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蔡义江(caiyijiang 1934--)1934年1月生,浙江宁波人,大学文化,红学家[1] 、学者、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典文学普及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诗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民革中央常委、宣传部部长,团结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团结》杂志主编。曾兼教于清华大学中国新闻学院等高校。筹创中国红楼梦学会、《红楼梦学刊》。系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

蔡义江 (红学家、学者、教授)
出生 1934年1月
浙江宁波
国籍 中国
职业 出版社社长、编辑
知名于 出版著作近20篇,论文48篇
知名作品 《红楼梦学刊》
《团结》
《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
《〈红楼梦〉校注》
《红楼梦丛书全编》
《蔡义江论红楼梦》

目录

目录

1主要课程

2出版著作

3著作列表

4论文目录

5谈曹雪芹

6里论诗才

主要课程

蔡义江老师讲有《红楼梦》研究等课程。

出版著作

《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论红楼梦佚稿》、《〈红楼梦〉校注》、《蔡义江论红楼梦》、《红楼梦丛书全编》、《唐宋诗词探胜》、《唐家传奇集》全译、《四季风光》古诗选、《稼轩长短句编年》(香港上海书局)、《辛弃疾年谱》、《清代文学概论》(日本每日交流社)、《〈宋词300首〉详析》(台湾建宏书社)、《宋诗精华录》(译注)等,曾多次获国家、省、市社科优秀成果奖,被国务院授予社科方面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著作列表

稼轩长短句编年(合著)香港上海书店 1979

《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北京出版社1979

辛弃疾年谱(合著) 齐鲁书社, 1987

论《红楼梦》佚稿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

《红楼梦》校注浙江文艺出版社1993

蔡义江论《红楼梦》宁波出版社1997

《宋诗精华录》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唐宋诗词探胜(合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0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中华书局2001

蔡义江点评红楼梦 团结出版社 2004

红楼韵语 中华书局 2004

《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唐宋传奇集》全译(合著)北方文艺出版社2006

《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红楼六家谈(合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7

宋词三百首全解(全译)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清代文学概论 日本每日交流社

《宋词三百首》详析 台湾建宏书局

《蔡义江新评红楼梦》龙门书局2010


论文目录

《红楼梦》"卞藏本"异文说红楼梦学刊2007/02

曹雪芹原作为何止于79回? 红楼梦学刊 2006/06

2006中国大同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闭幕词 红楼梦学刊 2006/05

对误引《八声甘州·蓟门登眺凭吊雪芹》一词的说明 红楼梦学刊 2006/04

漫谈中国桃文化兼及《红楼梦》(与李明新合著) 红楼梦学刊 2006/03

无秘可揭 无谜可猜--从红学热卖品"秦学"看索隐回头路走不通 红楼梦学刊 2006/01

张宜泉不是兴廉的新证据--《春柳堂诗稿》中的"天台山"在何处? 红楼梦学刊 2005/03

解读脂评"索书甚迫"条(与杜春耕合著)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挽诗中说年寿能否举成数?--与沈治钧先生讨论曹雪芹享年 红楼梦学刊 2005/01

