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茶
葫蘆茶 葫蘆茶別名剃刀柄、蟲草、金劍草、鹹魚草、百勞舌、鯪鯉舌,鍬板茶,仙茶。 豆科山螞蝗屬植物,葫蘆茶以全株入藥。夏秋採收,洗淨切細,曬乾。鮮用隨時可采。具備清熱解毒,利濕,治感冒,咽痛,肺病咳血,腸炎,痢疾,黃疸,風濕關節痛,妊娠嘔吐,小兒疳積,瘡疥,咽喉腫痛、腎炎等。[1]
目錄
植物形態
葫蘆茶落葉小灌木,莖直立,高1-2米。幼枝三棱形,棱上被疏短硬毛,老時漸變無。葉僅具單小葉;托葉披針形,長1.3-2厘米,有條紋;葉柄長1-3厘米,兩側有寬翅,翅寬4-8毫米,與葉同質;小葉紙質,狹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5.8-13厘米,寬1.1-3.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圓形或淺心形,上面無毛,下面中脈或側脈疏被短柔毛,側脈每邊8-14條,不達葉緣,葉下面網脈明顯。葫蘆茶 總狀花序頂生和腋生,長15-30厘米,被貼伏絲狀毛和小鈎狀毛;花2-3朵簇生於每節上;苞片鑽形或狹三角形,長5-10毫米;花梗開花時長2-6毫米,結果時延長到5-8毫米,被小鈎狀毛和絲狀毛;花萼寬鐘形,長約3毫米,萼筒長1.5毫米,上部裂片三角形,先端微2裂或有時全緣,側裂片披針形,下部裂片線形;花冠淡紫色或藍紫色,長5-6毫米,伸出萼外,旗瓣近圓形,先端凹入,翼瓣倒卵形,基部具耳,龍骨瓣鐮刀形,彎曲,瓣柄與瓣片近等長;雄蕊二體;子房被毛,有5-8胚珠,花柱無毛。葫蘆茶 莢果長2-5厘米,寬5毫米,全部密被黃色或白色糙伏毛,無網脈,腹縫線直,背縫線稍縊縮,有莢節5-8,莢節近方形;種子寬橢圓形或橢圓形,長2-3毫米,寬1.5-2.5毫米.花期6-10月,果期10-12月。[2]
生長環境
葫蘆茶生於荒地或山地林緣,路旁,海拔1400米以下。產於福建、江西、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及雲南。[3]
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消積利濕,殺蟲防腐。用於預防中暑,感冒發熱,咽喉腫痛,腎炎,黃疸型肝炎,腸炎,細菌性痢疾,小兒疳積,妊娠嘔吐,菠蘿中毒,小兒硬皮病,肺病咳血,腸炎,痢疾,黃疸,風濕關節痛,鈎蟲病,妊娠嘔吐,小兒疳積,瘡疥。[4]
配伍
1.治咽喉腫痛:葫蘆茶100克。煎水含咽。
2.治肺病咳嗽出血:葫蘆茶干全草12.5克。清水煎服。
3.治痢疾:葫蘆茶全草、細葉扯頭孟根各100~150克。加雞蛋一個同煎,煎至雞蛋熟時,將蛋殼除去再煎,加生鹽調味,湯蛋同服。
4.治風濕性關節酸痛:葫蘆茶莖,每次100克,合豬腳節燉服。
5.治硬皮症:葫蘆茶、拔膿膏(蕁麻科糯米藤)各等分,和食鹽搗爛敷患處。
6.治妊娠嘔吐:葫蘆茶50克(干品)。水煎,分三次服。
7.治產後瘀血痛:鮮葫蘆茶全草25~50克。杵爛, 酌加米酒燉服。如用清水煎服,可治月經病。
8.治暑季煩渴:葫蘆茶,煎成日常飲料,以代茶葉。能解暑清熱止渴。
9.治癰毒:葫蘆茶葉搗絨,取汁滴於傷口,每日二至三次,每次適量。
10.治蕁麻疹:葫蘆茶鮮莖、葉50克。水煎服;或用鮮全草適量,水煎熏洗。
[5]
種植方法
將葫蘆茶浸種55度水15分鐘,然後30度水24小時.溫水上放七天(不接觸)尖端裂開就栽種。然後栽種到土裡,苗出到3分之2時轉到18度。選茬最好選擇排水良好、土質肥沃的平川及二窪地。[6]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