子上,胸部挺起,先將頸部儘量向上伸長,再將頸部儘量向下收縮,連續伸縮20次。
旋轉頸部 坐在椅子上,身體不動,先向左旋轉頸部90度,再向右旋轉頸部90度,連做20次。
[5]
預防
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進行鍛煉,尤其注意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爬山、游泳,對預防頸椎病效果較好。 合理調整睡枕高度,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習慣。注意頸部保暖,防止受涼。避免頭頸部負重和頸部劇烈轉動,不要用電風扇和空調直接對頸部吹。 [6]
視頻
參考來源
- 余志輝,熊同學. 平衡針配合運動療法治療落枕療效觀察. 《 CNKI;WanFang 》 , 年
- 田洪昭,孫忠人,張秦宏等. 針刺治療落枕的臨床研究進展. 《 中國中醫急症 》 , 2014
- 王楨. 溫針灸治療落枕30例. 《 針灸臨床雜誌 》 , 2009
- 張大同,沈瑾. 撳針配合運動療法治療落枕的臨床意義. 《 江西中醫藥 》 , 2010
- 高宏,李雪珍,周柏英. 腹針療法治療落枕療效觀察. 《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誌 》 ,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