《红楼梦》是怎样成书的?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1

理性看待红学研究的现状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4

畸笏叟考 红楼梦学刊 2004/01

《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 红楼梦学刊 2003/03

黄叶村著书否?--《红楼梦》成书过程的一个重要问题 红楼梦学刊 2003/01

大观园与宣南文化 红楼梦学刊 2002/04

贾宝玉还应该是"绛洞花主"--对邓遂夫先生新说的异议鲁迅研究月刊2001/02

《红楼梦》第22回回末考察--与梅节兄讨论 红楼梦学刊 2001/02

《红楼梦》提纲--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助读 红楼梦学刊 2001/01

红楼梦识要--宋淇红学论集序 红楼梦学刊 2000/02

千禧年红学感言 红楼梦学刊 2000/01

此曹雪芹即彼曹雪芹--《春柳堂诗稿》释疑 红楼梦学刊 1999/03

《红楼梦丛书全编》 红楼梦学刊 1999/02

红坛先贤印象记--纪念《红楼梦学刊》创刊20周年 红楼梦学刊 1999/02

《红楼梦丛书全编》前言 红楼梦学刊 1998/04

西山文字在,焉得葬通州?──"曹雪芹墓古"辨伪 文学遗产 1994/01

欧阳健--评他对脂本作伪说的申辩 红楼梦学刊 1994/03

努力接近曹雪芹原著的面貌--《红楼梦》浙江版前言 红楼梦学刊 1994/01

《史记》抄袭《汉书》之类的奇谈--评欧阳健脂本作伪说 红楼梦学刊 1993/03

《史记》抄袭《汉书》之类的奇谈--评欧阳健脂本作伪说(续) 红楼梦学刊 1993/04

《红楼梦》校读札记之一 红楼梦学刊 1991/04

《论红楼梦佚稿》序 红楼梦学刊 1989/03

应把内容研究与形式研究结合起来中国韵文学刊1987/00

姚品文同志 红楼梦学刊 1986/01

"石头"的职能与甄、贾宝玉--《红楼梦论佚》中有关结构艺术的一章 红楼梦学刊 1982/03

对属分类例释--唐诗体裁研究之一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01

是"年未五旬",不是"年近五旬"--对《试谈曹雪芹的生年》一文的补正 红楼梦学刊 1981/04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之死--《红楼梦论佚》中的一章 红楼梦学刊 1981/01

《马嵬》七绝亦佳社会科学战线1980/02

辛词三首续说--兼答常国武同志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01

高适《燕歌行》非刺张守珪辨 文史哲 1980/02

"贾府遭火"辨--《红楼梦论佚》中的一章 社会科学战线 1978/01

关于《稼轩词补遗》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Z1

鸳鸯没有死--《红楼梦》佚稿中一个人物的结局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04

辛弃疾《美芹十论》作年考辨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03

稼轩词论两题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02

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统一的光辉典范--《毛主席诗词》学习札记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7/03

目前《红楼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红楼梦学刊 1979/01

脂评说《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 文艺研究 1979/02

谈曹雪芹

曹雪芹、《红楼梦》有解不完的谜,后人了解曹雪芹生活著述的足迹大多通过他的朋友敦城敦敏张宜泉等人留下的诗文进行推断。曹雪芹的这几位朋友常说他是个诗人,其水平之高可与李白、杜甫等相提并论。而有些学者认为,曹雪芹根本不会做诗,《红楼梦》诗词中的幼稚、粗俗之句比比皆是。那么这些让专家争论不休的诗词曲赋在小说中发挥了怎样的功能?曹雪芹究竟会不会做诗?他写的诗,水平究竟如何?仅凭曹雪芹的好朋友留下的诗词就能断定曹雪芹是可与李白、杜甫相提并论的诗人吗?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的这些诗词曲赋、谜语、酒令等文体形式多,数量大,且绝大部分以小说人物的身份、口气而写,小说中署名曹雪芹的诗只有一首,仅二十个字,这首诗的水平如何?

在曹雪芹诸多朋友的眼里,曹雪芹的确是个诗人,而且写诗的水平之高可与李白杜甫等相提并论,那他为何不在小说中展示一番呢?怎么还会出现一些幼稚、粗俗的诗句?在蔡义江教授看来,脂砚斋是曹雪芹的合作者,曹雪芹写的初稿,曾交于脂砚斋进行评阅,所以才有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红楼梦》的问世。

曹雪芹笔下的女儿们几乎个个都会做诗,而在不同出身、不同性格、不同文化修养背景下,她们吟出的诗句当然不会千篇一律,所以才会有《红楼梦》中诗词曲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曹雪芹是怎样给小说中的人物做诗的?

