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辰生
董辰生 1942年隨父學畫。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從事部隊美術工作。《解放軍報》社美術編輯。中國美協理事。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美展,並被多種刊物發展。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董辰生 | |
---|---|
出生 | 1929年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畫家 |
知名作品 |
連環畫《地道戰》 《董存瑞》 組畫《八一起義》 《黃繼光》 |
目錄
人物簡介
董辰生原名秉宸。畫家。河北唐山人河北唐山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傑出的軍旅畫家,當代著名人物畫家,祖籍河北豐潤,1928年生於秦皇島。幼年從父學藝並在私塾讀書,少年時期即幫父以鬻畫為生。1948年,在人民解放戰爭中攜筆從戎。第四野戰軍南下挺進中,由一名以手中畫筆當槍的「文藝員」,從連、團、師、直攫升至軍部,由秦皇島老街民間畫師成長為一名蜚聲野戰軍的「戰士畫家」。歷任第四野戰軍後勤部後勤報社、中南軍區政治部戰士報社美術編輯。解放後,先後在廣州軍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的解放軍報社、解放軍畫報社任美術編輯。
他擅長少數民族人物畫及戲曲人物畫。1976年以來,他有《辰生速寫》、《董辰生京劇人物畫集》、《佛畫世界》、《辰生畫集》等十餘種書刊行世。中央電視台拍攝了電視片《董辰生的戲曲集》。他的畫展除多次在大陸展出外,還應邀在香港、台灣地區和非洲、法國海外省留尼旺等國家進行展出,並有部分作品被海內外博物館、美術館收藏。 [1] 現任九洲書畫院名譽院長。歷任第四野戰軍後勤部後勤報社、中南軍區政治部戰士報社美術編輯,總政治部解放軍報社、解放軍事報社美術編輯,中國美協第三、四屆理事,中國連環畫研究會第一、二屆理事。擅長中國傳統水墨技法人物畫,曾在國內外舉辦個人畫展。作品有連環畫《地道戰》、《董存瑞》、組畫《八一起義》、《黃繼光》,單幅畫《邊防寫生》等。有《董辰生京劇人物畫集》、《辰生速寫》、《董辰生戲劇畫 》。
作品還有《喜聞樂見》、《潑水節》、《共鳴》、《蘇三起解》等。作品獲全國連環畫二等獎,獲1982年全軍美展優秀獎。
董辰生,曾為百度國慶設計logo。
藝術風格
七十餘年的美術生涯里,嗜學不倦、博採眾長、慘澹經營,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藝術風格。其速寫藝術,運筆恢宏磅礴,洗鍊中見精微,曾成為莘莘畫子臨摹的範本;其插圖藝術,融揉了中西技法,承前啟後、影響深遠;其國畫人物形神兼備、布局清新,筆墨酣暢,動態萬千。其道釋畫、戲曲畫、少數民族舞蹈人物畫,則在當今畫壇獨樹一幟,開一代新風。
人物履歷
繪畫是人類世代稼穡的聖果,也是人類心靈的折光。以人物畫見長的董辰生,是中國畫壇一宿將。早在20世紀60年代,董辰生就是軍中的驍勇,其畫名便蜚聲域內海外。
辰生祖籍河北豐潤,1928年生於秦皇島,其父是一民間畫師。辰生自幼便萌生繪畫情結,6歲從父學藝,身心並用,手肘成胝,14歲便以鬻畫為生,人稱「神童」。1948年,辰生投身軍旅,兩年後便被攫拔到部隊報刊任美術編輯。工作本身使他有緣結識畫界的名公顯士,妙手巨擘,編輯生涯使他有條件瀏覽中外的名作佳構,也有條件使他深入到祖國各地速寫採風。
