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葵涌街道

葵涌街道,隶属于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位于大鹏半岛北部。东临大亚湾,东南与大鹏街道接壤,西连盐田区,南濒大鹏湾与香港新界隔海相望,北接坪山区坪山街道与惠州市,区域面积103.9平方公里。

是大鹏新区的行政中心、区域综合服务中心和对外交通枢纽。截至2017年末,葵涌街道常住人口8.3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31万人。 2019年,葵涌街道下辖9个社区。

葵涌是海滨小镇,以客家人为主,渔民文化和客家文化浓郁。作为拥有东纵司令部旧址、沙鱼涌东纵北撤纪念亭及纪念公园陈列馆的地方,葵涌又是红色革命基地。葵涌街道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属石灰岩地区。自然风光秀丽,山峦起伏,山清水秀,东西两条海岸线长达31.13公里。

2017年,葵涌街道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1.51亿元,增长8.3%;工业增加值46.06亿元,增长6.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87亿元,增长6.4%。 [1]

中文名: 葵涌街道

行政区类别: 街道

所属地区: 深圳市大鹏新区

地理位置: 大鹏半岛北部

面 积: 103.9 km²

下辖地区: 9个社区

电话区号: 0755

邮政区码: 518119

气候条件: 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人口数量: 8.36 万(2017年)

著名景点: 沙鱼涌、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

车牌代码: 粤B

目录

历史沿革

葵涌建圩首见清康熙《新安县志》。历史上葵涌行政区划及其名称曾多次更易。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葵涌地域属宝安县第五区,设葵华、沙溪二乡。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6月,葵华、沙溪二乡合并为葵沙乡,属宝安县第三区。

1949年10月,葵沙乡属惠阳县第四区。

1951年11月,改属惠阳县第七区。

1957年12月,惠阳县撤区并乡,第七区各小乡分别并入葵沙、大鹏二乡。

1958年10月,葵沙、大鹏二乡合并成立大鹏公社;同年11月,大鹏公社划归宝安县。

1961年7月,原葵沙乡之区域从大鹏公社分出,成立葵涌公社。

1979年1月,宝安县改为深圳市,设立葵涌区,葵涌公社属之。

1981年10月,恢复宝安县,撤销葵涌区。

1983年7月,公社改区,设立葵涌区。

1986年10月,撤区建镇,设立葵涌镇,隶属宝安县。

1993年1月,宝安撤县分设宝安、龙岗二区,葵涌镇改属龙岗区。

2004年,宝安、龙岗两区撤镇设街,葵涌街道办仍属龙岗区管辖。

2011年12月30日,大鹏新区成立,葵涌街道隶属大鹏新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10月,葵涌街道下辖9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街道福塘南路2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葵涌街道位于大鹏半岛北部。东临大亚湾,东南与大鹏街道接壤,西连盐田区,南濒大鹏湾与香港新界隔海相望,北接坪山区坪山街道与惠州市。区域面积103.9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葵涌街道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属石灰岩地区。葵涌街道自然风光秀丽,山峦起伏,山清水秀,东西两条海岸线长达31.13公里。

气候

葵涌街道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2℃,年均降水量2280毫米。

水文

葵涌街道,水资源丰富,境内有河流20多条,其中以葵涌河最大。葵涌河发源于笔架山,西南流向,从沙鱼涌注入大鹏湾,干流长10.4公里,流域面积42平方公里。另有大小水库12座,库容总量达1300万立方米。

自然资源

葵涌街道蕴藏丰富的铁矿石、磷矿石、高岭土、花岗岩、海沙等矿产资源。

人口

截至2017年末,葵涌街道常住人口8.3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31万人。

经济

2017年,葵涌街道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1.51亿元,增长8.3%;工业增加值46.06亿元,增长6.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87亿元,增长6.4%。

交通

葵涌街道地处大鹏半岛的交通枢纽,深圳市区至大鹏、横岗至南澳的两条公路穿境而过。葵涌街道西连盐田港,东接惠州港,境内沙鱼涌深水港1个5000吨泊位与5个20000吨货柜码头已投入使用。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民国初年,葵涌的办学形式有华侨捐资办学和教会办学两种。教会学校有三溪村的礼拜堂教会学校和土洋村的崇德学校。私立学校有盐灶村的海燕学校、坝光村的坝光小学、葵涌村的光德学校等。抗战期间,葵涌是东江纵队开展抗日活动的革命根据地,坝光小学、土洋小学是中共地下党员进行革命活动的基地。

2003年,葵涌镇共有公办中学1所、小学4所、幼儿园1所、成校1所,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幼儿园2所;在校学生(含幼儿)4042人,教职工359人。经省、市、区教育部门评定,葵涌镇7所公办学校中有省一级学校1所、市一级学校1所、区一级学校3所。

文化事业

2018年,葵涌街道顺利授旗授牌全市首所红军小学“东江纵队红军小学”,红色文化教育再添阵地。“葵涌茶果”“官湖望渔岭捕鱼”项目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悦乐聚”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成为葵涌文化品牌,被评为深圳市“百佳市民满意项目”和“十大文化志愿服务示范项目”。本土文艺精品项目荣获第十五届“鹏城金秋”市民文化节三金一银两铜佳绩。

历史人文

地名由来

葵涌古时河涌交织,盛产水葵。相传最初有女麦氏携二子,徙居过此,一子中暑,采莼(即水葵)服食,暑解,大喜,遂落居,“葵涌”因之得名。

红色文化

葵涌街道是革命老区,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2月2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在土洋村正式公开宣告成立,并发表了《东江纵队成立宣言》,宣告东江纵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2月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5月期间,东江纵队将司令部设立于此。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8月,广东省委在此召开省委委员、省军政委员会联席会议(史称土洋会议)。

方言

葵涌街道原住民所使用方言是客家方言。

文物古迹

沙鱼涌

沙鱼涌村位于葵涌河入海口,依山畔海,已有500多年历史。在20世纪初至30年代,是惠州、东莞和宝安三地最大的口岸和商品集散地,在当时被称为“小北京”。这里曾是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东江纵队北撤的地方,也是香港沦陷后,东江纵队秘密营救茅盾、邹韬奋等人的登岸地点。改造后的沙鱼涌村将重现民国时期海关、码头和客家民居、街巷的原貌,成为一处融合客家古村文化、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和滨海生态旅游的“世外桃源”。

盐灶古村

盐灶古村地处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的坝光,此处曾经星罗棋布着18个自然村,其中历史最悠久的便是盐灶村。该村因盐而兴,已有300多年历史。原有百余栋建筑,整体回收后经过层层筛选最终保留了50余栋有价值房屋按照“修旧如旧”进行修缮,盐灶村学校、凉棚、兰氏宗祠、谢氏宗祠和许多客家特色民居都被保存下来,并活化成客家风俗博物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