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德麒
蒋德麒 |
蒋德麒(1908年-1994年),江苏省昆山县人,水土保持学家[1]。长期致力于水土保持科研和实践活动,参加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治理规划、科学试验及径流泥沙资料的分析研究等。主张治黄要以水土保持为基础;水土保持应沟坡兼治,以治坡为主;治理方针应农林牧全面发展,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为水土保持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录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水土保持学家
出生地点----江苏省昆山县
出生日期----1908年10月24日
国 籍 ---- 中国
毕业院校----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
目录
1人物经历 2人物成就 3主要著作
人物经历
1934—1935年 任上海银行西安分行农业课主任,兼陕西省棉产改进所技士。
1936—1937年 任全国稻麦改进所麦作系技士。
1937—1938年 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学习,获农业硕士学位。
1938—1949年 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技十、技正、简任技正。
1944—1945年 兼任农林部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技正。
1947年 参加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土壤保持》(中国部分)的编辑工作。
1947—1948年 参观、考察美国各地水土保持工作。
1949年 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兼代杂粮特作系主任。
1950—1953年 任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技师,兼土壤系副主任。主任。
1953—1954年 任西北水土保持委员会农业技师。
1955—1957年 任西北黄河工程局水土保持科农业技师。
1957—1964年 任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所水土保持研究室主任。
1964—1969年 任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科技处农业技师。
1969—1971年 在陕西省“五.七”干校学习。
1971—1990年 任陕西省水土保持局技术科工程师、革委会副主任、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陕西省水电局副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志》学术顾问,《国际泥沙研究》编委会委员,《黄河水土保持志》编委会顾问,陕西省水土保持勘测规划研究所高级技术顾问,《陕西省志·水土保持志》编委会顾问。
1990年退休。
人物成就
一心治理黄土高原 为治黄执著追求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流经西北黄土高原。这里沟壑密布,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暴雨集中。每遇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流泻人黄河,成为黄河下游水患灾害之根源。黄河水清是中华民族世代的梦想。
早在1943年,蒋德麟和美国水土保持专家W.C.罗德民(Lowdermilk)及中国农、林、水、土壤专家组成了西北水土保持考察团,踏勘了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先后考察了青海的西宁、三角城、日月山、共和,甘肃的天水、华家岭、定西、兰州、永昌,陕西的关中、渭北、黄龙山等地,并在天水、兰州和定西蹲点,开展径流小区试验和水土保持示范工作。根据考察结果,提出了建立水土保持科学实验区的建议和实施意见。他完成了《西北水土保持事业考察报告》,并协助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制定了《渭河上游水土保持规划》和《水土保持试验研究计划大纲》等。通过考察,他深刻认识到西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国民经济危害的严重性。具有高尚追求的蒋德麒从那时起便下定决心终身从事水土保持事业,要为发展农业和治黄贡献毕生力量。为了治黄和发展西北水土保持事业,他牺牲了多年从事的农作物品种改良与推广工作,决心留驻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连续二年协助开创水土保持实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黄河流域的治理和黄土高原的农业建设,这给蒋德麒实现开发、建设黄土高原的愿望提供了充分的条件。1953年,他全家辞别了养育他们的江南水乡,一心扑在黄土高原治理事业上。无论在哪个地区工作,他总是身先士卒,深入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不畏酷暑严寒,跋山涉水进行实地考察,扎实地进行工作。
1954年,他参加了对黄河的第一次治理规划工作,对土壤侵蚀分区、各区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布局提出了具体意见。1957—1958年,他又和中国科学院及苏联专家,对黄河中游进行了全面考察,踏遍甘肃、宁夏、山西、陕西等地的沟沟岔岔,收集了大量有关水土保持方面的基础资料。参加了《黄河中游黄土地区水土保持手册》的编写工作。《手册》的出版,为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措施。事后他被聘任为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科学技术综合考察队学术委员会委员和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他还同苏联专家葛德明合作编写了《黄土高原区和丘陵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土地分级及土地利用规划》一文。
50年代初,在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治理中,出现了以治坡为主还是以治沟为主的方针之争。为了澄清这一问题的实质,科学地确定治理方针,蒋德麒同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所有关专家一起,写出了《黄河中游小流域径流泥沙来源初步分析》的研究报告,论证了“坡沟兼治,治坡为主”治理方针的正确性,为领导决定治理方针提供了科学依据。70年代,蒋德麒以其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掌握的大量科学数据,明确提出水土保持是根治黄河的基础。80年代初,科学界对黄土高原的发展方向展开了辩论,争论的焦点是以林牧为主,还是以粮为纲,农林牧综合发展。蒋德麒根据黄土高原涉及范围广和各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大的特点,认为黄土高原应在农林牧综合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方针指导下,把黄土高原从东南向西北划成为3大类型区,实行分区指导和治理。鉴于黄土丘陵区面积大、治理难度大的特点,为了实现以牧为主的发展方向,他又为该区提出一个具体的方针,即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实行山、水、田、林、草、路综合治理开发,改广种薄收为少种高产多收,逐步达到粮食自给,建设畜产商品基地,实现以牧为主,农林牧综合发展。他不赞成整个黄土高原采取以林牧为主的提法,更不赞成从外地调运粮食的作法。各个不同类型区的生产实践都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是切合实际的。他的基本思想和主要观点与修订的黄土高原水土保持规划的精神是基本一致的。