造型藝術的最高要求,不外是以形傳神,神形合一,達到民族氣質、物象個性與畫家風格有機的統一。國畫崇尚傳神,然神自形來,掌握造型規律提高造型能力是優秀畫家必備本領。基於這種認識,辰生在速寫方面下過死工夫、狠工夫。幾十年來,辰生的速寫稿盈箱累櫃,成千逾萬。如同春蠶吐絲,用心血鋪出一條藝術的「絲綢之路」。速寫錘鍊出辰生卓爾不群的概括物象和默寫的能力,使他面對宣紙放筆直取,無所掛礙,且動墨橫錦,搖筆散珠,揮毫可范。
辰生成名,首先得力於他在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中在各種報刊上所畫的藝術插圖。辰生的人物速寫,運筆恢宏磅礴,洗鍊中見精微,具有大家氣象,曾成為莘莘畫子臨摹的範本。
使辰生畫名遠播的是他精湛的少數民族水墨人物畫。中國少數民族眾多,風俗各異,服飾紛呈。辰生曾長期出沒於傣寨瑤鄉、苗寮藏包,對各民族兄弟姐妹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觀察入微,爛熟於心。加上辰生在充分吸收民間藝術情趣時,又深諳「變則可久,通則不乏」的藝術之道,故所作少數民族舞蹈人物獨出機杼,巧傳十樣,神韻天然。辰生的少數民族人物畫,雄肆酣暢中蘊藏着山水的嫵媚、泥土的芬芳,大醇大巧中使觀者體味到特別旺盛的生命力,被行家們譽為「美的抒情詩,美的情歌」。
辰生酷愛京劇,兒時就是個小戲迷,昔年的「神童」曾畫過戲曲人物畫。進入天命之年他故情萌發,又在京劇人物的領地里,硬黃勻碧,剪翠裁紅。京劇舞台,燈輝霞彩,翠羽明擋,風雷鼓板,桓文丑末,將方寸之地,演作人間大宇宙。演員在舞台上縱橫俯仰,唱念做打,動如疾風,靜若止水,一招一式,曲中有直,直中有曲,構成一幅幅千姿百態的畫面。舞台人物的造型之美,轉瞬即逝,辰生用最簡練的筆觸捕捉人物一剎那的身姿,把寸絲流動之美變為永恆凝固之美。但辰生的京劇人物畫又絕不是對舞台原型的摹寫,而是畫家在深刻揣摩人物內涵的過程中進行再度創作。辰生以他「拓萬古之心胸」的京劇人物畫,在中國畫壇牢固地占有一席之地。
辰生少年時代曾假畫佛以糊口,老來又入佛畫之門。他曾以「達摩面壁參禪九載」的精神研讀過禪宗,他的佛畫饒有趣味。凡夫俗子畫佛,輒是刻意於像,呆滯成俑。辰生掙脫前人繩墨,別開佛畫生面。他領悟諸佛鮮活的靈性、獨具的個性,畫出了觀音的大洞徹、大慈悲;彌勒的大寬容、大諧謔;普賢的大安閒、大從容……辰生筆下的佛是走下神殿的活生生的「人化佛」,是辰生依着禪宗本義,融進當代人的審美意識,創造出的佛畫的新天地。
辰生經過漫長而艱難的美的跋涉,使他的繪畫藝術深得行家的激賞和廣大讀者的垂青。1976年以來,他有《辰生速寫》、《董辰生戲曲人物畫》、《佛畫世界》《董辰生古今人物畫》等十餘種精美的畫冊行世。他的畫除多次在大陸展出外,還應邀到香港、台灣和新加坡、法國、敘利亞等諸多國家和地區進行展出,有四十餘幅作品被海內外博物館、美術館收藏。
真正忠於藝術忠於人生的畫家,畫品人品必定互相表里,渾然融圓。凡熟悉辰生的人士,都會感到他是個心腸熾熱,胸襟淡泊,不騖聲華,重人間真情的藹然仁者。我想,朋友們在欣賞辰生的畫作時,一定會從他的畫作中感悟到畫家高尚的人格對紙面的滲透。辰生是以人格之光燭照他的藝術家園的。
齊白石六十變法,黃賓虹七十大進,朱屺瞻百歲不衰,為莘莘畫子立下楷模。辰生年近耄耋之年,雖白髮盈巔,但牙齒未落,體魄尚健,正是筆墨神馳之歲。我們仍有理由期待辰生的繪事拾級再攀,「境入蓮界」!