不同于其他的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不是可有可无的闲文,而是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的描写,成了有机的部分。而且呢,它的大多数的诗词曲赋,都是人物描写和情节所不可分的一部分,融合成了一个整体,如果不能够很好的读解《红楼梦》书中的诗词曲赋,你就不能真的读懂《红楼梦》。下面我们欢迎蔡义江先生为我们演讲,大家欢迎。

我们一提到曹雪芹,很必然的就跟《红楼梦》联系在一起了,马上就会想到曹雪芹是一个伟大的小说家。其实呢,在他活着的时候,朋友一说起他的时候,就没有人讲他是写小说的。也许当时小说不像诗词这样高,因为是个闲书,今天这个小说家地位蛮高,声誉蛮高,过去写诗词能写文章才是好。所以总是把他看成擅长于写诗、词、曲的,这样的一个诗人。比如说敦敏就讲,"逝水不留诗客杳"。这是在曹雪芹死了以后,他悼念他的诗里面讲到的。"诗客"就是诗人,他把他比之为我们历史上面的一些著名诗人,譬如说"诗才忆曹植"。曹植大家都知道,三国时候建安文学里面才高八斗的曹之建。还有个朋友,张宜泉,也是在怀念曹雪芹死了以后写,"谢家池塘晓露香",把他比为谢灵运,把曹雪芹家里住的前面那塘水,称为"谢家池塘",因为谢灵运写过非常好的五个字,叫"池塘生春草",所以叫谢家池塘。当然,比喻曹雪芹,讲的最多的还是说他像李贺,唐代的一个薄命诗人,很年轻的时候就死了,叫李贺。敦诚诗里面讲,讲"诗追李昌谷",昌谷是个地名,李贺的家乡在河南。所以说你曹雪芹诗可以超过李贺了等等。但是非常可惜,我们今天读不到曹雪芹写的一首完整的诗词或者曲,一首都读不到。惟一遗留下来的,在《红楼梦》之外的,只有两句诗,那是题他朋友敦诚,写的一个传奇,一个戏,一折短短的戏,这折戏,题材是《琵琶行》,白居易的《琵琶行》,把《琵琶行》改为一曲戏,这个故事叫《琵琶行传奇》。曹雪芹看了以后,觉得这个传奇写得很好,就题了一首诗,这首诗丢掉了,没有了。但是凭着敦诚的笔记里面记下来,他说,当初给我题的诗,最后有两句,叫"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这个构思也新奇的。白居易如果看到,白傅就是白居易了,他做过太子少傅,白傅诗灵,因为白居易是古人,早就死了,所以他的诗灵看到你这样演出的话,这个剧本的话,要高兴得不得了,一定会叫他两个小妾蛮、素,蛮、素两个是他的侍妾、小妾了,一个会唱歌,小蛮会跳舞,樊素会唱歌,一定会叫她们来彩排一下,鬼来演出,鬼排场,因为这都是古人嘛。所以白居易如果知道的话,看到你这个剧本的话,一定会叫她们这些歌舞班子的人,来给你排演,我们看到的仅仅是这两句。

