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蒙藏委员会

蒙藏委员会

图片来自itsfun

蒙藏委员会,简称蒙藏会,是中华民国曾经存在的行政院所属部会,主管对蒙古族藏族交流及其他有关蒙藏各项事务。建国之初就已成立,1928年升格为行政院所属部会,2017年9月15日裁撤后业务陆续交由文化部陆委会外交部承接。

目录

历史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创立“蒙古衙门”;崇德3年(1639年),蒙古衙门扩编为“理藩院”。随著大清帝国疆土日渐扩张,理藩院成为管理蒙古西藏青海新疆以及西南少数民族事务的行政机关,并兼理对俄罗斯帝国事务。顺治16年(1659年),礼部尚书(今外交部长)兼管理藩院事务,两年后理藩院官制又与六部同位阶。光绪32年(1906年),因清末新政的改革官制,理藩院改为理藩部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曾短暂续设理藩部。1913年北洋政府成立后,改由在北京内务部蒙藏事务处接替;随后该处陆续改制为蒙藏事务局蒙藏院。在北京成立蒙藏学校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入北京。7月11日,国民政府将蒙藏院改制为蒙藏委员会,隶属行政院[1]。1929年2月,蒙藏委员会成立。1936年2月10日制定《喇嘛转世办法》,开始管理西藏与蒙古的藏传佛教喇嘛转世相关事务。

抗日战争爆发后,蒙藏委员会随国民政府辗转迁徙,抵达重庆。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蒙藏委员会随国民政府移回南京

1949年夏,中华民国政府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不断退败。1949年7月8日,噶厦政府通知蒙藏委员会拉萨办事处代处长陈锡璋,噶厦政府决定驱逐办事处所有人员,是为第二次驱汉事件。第二次国共内战后,蒙藏委员会随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北。

1993年2月,蒙藏委员会在七世章嘉在台驻锡地原址台北市青田街设立“蒙藏文化中心”[2](今蒙藏文化馆)。

2017年8月14日,林全内阁宣布不再编列预算,预计同年年底前依据〈行政院功能业务与组织调整暂行条例〉先以行政命令将蒙藏委员会停止运作,相关业务改由文化部行政院大陆委员会承接,预将于年底正式裁撤[3][4]。8月17日,行政院院会通过《蒙藏委员会组织法》废止案,废止案经立法院审议通过,将由行政院大陆委员会承接蒙藏会的情势蒐整与研判业务(共六员)[5],并和外交部负责与政治相关的部分。同年9月15日,文化部在蒙藏委员会原址成立“蒙藏文化中心”,承接蒙藏委员会文化相关业务与大多数蒙藏会人员,将蒙藏委员会的官网公告改连往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的网页;相关机关的脸书专页亦更改为归入文化部之后的名称,包括原蒙藏委员会改为蒙藏文化中心[6]、其下辖的原蒙藏文化中心改为蒙藏文化馆[7]。同年11月28日立法院三读通过《蒙藏委员会组织法》废止案,12月13日总统令公布废止,蒙藏委员会走入历史。[8]

组织架构

  • 委员长
    • 委员
内部单位
  • 蒙古事务处
  • 西藏事务处
  • 总务处
  • 编译室:辖有原蒙藏文化中心(今蒙藏文化馆)
  • 秘书室
  • 参事室
  • 主计室
  • 人事室
  • 政风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