主要作品
國畫《共鳴》、《潑水節》、京劇人物畫《蘇三起解》等四十餘幅作品被海內外的美術館、博物館收藏。出版有《董辰生京劇人物畫集》、《辰生速寫》、《佛畫世界》、《董辰生古今人物畫》等各種連環畫、畫集數十種,電視專題片《董辰生的戲劇畫》一部。先後在北京、大連、青島、濟南、淄博、香港等地以及國外的毛里求斯、馬達加斯加、塞舌爾、法國的留尼旺和敘利亞等國舉辦個人畫展。
《行軍途中》
是董辰生先生六十年代初期創作的組畫作品中的一幅,當年曾與《勝利前進》、《促膝談心》、《連隊建黨》同時發表在《解放軍畫報》上。此後,《行軍途中》在動盪的「文革」中不幸佚失,致使這套組畫作品失群。值董辰生畫廊落戶秦皇島並開業之際,通過董辰生畫廊向國內書畫收藏群體高價徵購《行軍途中》。儘管此畫近四十年杳無音信,但考慮《行軍途中》係為反映領袖與紅軍題材的作品,存世的可能性較大,竭誠希望知情者提供線索並與此畫收藏者協商高價徵購《行軍途中》原稿,以使組畫完壁。董辰生創作的眾多英雄模範人物形象曾為很多人所熟悉:捨身炸橋堡的董存瑞、烈火中永生的邱少雲、張開雙臂撲向敵人槍眼的黃繼光……這些感人的藝術形象曾經深深地影響着幾代讀者。筆者有幸收藏了一幅這位當代著名畫家創作於六十年代初期,描繪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途中的繪畫原稿。
《勝利前進》
《勝利前進》的畫稿上:烏雲籠罩的皚皚雪山下,紅旗漫捲,剛剛翻越大雪山的中國工農紅軍正在勝利前進。肩扛輕重武器的紅軍戰士們,每一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勝利的喜悅,走在隊伍前面的紅軍指揮員面帶笑容,在行進中向毛澤東致以軍禮。身着布衣的毛澤東佇立在翠柏叢中,凝望着浩蕩向前的紅軍隊伍,左手放在腰間,正揚起右臂向紅軍將士們揮手致意……整個畫面雄渾粗獷、神韻激昂,「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的豪情躍然紙上。
畫家在設計人物造型時可謂獨具匠心:側身而立的毛澤東的面部沒有着意特寫,而是通過對紅軍指戰員們面部表情以及行進中軍禮的嫻熟刻畫,巧妙地映托出紅軍對人民領袖的擁護與愛戴,強烈抒發了紅軍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大無畏民族精神和對中國革命的必勝決心。這幅畫稿主題深邃、用筆雄健,史詩般地再現了長征途中毛澤東與中國工農紅軍的風采,給觀者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藝術感染力,令人歷目銘心。
可是,這幅珍貴的畫稿卻險些毀沒於動亂的「文革」中。
在「文革」前的一次創作研討會上,董辰生建議:「趁開國的老元帥和老將軍們健在時,我們應該多採擷和積累一下他們的素材,好把這段歷史記錄下來留給後人。」沒想到這句目光前瞻的話語,卻被一些人反誣為「居心叵測」,董老被戴上了「中右」的帽子。「文革」期間,污泥濁水更是劈頭蓋腦地向董辰生潑來,「漏網右派」、「歷史不清」、「白專尖子」、「黑線人物」等莫須有的罪名,令董老飽嘗了「反省」、「批鬥」、「進牛棚」的身心折磨……但在逆境中,董辰生始終沒有放下被視為生命的畫筆。
董辰生早期創作了數以萬計的插圖、組畫、宣傳畫等美術作品。當時存放在家裡的大量畫稿極有可能招惹是非,抄家隨時都可能發生,董老不得不及早處理家中的畫稿。
一天,董老在家裡思忖着如何才能把那些飽蘸心血、描繪領袖的畫稿保存下來。這些畫稿是絕對不能焚毀的,每一幅畫稿都浸透着對領袖的無限忠誠與熱愛,但放在家裡又非常不安全。就在這時,董老的大弟董秉忠從秦皇島出差來到北京到了家裡。見到董秉忠的到來,董老的眉頭一下子舒展了許多,董老把自己的處境和想法告訴了他,董秉忠當即應允把畫稿拿回去保存,《勝利前進》這幅畫稿就這樣被董秉忠帶回了秦皇島。
