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坊镇
蓝坊镇隶属于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位于高安市、丰城市和南昌市新建县三县市交汇处,处锦河高安段最下游,锦惠渠灌区最末端。东邻省会南昌市,壤接南昌市新建县石岗镇,南毗丰城市隍城镇,西连高安市筠阳街道,北傍锦河经湾头渡改桥、高邮渡改桥接320国道,省道高丰公路穿境而过,直达昌樟高速梅林入口。距市区8公里,2000年9月撤乡设镇,该镇总面积72.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500亩,山林面积14700亩,水域面积8000亩。辖15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167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39260人(2017年)。全镇通用赣语(高安话),均为汉族江右民系。[1]
中文名称: 蓝坊镇
外文名称: Lanfang Town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 单圩街居委会,汉塘等19个村委会
政府驻地: 单圩街
电话区号: 0795
地理位置: 赣中
面 积: 72.63平方公里
人 口: 39260人(2017年)
方 言:赣语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大观楼,上游湖水库,贾家古村
机 场: 南昌昌北国际机场
火车站: 高安火车站
车牌代码: 赣C
民 系:江右民系
目录
区划人口
蓝坊镇位于宜春高安市、丰城市和南昌市新建区三县市交汇处,处锦河高安段最下游,锦惠渠灌区最末端。东邻省会南昌市,壤接南昌市新建县石岗镇,南毗丰城市隍城镇,西连高安市筠阳街道,北傍锦河经湾头渡改桥、高邮渡改桥接320国道,省道高丰公路穿境而过,直达昌樟高速梅林入口。1999年9月撤乡设镇。镇政府设族里单村,距高安城区8公里,总面积72.63平方公里,辖汉塘、蓝坊、兴仁、先岗、魏家、漆溪、新社、长坪、长乐、万石、坑上、塘坊、铜湖、石牌、三孙1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49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39260人(201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7.63‰。2012年全镇耕地面积3515公顷,其中水田3300公顷,旱地515公顷。山林面积980公顷,水域面积20公顷。森林覆盖率11.5%。
地理环境
境内属平原丘陵,植被多为松杉林、油茶林、乔灌林。地势东西走向呈“M”形,南高北低,海拔最高点为魏家村马鞍山小菇玲,海拔202米,最低点为东头岗下,海拔为21米。境内锦河堤长17.2公里,锦河道自西向东流经长坪、长乐、万石、坑上、铜湖、石牌、三孙7个村委会31个自然村,傍河堤居住人口1.2万人。其他圩堤29.8公里,导托25公里,为高安圩堤最长乡镇。因堤I外泡泉严重,地势低洼易内涝,防汛任务十分艰巨。镇内有马鞍山小(一)型山忠水库,年均蓄水量为220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4座,山塘水库18座,总蓄水量260万立方米,为水库主流灌渠道,其中苏家塘、慢牛岭、米筛岭等山塘水库总蓄水量仅60万立方米,总有效灌溉面积5800亩。锦惠渠自西南向东北延伸,境内长24公里,分渠总长105公里,田间农渠200多公里,有效灌溉面积1.1万亩。由于处锦渠末端,水库蓄水量少,极容易遭受干旱灾害。1990年夏秋15个村委会遭遇罕见旱情,7个村委会受旱严重,81个自然村缺水,64个自然村当年颗粒无收,先岗村委会栎头自然村旱情最甚,群众生活用水靠消防车装水供应。以至于蓝坊素有“晴三天需抗旱,雨三天要防洪”之谓。进入新世纪以后,当地政府每年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堤坝培高加固、水库增固扩容、渠道清淤畅流等作业,大兴水利工程,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通讯教育
