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葛雲飛,字鵬起,又字凌召,號雨田,漢族,清代紹興府山陰縣天樂鄉(今屬杭州市蕭山區)人,是中國統率一軍、鎮守一方的武將,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抗英民族英雄。

葛雲飛
葛雲飛
原文名 Ge Yunfei
出生 1789年
紹興府山陰縣天樂鄉
逝世 1841年8月17日
國籍 中國(清朝)
別名 字鵬起,號雨田
職業 定海總兵
知名作品 《名將錄》
《制械要言》

目錄

人物簡介

葛雲飛西漢軍事家張良後裔,系張良第66代孫。元朝時,由河北定興遷居蕭山南街,為避"三丁抽戍"之役,張良46世孫張招,將其中一個兒子張素,從岳父改姓葛。葛素先後由蕭山南街遷入臨浦西葛、東葛,葛素之子道翁再由東葛遷山頭埠。山頭埠葛氏尊張招為始祖,已傳28世,葛雲飛為20世孫。

葛雲飛七歲進私塾,同時習武。嘉慶十九年(1814)應試,補本學武生。嘉慶二十四年(1819)考中武舉人。道光三年(1823),中武進士。歷任千總、守備、游擊、參將、副將、總兵。先後在寧波、黃岩、溫州、乍浦、瑞安、定海、以及福建烽火門等地水師營任職,鎮守東南海疆16年。官至定海總兵。清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十七(1841年10月1日),在著名的"定海保衛戰"中壯烈犧牲。殉國後,諡"壯節",誥授振威將軍,追贈太子少保。同治十年(1871),加贈提督、建威將軍。

史書記載


文獻 《清史稿·葛雲飛傳》 《清葛雲飛將軍年譜》 《清朝柔遠記》 《山陰天樂葛氏宗譜》

節選

事母孝,母亦知大義,喪歸,一慟而止,曰:"吾有子矣!"(參考資料來源於《清史稿》)

定海戰爭時,東進英軍進入關山炮台南部,而停泊東港浦戰艦和五奎山炮隊,便發射猛烈炮火相配合,妄圖三面夾攻關山炮台。葛雲飛朝北拜天自語:"臣力竭矣,崎嶇海外,七閱月,不能為國滅賊,死不足塞責!"一面取敕印遣校交繳裕謙,請發兵進剿;一面帶領親兵二百餘人,迎敵奮戰。侵略軍曾經這樣記載:"當亞當斯陸軍中校指揮第十八團登陸……,進入臨海的炮台的南端。正在沿着長堤退卻的中國人趕緊集合在他們的勇敢的葛將軍的領導下,作了一次很體面的抵抗。"葛雲飛從關山炮台,轉戰竹山門,將士也人人持刀械與敵搏鬥。他刀折,就拔出二把佩刀,沖入英軍搏殺,轉戰二里許,格殺無數。到竹山門,剛仰登,不幸被敵人長刀劈面,去其半,並以火槍圍攻,攢擊,身受四十餘創;炮洞胸背,遂立竹山門崖石,手擎刀殺敵狀,屍直立不仆,左目霍霍如生,表現着寧死不屈反抗侵略,死而猶生的崇高戰鬥精神。三總兵身先士卒,英勇抵抗,最後相繼陣亡,履行了"城亡我亡,不離定海半步"的誓言。同治十年(1871)追贈太子少保、建威將軍。

個人作品

葛雲飛雖過着戍伍生涯,但生平卻愛好讀書,旁涉子史,間為詩詞,慷慨言志。著有《名將錄》、《制械要言》、《製藥要言》、《水師緝捕管見》、《浙海險要圖說》及詩文,凡數十卷。當時人稱讚他"兼嫻文藝,筆札頗短峭明達,性愛書畫,謙抑下士,士流多樂與交。

治軍用兵

將德高尚,武藝高強

「將者不可以無德,無德則無力,無力則三軍之利不得。」(《孫臏兵法·將義》)

「先之以身,後之以人,則士無不勇矣。」(諸葛亮《將苑·勵士》)

作為統率一軍、鎮守一方的武將,必須是將德高尚,武藝高強,才能使士兵敬服。

葛雲飛16歲時,能開六鈞硬弓,31歲時,能用60公斤大刀,挑起一抱粗、兩丈長的約重200公斤的棟樑,足見其臂力大得驚人!