那么我们说,曹雪芹自己写的诗已经看不到了,我们说他诗好,那么在《红楼梦》里面,能不能看出来?《红楼梦》里面拿曹雪芹自己名义写的诗,只有二十个字,就是在小说的开头,楔子里面,像一个序言,楔子里面,最后讲"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且题一个绝句,这个绝句呢,是以作者名义,就是曹雪芹本来怎么写诗,他就怎么写出来的。这个二十个字,也是蛮重要的,开头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你说这首诗写得好不好,我其实是长期搞诗词的,诗歌的形式里面,五言绝句它这种形式呢,最适合于写景,一个小的景象、景致,一个意境,间接地来表现,这个是很擅长的。它不善于很酣畅地来叙情、来议论,那这个七言绝句才擅长。如果五言绝句里面又能议论,又能叙情,这个就要看出你的本领来了,才二十个字,把《红楼梦》里面很重要的问题提出来,就是真与假,"满纸荒唐言",如果你真正会体会的话,你就知道《红楼梦》小说,不是按照真实人写的,它是荒唐言,就是假的,是虚构的。我们今天来讲,而且不是虚构一点点,好像有块石头,或者有一个警幻仙子,太虚幻景,这个才是荒唐,整个都是荒唐言,所以叫"满纸荒唐言",从头到尾是一个大胆的虚构,艺术虚构。但是这个虚构是有基础的,他的感受是真实的,"一把辛酸泪",他要把他真实的感受,写在完全虚构的故事里面。《红楼梦》不虚构是不可能的,你知道吗?艺术创作需要虚构,生活本来是复杂的了,典型话都要虚构,政治环境需要虚构。他的家里跟皇家关系那么密切,最后因为皇帝下命令,抄了家,这些事情你能写出来?你胆子那么大,这个是讲政治,更重要的是伦理道德呀。小说还是个闲书,写给人家看的时候,谁能把自己家里的事情全对号,我父亲,就写父亲,本来叫曹頫,我叫他贾政,这样改个名字就算了?这一看就是你曹家的事情,那还了得。谁能随便褒贬长辈呢?还要扬家丑,揭隐私,这个人跟那个人关系不正常,这个人心里想着他,这些东西你能写?曹雪芹自己观念上也通不过,所以他要把很真实的生活中来的感受,通过虚构的故事表现出来,这样一个东西,有几个人能理解呢?所以说,大家都觉得作者是很痴,花了十年时间,花了那么多工夫,写得那么精细,写得那么好,但谁能真正理解它的味道?解出它其中的味道来?你说这二十个字里边,概括得怎么样?感慨多深沉,这样的诗,就是这么一首。

我们说,曹雪芹工诗,善于写诗,不但是那些他的朋友提到他是个诗人,就是在小说里面,跟他一起合作的像脂砚斋,这些人的话,他加的评语里面,也讲了这一点。他里面批道,说"余谓雪芹撰此书",曹雪芹写这本书,其中也有传诗的意思,也有把他的诗传给大家的意思。这个意思呢,当然不是说他把他写好这个诗集,把它塞在小说里面,不是的,通过小说来显露他写诗的手段、他的本领。他说"只此一诗便妙极",就是这么一首诗就妙极,"此等才情自是雪芹平生所长",他平生就长于写诗词,不但诗写得好,词曲也写得好。