蓝坊其他事业也发展较快。上世纪八十年代,蓝坊工业比较发达。1986年开通程控电话,1991年各村各单位全面开通,为高安最早普及程控电话的乡镇。1998年,拥有电信用户2700户,2005年拥有手机户1.8万户,外出务工人员人均拥有0.9部手机,在家农户人均拥有0.1部手机。2001年集镇开通了自来水,2006年有8个村共2800户开通了有线电视。1999年农村小学全部实现楼房化,2004年调整义务教育布局,全镇有村小15所,完小1所,初中1所。
气候条件
境内属典型亚热带温湿气候,春夏雨水较多,秋冬雨量偏少,霜冻期较短。1986-2006年平均气温为17.7-19.5℃之间,受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进入新世纪以来无霜期在280天以上,是全市光照条件最好的乡镇。最冷月份为12月-1月,平均气温7.9℃,最热的月份为7-8月份,平均气温31.8℃,极端最高气温为41.9℃,极端最低气温为-11.5℃。1991年冬,因气温骤降,霜冻严重,出现持续数天-10℃以下低温,冬作物普受冰冻灾害,坑上村椪柑树冻死三分之二以上,松杉茶杨等树木冻死无数。秋伏干旱现象比较严重。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降雨年份最少为1990年,仅为480毫米,降雨量最多为1993年,为1490毫米。日降雨量最多为2004年6月24日,降雨量达288毫米,为全市之最。1993、1994、1998、2003年洪水灾害相当严重。1998年受内涝面积最大,水田受浸2.8万亩,65个村庄内涝严重,直接经济损失1100万元,洪水半个月后方退。境东北先岗下罗村因海拔最低,1991-1992年实施人工围堤造湖工程,围湖面积4000亩(俗称流坪湖),为该村解除了内涝之患,又新增丰产水田面积400余亩。
土地资源
境内土壤为中性偏碱性红土质,紫色滩泥田、麻沙泥田,有白沙山、浆岩鹅卵类。红土适于红砖青砖生产,故红砖厂、砖瓦窑遍布全镇,2006年有红砖厂30家,青砖瓦窑47家,居高安首位。因垦挖红土过度,资源减少,形成洼水地多处,政府已限制新上砖厂。沿河一带沙质田地,利于种植棉花,为高安优质棉花生产基地之一。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勤劳勇敢、顽强不屈的蓝坊人民几十年如一日,不向穷山低头,不向恶水让路,在蓝坊这块土地上筑堤坝,御洪魔,修渠道,畅灌溉,兴农技,活农业,引项目,壮工业,建新村,美家园,勤创业,富家业,热闹上演了蓝坊人战天斗地改面貌、克难制胜谋发展、勤奋创业富一方、摆脱贫穷奔小康的振奋人心、感天动地的一幕幕,创造了改革开放以来蓝坊发展史上的奇迹,2012年实现了财政收入首次突破4000万元大关,较改革开放之初增长了120多倍。全镇建有坑上椪柑、柒溪葡萄、新社双惠蔬菜、汉塘甜玉米等农业产业化基地和桂树蚊帐、下湖挂面、万石绿壳鸡蛋、新社蜗牛、先岗油茶、魏家香樟、燕窝封缸酒等“一村一品”“一组一业”产业。建有蓝坊赵湾创业经济小区,交通便捷,环境优越,入区企业达38家,集聚竹木造纸、建筑建材、塑胶电子、农产品精加工四大产业。
农业
境内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先后采用整地板块育秧、地膜育秧、旱床育秧。1997年始试行抛秧新技术,推行良种良法,2001年已全面普及。为解决人多地少、传统作物增收难的矛盾,镇政府因势利导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坑上椪柑、长坪蚕桑、柒溪蔬菜、万石荞头基地。随着国家粮食直补和良种、农机补贴政策的落实,一度兴旺的长坪蚕桑产业萎缩,养蚕户改种优质水稻。养殖业发展迅猛。2003年有规模以上养猪场达60多家,年出栏生猪48000头,存栏39750头,居各乡镇之首。
工业
一批自主创业成功者积极返哺家乡,支援家乡发展。1991年新社刘厚生返乡自办高安第一家打工者企业——高安科教仪器厂,2001年8月铜湖罗来足创建高安首家五金模具企业——高安市蓝天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之后,相继有松达电子、瑞发塑料、第一酒厂、福生针车等24家返哺型企业落户。2006年,在广东创业的22家针车类企业有7家返乡发展,将为打造全省最大的针车配件配套生产基地夯实基础。2006年,返哺企业总资产达4500万元,年产值1.6亿元,年税收285万元。返哺创业又促进了蓝坊以友招商、以商招商,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2002年--2006年,共引进双林彩印、三源模具、百汇高科、富胜工业、永盛电子等企业20多家,合同资金3.5亿元,到位资金1.3亿元,尤其是2004年后引进新建厂房建筑物类实体性固定资产投资企业11家,新增厂房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固定投资超过7900万元。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2亿元,税收485万元。