重视水土保持科学的试验研究
50年代初期,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水平不高,基础工作薄弱。蒋德麒深刻认识到加强水土保持试验研究,尽快为大规模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为此他长期深入基层抓试点,做试验,搞示范,收集掌握第一手资料。他协助筹建了延安、榆林水土保持工作站;协助制定了天水、西峰、绥德水土保持站的试验研究规划;协助勘察了绥德水保站,筹设了辛店沟水土保持试验场和韭园沟流域治理实施计划,并亲自参加试验研究。上述各站的建设工作为黄河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研究打下了基础。为了摸清水土流失规律,总结水土保持试验研究的经验教训,他主持收集分析陕、甘、晋各省水土保持站小流域径流泥沙来源的观测资料和天水、西峰、绥德等站多年的径流小区试验及农、林、牧试验研究资料;主持分析了无定河、窟野河流域水利水保措施对径流泥沙的影响,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他先后组织编写并发表了《西北黄土区坡地液体和固体径流形成过程的初步研究》、《无定河流域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等几十篇水土保持科学论著。他的研究成果对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参加过的韭园沟等科学治理样板,对黄河中游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起到了示范推动作用。由他指导拍摄的《引水拉沙》、《水平梯田》、《草木樨》、《柠条》、《淤地坝》等几部水土保持科教影片,在黄河中游放映后,对水土保持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的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水土保持科学综合性与生产性很强,工作量大,需要大批专业人才。蒋德麒深知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性,特别是对青年科技工作者要传、帮、带。他对培养人才工作特别认真,一丝不苟,从一个数据的处理,一个问题的解决,到一个技术方案的制定,都耐心讲解,循循善诱,直到弄懂为止。他经常带领技术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践,在长期的工作和科学试验中培养了大批人才。为了提高广大科技人员的素质,他曾主办过多期在职干部培训班。远在1943年,他在甘肃天水就举办过水土保持讲习班,培养了一批技术干部。1958年,他协助举办了全国水土保持训练班,组织中、外专家讲课,亲自带学员实习。1974年结合教育改革,他组织北京林学院(现为北京林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水利学校等院校教师,在陕西武功(现为杨陵区)举办在职干部培训班,并赴陕北实习。他协助清华大学、西北大学举办水土保持短训班。还应邀去广州在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主办的土壤侵蚀及其防治国际培训班上,给国内外科技人员讲授水土保持课程。蒋德麒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精心培养的干部,在科研和教学中培养的人才,一大批已成为水土保持事业的骨干力量。几十年来,由他负责管理、指导和主持的科研项目,有22项获国家级或省级奖励。真是春花秋实50载,硕果累累献中华。
老当益壮 雄心不已
几十年来,蒋德麒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工作热情和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1978年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他更是精神焕发,勤奋工作。1980年,他应邀赴英国参加第二次国际土壤保持会议,介绍了中国水土保持概况,并交流了《无定河流域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论文,受到与会各国学者的一致好评。他年已八旬,还亲自率领陕西省水土保持学会的专家赴神府、东胜煤田开发区,考察矿区水土保持工作,并组织专家写出《关于神府煤田开发做好水土保持的考察报告》,上报水利部和陕西省政府后引起中央和晋、陕、内蒙3省(区)的高度重视。对此,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开发建设晋陕蒙接壤地区水土保持规定》,3省(区)也都发布了相应的《实施办法》。他积极利用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多次在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省政协会议上提出议案和建议,如1964年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提出《加强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工作案》,1979年以后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大力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为保护生态环境,根治水害,开发水利,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案》、《改革体制,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领导案》、《增加收入,努力增强发展农业后劲案》等。上述建议,大多为中央主管部门所采纳,起到了积极作用。他积极整理总结几十年来积累的资料和水土保持工作的经验,日以继夜地组织人员撰写论文和著作。近几年他与别人合作主持编写的《陕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和《中国水土保持概论》等书,都是他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事业呕心沥血的丰硕成果,也是当前中国比较系统的水土保持著作。(《中国水土保持概论》1982年农业出版社出版,主编为辛树帜、蒋德麒,编写人员有关君蔚、冯有权、马宗申、王书欣、刘万铨、巨仁、朱士光。)
1983年12月,蒋德麒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他先后被评为全国水电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水土保持先进个人、陕西省科技先进工作者、陕西省水利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这是对他一生献身治黄事业的最好总结,也是他晚年壮心不已的力量源泉。
主要著作
1 联合国粮农组织(蒋德麒编中国部分).世界土壤保持(SoilConservation—ninternational study).美国华盛顿: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研究(第4册),1948:189.
