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董铁宝(1916年8月-1968年10月18日),力学家、计算数学家,中国计算机研制和断裂力学研究的先驱之一,是中国早年真正大量使用过计算机的专家,被誉为“中国计算机之父”。[1][2]

  • 抗日时曾冒着日军轰炸参加抢修滇缅公路桥梁。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5年赴美留学,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参与第一代电子计算机eniac的设计编程。
  • 1956年放弃一切,绕道欧洲,花费三个月辗转回国,任教北大,在1968年清阶运动中被指控为特务,隔离审查,上吊身亡。

目录

基本信息

姓名    董铁宝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职业    力学家,科学家  
学位    博士  
出生地   江苏省武进县
出生时间  1916年8月   
去世时间   1968年10月18日 
毕业院校   上海交通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   
主要成就   计算机研制和断裂力学研究先驱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 董铁宝,1916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1922年迁居上海,1939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就职于国民政府交通部桥梁设计处,历任实习生、公务员、工程师。毕业后即奔赴抗日大后方,冒着日本飞机的轰炸修滇缅公路桥梁,出生入死地和桥梁工人一起生活战斗。

赴美留学

  • 1945年赴美,1946年1月开始在普渡大学土木系攻读研究生并担任助教,后来在伊利诺伊大学学习、参加研究工作,并在1949年取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助理教授(1950.3—1952.8)、副教授(1952.9—1956.2),期间曾使用Illiac-I计算机解了大量题目,是我国早年真正大量使用过计算机的专家。在和纽曼克等著名学者一起工作时,他有机会参与了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伊利亚克机的设计、编制程序和使用。工程科学的训练、先进的计算工具、个人对于数学的钻研,使他后来能够对理科和工科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学成归国

  • 1956年,强烈的爱国心使39岁的董铁宝毅然放弃已有的良好工作条件和优厚的生活待遇,积极筹划回国,终于冲破重重障碍,和他的夫人梅镇安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绕道欧洲,行程万里,历时3个月回到了祖国。当时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计算研究所都争取他去工作,他考虑到除科研工作外,莘莘学子是科技兴旺的希望所在,乃决定在北京大学担任教授。

学术十年

  • 从他回国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的10年中,除了在北京大学固体力学教研室和计算数学教研室工作外,他还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计算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前身是土建所)等单位兼职,也曾多次参与有关的全国性规划、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专业活动,如水坝抗震、防护结构的研究规划。这些活动使他的才能和科学见解有了用武之地,而宏伟的社会主义建设,又进一步激发了他献身于祖国科学和教育事业的热情。他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力学和计算两个方面。 [3]

文革自杀

  • 在1968年的“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中,被被指控为特务,“隔离审查”,关押在北京大学28楼,不准与家人见面。在“隔离审查”中,1968年10月18日,董铁宝不屈受辱自杀身亡。

人物荣誉

  • 1958年获得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颁发的莫伊塞夫(Moisseiff)奖[1] [4]

人物纪念

  • 2018年10月28日上午,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在理科一号楼1560室举办董铁宝先生纪念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