商业贸易
蓝坊商贸繁荣。单家圩素有“闹子上”之称,乃“热闹繁忙之集庄”,历为高安、丰城、新建三县市边贸区。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由于单圩集市建设滞后,人流物流逐渐减少。1999年4月,镇政府拆除老旧、狭窄农贸市场,10月,建成全省乡镇一流的钢架框合式结构、总投资达600万元、集商贸、住宿、服务、菜市、家居于一体的“新世纪大市场”。每逢农历二五八圩日,日最大人流量可达6000多人。2003年对集贸广场进行绿化、硬化和亮化,疏通下水道,铺设人行道板,规划居民建房。2004年完成集镇总体规划和经济创业区详规,2005年在全市率先完成农村村庄规划编制,2006年完成了漆溪赵家、坑上、新社前敖、长乐刘金滩、魏家喻家五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为全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讯教育
蓝坊其他事业也发展较快。上世纪八十年代,蓝坊工业比较发达。1986年开通程控电话,1991年各村各单位全面开通,为高安最早普及程控电话的乡镇。1998年,拥有电信用户2700户,2005年拥有手机户1.8万户,外出务工人员人均拥有0.9部手机,在家农户人均拥有0.1部手机。2001年集镇开通了自来水,2006年有8个村共2800户开通了有线电视。1999年农村小学全部实现楼房化,2004年调整义务教育布局,全镇有村小15所,完小1所,初中1所。
交通状况
境内交通便捷。省道高(安)丰(城)公路穿境而过,境内长度7.5公里,东距昌樟高速梅林互通出入口处18公里,北距320国道3公里,距南昌40公里。2006年水泥路面达通车里程由2002年的3.5公里发展到2005年46.95公里,全镇基本实现了村村通。
劳务输出
蓝坊为劳务输出大镇。1986年有80余人在外务工。2006年底,务工人员14125人在外工作,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务工人员总资产超过4.8亿元。每年带回家乡收入超过8000万元,占到农民纯收入的80%以上。2003年镇设立劳动保障事务所,引导外出务工创业人员成立外出务工创业者协会和党总支,并在北京、广州、深圳、惠州、上海、浙江、厦门设立了7个分会和4个党支部,为组织劳务输出、促进就业、推进创业发挥了应有作用。
小康建设
高安文明小康示范村——蓝坊坑上。1988年,坑上自然村升格为坑上(大队)村委会。1991年,选聘时年36岁,思想解放、头脑灵活的坑上砖厂老板梁雪光担任村支书,坑上村经济走上了自强发展之路。1992年村集体经济拥有总资产400多万元,1998年达800多万元。1990年秋冬,坑上率先在全县实施千亩园田林网化建设工程,配套建成排灌站、水泥硬化排灌渠,田间套种农果,路旁、田梗栽种池杉,逐步形成了农果套种化、耕作机械化、路渠林网化、灌溉自流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科学化、农业现代化的“七化”农业生产格局,并建成为高安第一批水稻棉花生产基地,椪柑林果套种基地,农民收入大幅提高。1992村出资60万元规划建设了第一批西式小洋房30幢,建成三层楼房的村部和村级小学,成为高安园田林网化最早,村庄规划最早、村办企业最多、效益最好,村部、村小楼房最高面积最大,村民收入最高、村容村貌最新最美、生态环境最好、农民负担最轻的村。1992年,村支书梁雪光当选为党的十四大代表,中央、省地(市)各级领导多次到坑上村视察。1994年坑上村被中央授予小康示范村,1997年被授予生态农业示范点,省授予坑上小康文明村等光荣称号。1998、2004年又规划建设了第二第三批别墅式楼房85幢。2006年修通了村内水泥公路,公共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视频
世界寿乡蕉岭县蓝坊镇磜上村里同学聚会2019.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