2 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蒋德麒参加部分编写).黄河中游黄土地区水土保持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3 陕西省水土保持局(蒋德麒修订).水土保持,农业出版社,1973.
4 陕晋水坠坝试验研究工作组.水坠坝.北京:水利出版社,1980.
5 辛树帜,蒋德麒主编.中国水土保持概论.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6 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北工程局(蒋德麒主持).陕北韭园沟辛店沟八日暴雨中水十流失情况和水土保持措施效果.黄河建设,1956(12):9—27.
7 黄委会西北工程局(蒋德麒主持).西北黄土区坡地固体径流和液体径流形成过程的初步研究.黄河建设,1957(12):16—29.
8 黄委会西北工程局,水利科学研究所(蒋德麒主持).西北黄土区农业技术措施及其对保持水土和增产作用的初步研究.黄河建设,1958(2):26—32.
9 黄委会西北工程局,水利科学研究所(蒋德麒主持).西北黄土区草木樨栽培及其对水土保持的作用和合作增产效果的初步研究.黄河建设,1958(2):33—37.
10 黄委会西北工程局,水利科学研究所(蒋德麒主持).西北黄土区森林改良土壤措施及其对保持水土和生长影响的研究.黄河建设,1958(5):39.44.
11 黄委会水利科学研究所(蒋德麒执笔).复式梯田是黄河中游黄土地区一项多快好省的水土保持措施.土壤,1960(1):16.18.
12 蒋德麒,朱显谟.水土保持.中国农业土壤论文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
13 蒋德麒,赵诚信,陈章霖.黄河中游小流域径流泥沙来源初步分析.地理学报,1966,32(1):20.36.
14 龚时昭,蒋德麒.黄河中游黄士丘陵沟壑区沟道小流域水土流失及治理(在1977年巴黎召开的国际侵蚀及内陆水流输沙学术讨论会上交流).中国科学,1978(6):671.678.
15 蒋德麒,戚赉棣,谭节升.无定河流域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1980年在英国悉尔索举行的国际土壤保持会议论文集,土壤保持的回顾与展望,中文本由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编印,1984:289.300.(英文本:Giang Deegi,Qi Meidi,Tangieshang.Soil Erosion and Conservation in the Wuding River Val-ley, China,《Soil Conservation—Problems and Prospects》,the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Soil Conservation at Silsoe, UK,in 1980. Great Britain:John Wiley & Sons Ltd. CIT Press,1981:461—479.
16 陕西省神府煤田水土保持考察组(蒋德麒是主要参加人之一).关于神府煤田开发做好水土保持的考察报告.水土保持通报,1986(5):1.9.
17 蒋德麒,向立.陕西省的水土保持.土壤侵蚀及其防治国际培训班讲义,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1988.
18 蒋德麒,向立.治理水土流失,人类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中国水土保持,1990(4):2—6.
19 蒋德麒,向立.水土保持是治黄之本.当代治黄论坛,水利科学出版社出版,1990:111—121.
参考来源
- ↑ 蒋德麒:著名水土保持学家 ,水土保持之点滴, 201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