在捕盜中,他總是身先士卒。道光二十一年(1841)六月二十九日,定海花鳥洋面發現海盜船隻,雲飛率部出海,並且親自掌舵,從上風逼近盜船。當兩船相距兩丈左右時,雲飛手握佩刀,縱身躍上盜船。這次捕盜戰績輝煌。

訓練有素,紀律嚴明

「若法令不明,賞罰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進,雖有百萬,何益於用?」(《吳子·治兵第三》)

「禦敵之法,莫先於練兵。」(《於忠肅公文集·宣府軍務疏》)

平時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戰時就節制有序,士氣高昂。同歷史上的名將一樣,葛雲飛深諳此道。

道光二十年(1840)七月,葛雲飛奉諭來鎮海主持軍務時,他一面親自布防,一面着手練兵。他收編了從定海撤回的潰兵,同時招募、增補新兵,進行為期10天的強化訓練,最後組織了海上閱兵,做到令行禁止。他還在這支隊伍中挑選了600人,再次進行嚴格訓練,使之成為勁旅,在後來的定海保衛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道光二十一年(1841)八月,英軍第二次入侵定海時,葛雲飛就是帶領這支部隊同敵人進行肉搏血戰。

葛雲飛殉國後,道光帝下旨「褒葛某所練親兵最為得力,奮勇殺賊,效命疆場……」(張世慶《葛雲飛傳》)

巧妙偽裝,智殲敵人

「兵者,詭道也。」(《孫子·計篇》)

「戰陣之間,不厭詐偽。」(《韓非子·難一第三十六》)

與敵對陣,葛雲飛善於巧妙偽裝,製造假象,迷惑敵人,然後一鼓而殲滅之。他說:「坐着樓船,作起聲樂,大張旗幟地去捕盜,無異於通知他們趕快躲避」,又說:「海盜不會到關前送死……出海捕盜,……有助於訓練我們的膽量。」道光七年(1827)七月初五日夜間擒獲海盜陳兆龍等9人,葛雲飛就是化裝成商人模樣出海,誘敵上鈎的。

且近,從各處傳到半塘營地。葛雲飛似乎預見到悲劇的到來,他施出了最後一計:命令部下運來200斤火藥,分別裝在兩隻木桶里,同時點燃幾支香,插在火藥上,然後封好桶口,用朱筆親書「行營軍餉」4個大字,自己則帶兵離開半塘,上土城殺敵。

以身作則,甘苦必均

「將能心澄如水,則德盛而威自張,萬眾仰之帷謹,敵人聞風而威服。」(佚名《草廬經略》)

「所謂身先士卒者,非獨臨陣身先,件件苦處要當身先;所謂同滋味者,非獨患難時同滋味,平處時也要同滋味。」(戚繼光《紀效新書·或向》)

後世評價

《傲骨亭碑記》:雲飛葛公,奪丁憂之私,膺干城之寄。昭勇成忠,銘兩刀而作誄;同仇袍澤,統三鎮以為駢。龍戰六日,城摧黑雲;虎賁五千,氣壯白刃。奮袂西崦,魯陽揮返日之戈;斷頭東海,干戚作行天之舞。終致霧失曉峰潮哭竹山。葛公單騎突陣,多彈貫胸,舉寶刀而怒目,倚危內崖而裂恥。將星沉海,捧淚盤而成珠;傲骨擎天,補碧落之不墮。悠悠蒼天,曷有其極!

《清史稿》[1]:葛雲飛,勤於緝捕,常微服巡洋,屢獲劇盜,有名。雲飛兼能文,著有名將錄、制械製藥要言、水師緝捕管見、浙海險要圖說及詩文集。

陳康祺:至於陳忠愍公之守吳淞,葛壯節、王剛節、鄭忠節三公之守定海,及公之守虎門,皆以同舟匪夫,援絕鼓死,結纓免胄,頹我長城。餘生庚子,世貫海東,采父老之傳聞,睹近年之世變,濡筆紀此,憤氣填膺。

閻受鵬:古往今來,每一個王朝將要崩潰時,都會在人們眼前亮出葛雲飛這樣的民族英雄--宋末的文天祥、岳飛,明末的史可法。王朝的腐朽、無能、無情,反襯出他們大智大勇可親可敬可歌;民族英雄所處的王朝早已壽終正寢,而英雄們煅鑄的精神文明之鏈條卻永久閃耀着動人的光芒。通常,活着的他們和王朝都將是不幸的,而死後的他們和精神文明都是幸運的。葛雲飛以身作則,治軍素嚴,行軍紮寨,不損百姓分毫,執法如山。在黃岩鎮標中營任守備時,一次,一卒偶然取老百姓一個芋艿頭,便受到鞭子責打,立即命令他歸還主人。因此,雲飛所率領的隊伍一向秋毫無犯。

參考文獻

  1. 《清史稿》 歷史春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