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側金盞花
藍側金盞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15厘米。莖在近地面處分枝。莖下部葉有長柄,上部葉具短柄或無柄;葉片長圓形,長1-4.8厘米,寬達2厘米,2-3回羽狀細裂,1回羽片4-6對,末回裂片狹披針形或披針狀線形;葉柄長達3厘米。
- 中文學名:藍側金盞花
- 拉丁學名:Adonis caerulea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毛莨目
- 亞 科:毛茛亞科
- 族:銀蓮花族
- 屬:側金盞花屬
- 種:藍側金盞花
- 分布區域:分布於西藏、四川、青海和甘肅
目錄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除心皮外,全部無毛。根狀莖粗壯。莖高3-15厘米,常在近地面處分枝,基部和下部有數個鞘狀鱗片。莖下部葉有長柄,上部的有短柄或無柄;葉片長圓形或長圓狀狹卵形,少有三角形,長1-4.8厘米,寬1-2厘米,二至三回羽狀細裂,羽片4-6對,稍互生,末回裂片狹披針形或披針狀線形,頂端有短尖頭;葉柄長達3.2厘米,基部有狹鞘。花直徑1-1.8厘米;萼片5-7,倒卵狀橢圓形或卵形,長4-6毫米,頂端圓形;花瓣約8,淡紫色或淡藍色,狹倒卵形,長5.5-11毫米,頂端有少數小齒;花葯橢圓形,花絲狹線形;心皮多數,子房卵形,花柱極短。瘦果倒卵形,長約2毫米,下部有稀疏短柔毛。4月至7月開花。[1]
主要價值
全草藥用,外敷治瘡疥和牛皮癬等皮膚病(青藏高原藥物圖鑑)。[2]
【藥名】:藍側金盞花
【拼音】:LANCEJINZHANHUA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毛茛科側金盞花屬植物藍側金盞花的全草。
【功效】:利尿消腫、補心陽。
【主治】:治陽虛水濕停聚引起的水腫、小便不利、心陽虛、心氣虛、心悸、氣短、健忘、失眠症。
【性味歸經】:甘,溫。心、肺、腎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服,9一15克。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新疆西北部。
【拉丁名】:藍側金盞花 Adonis coerulea Maxin.
【考證】:始載於《中國植物志》。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350-5200米的高山草地或灌叢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西藏東北部(海拔4300-5000米)、青海(在南部至東南部3650米,在東北部2300-2700米)、四川西北部(3500-4000米)、甘肅。模式標本采自青海東北部。
分布於西藏、四川、青海和甘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