時光荏苒,這是一九九五夏季的一天,時任秦皇島市圖書館書記的董秉忠讓筆者來到他的辦公室。他從書櫥中取出一個紙筒,然後小心翼翼的把這個紙包紙裹的紙筒打開,裡面就是《勝利前進》這幅畫稿。他神情嚴肅地給筆者講了這幅畫稿保存下來的經過,最後鄭重地交給筆者並再三叮囑一定要收藏好。至此,這幅畫稿在董秉忠手中已被悉心收藏了近三十年。
職務介紹
歷任中國連環畫研究會第一、二屆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三、四屆理事。現任中國連環畫研究會副會長,齊白石藝術研究會副會長,九州書畫院名譽院長。
相關介紹
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第四野戰軍後勤部後勤報社、中南軍區政治部戰士報社美術編輯,總政治部解放軍報社、解放軍事報社美術編輯,中國美協第三、四屆理事,中國連環畫研究會第一、二屆理事。擅長中國傳統水墨技法人物畫,曾在國內外舉辦個人畫展。作品有連環畫《地道戰》、《董存瑞》、組畫《八一起義》、《黃繼光》,單幅畫《邊防寫生》等。有《董辰生京劇人物畫集》、《辰生速寫》。
藝術境界
中國畫強調畫家要有詩的修養。詩也是人格的修養,詩,講究比興,有高尚的情操方可以興,有豐富的想象力才可以比。有人格的完善和淵博的學識乃是致詩之道。白石老人能詩書畫印,但是他以為詩是四能之首,因為詩更能夠抒發他對世界的觀感。宋代愛國詩人陸游認為:「天下豈有器識卑下而又文辭超然者?」中國傳統道德,要求人「止於至善」。什麼是「至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革命家劉少奇將其寫進了《論中國共產黨員的修養》一書里。這也是中國畫修養的最高境界。
董辰生以善於表現部隊生活蜚譽畫壇。他是一個來自民間、不曾進過美術院校、主要依靠勤奮學習、刻苦自勵而終於成才的藝術家。
董辰生董辰生十八歲就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此後一直擔任部隊報刊的美術編輯,曾隨軍轉戰南北,畫過巨量的戰爭題材作品。如果說「兵貴神速」,那麼對於董辰生來說,可謂「畫貴神速」。他的畫作從革命戰爭的叱咤風雲中,學會了倚馬可待的表現速度。又轉而驅使迅雷般的藝術手段,馳騁熱情的畫筆,鼓舞解放軍所向披靡的英雄鬥志。
董辰生不愧是個優秀的軍事畫家。他創作的有關軍事的速寫、插圖、連環畫、宣傳畫,皆以準確、生動、敏捷、緊密配合部隊現實戰鬥生活著稱。
正以為如此,長期以來,人們很少注意董辰生對於我國傳統水墨畫方面的造詣。原來他自青年時代開始,就在完成本職工作的間隙,致力於水墨人物畫的探索和創新。黨的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大地萬象更新,他終於有機會以業餘時間吮毫揮筆,就其胸中的藝術積累,一展抱負。這裡展出的董辰生京劇、舞蹈人物畫,就是他近年來在這一方面的成績匯報。
董辰生對中國戲曲和舞蹈藝術,具有獨到的領悟,他認為傳統劇目和民間舞蹈之所以滿蘊生命力,並非陳陳相因的結果,而貴在繼承過程中的不斷豐富、不斷創造。董辰生據此有所神會,乃秉其畫筆、藉助水墨韻致,捕捉舞台上那些轉瞬即逝的感人場景,通過再創造,使之化為一幅幅優美的藝術造型。這已不復是簡單的照式臨摹,更不是為京劇或舞蹈作圖解,而是着重把握人物的特定動作、神態和內在感情,從而把一台戲的主題思想和情趣、韻味烘托出來。我們在這裡展出的作品中,不難窺見:他是如何巧妙地以水墨寫意形式,再現舞台上眾多的優美運動中的圓雕,真是別具匠心。我認為這也是他在發展中國傳統繪畫藝術歷程中的一種大膽而可喜的試探。
勿庸諱言,董辰生正處在藝術試探的道路上,勢必存在某些不足之處,有待向更臻完善的境界行進。關於這些,高明的觀眾自會給以品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