下面两条就是讲这个,在第五回里面,批在《终身误》或者是《枉凝眉》这个位置,两个批本不一样。这个上面有一条,说"语句泼撒,不负自创北曲"。这个语句非常地放得开,非常地泼辣、大胆,正是他自己很自负的,我自创北曲,你看第五回里面,这个许多。《红楼梦》十二支曲,每支曲上面有曲牌,这个曲牌都是曹雪芹自己创造的,自创北曲。那么诗、词、曲写得好,毕竟不是小说里面的主体,这个大家知道,因为小说不是传奇,传奇要有很多唱词的,都是要用词曲的本领。小说的主体是散文叙述,那么诗词的工夫同小说的散文叙述之间有没有关系呢?有,脂砚斋指出来过,有一次,贾宝玉看见一个新来的丫头,实际上这个丫头他第一次认识了,就叫红玉,或者叫小红,对她印象蛮好的,问她。第二天还想找她,看看小红不在,所以他就假装到外面去看花,走来走去,实际上是在找这个小红。忽然看到这个西南角走廊,游廊上面有一个人靠着栏杆在那里,很像小红,但看不清楚,为什么呢?面前有一支海棠花给他挡住了,在这里,脂砚斋有批语了,他说"余谓此书之妙,皆从诗词曲中泛出者,皆系此等笔墨也,试问观者,此非隔花人远天涯近乎。"这难道不是这句诗吗?隔着花的反而远,在天涯海角的反而近。说明想看的人看不到,有时候是非常非常难受的事情。那么这句诗呢,这句是词曲里面的,是金圣叹批的《西厢记》一折里面,崔莺莺唱的,这里面的,崔莺莺的唱词。这个情节是从诗词里面化出的东西,还是很多很多。不但是这个地方,脂砚斋没有举的地方就不少。譬如说,我们从人物描绘来讲,"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这是讲薛宝钗的。有一次,写到薛宝钗的时候,用过这八个字,有些读《红楼梦》的人,非常不喜欢薛宝钗,就跟我来讨论,你看曹雪芹写得多难看,脸孔像一个银盆,眼睛像一个水杏,有什么好看的?这个实际上曹雪芹还不是讲她难看,还是讲她好看,长得好看。中国的传统的比喻,往往同西洋文学里面的描写的比喻是不一样的,他们如果讲外貌的话,那就更注重形体,我们更注重里面的意思、精神,银盆无非是讲她人生得很洁白,很丰满而已。那写贾宝玉也是这样写的嘛,"面若中秋之月",你说一个人真的跟中秋月亮一样的话,这个人也不好看。描写林黛玉这个人的话,就更加虚了,从来没有讲很细地讲,鼻子长得怎么样,嘴巴是樱桃小口,或者是大口,不是这样的。她是比较虚的,比如说"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走起路来,像杨柳的摇摆,静下来的时候,好像一朵花,漂亮的花照在水边,有倒影的水边,这个景象很美。但这个跟人的形象实际上是有很大距离,人如果真的像一朵花或者一棵树,那变妖怪了,是不是?这些都是我们传统词赋诗歌里面的意象的吸收。《红楼梦》里面,写人物的里面,特别是他喜欢的人物,往往外形多借用诗词里面的意境,那么写里面故事情节,那就更多了。

譬如说,大家很熟悉的就是黛玉葬花,这应该说是很重要的描写,在葬花之前呢,先有一段宝黛共读《西厢记》,两个人共读《西厢记》,他有这段描绘,宝玉写了一套《会真记》,《会真记》就是《西厢记》的笔名,或者叫《莺莺传》,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树底下一块石头上面坐着,"展开书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我们看到黛玉葬花里面的葬花词,很多文章里面提到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把花与人联系起来,那么葬桃花就是葬佳人,葬红颜。还有引到他祖父的"百年孤冢葬桃花",这个诗,当然都跟葬花吟有关系,但曹雪芹绝不仅仅是看了这些词,因为葬花的,把花的飘零、埋葬,跟红颜薄命的埋葬联在一起的话,在中国诗词里面是很多很多的,我们说《红楼梦》这部小说,在很多写法上面都是诗里面化出来,泛出来的,这个话是可信的。

第二点我们讲,小说中的诗词曲写得好不好?这是因为存在着两种完全相反的意见。一种认为《红楼梦》的诗词曲写得非常好,绝大多数年轻的读者都属于这一派的,调查证明,有的同学说最喜欢的就是《红楼梦》里面的诗词曲,有的说,我喜欢《红楼梦》就是因为里面的诗词曲,先看诗词曲后来才喜欢上《红楼梦》的。另外一派呢,相反,认为写得不怎么样,《红楼梦》里面的诗词不怎么样。他说真正有分量的作品不多,其中平庸的、幼稚的、笨拙的、粗俗的作品不少,持这种看法的人是少数;将小说里的诗词曲贬得很低很低的那更是极少数。但是我看到过,都是著作里面提到的。这是哪些人呢?是一些对旧体诗词有根基的,甚至是学者、专家,有些是著名学者、著名专家,这里我们不要去讲他的名字了。但是他们只做学问,对小说的创作不太了解,不知道小说应该写成什么样才能算好的。在他们心目中,你只要讲诗词曲写得好,他们马上就想起李白、杜甫、王维苏东坡辛弃疾马致远等等。说《红楼梦》如果和这些大诗人的诗放在一起一比的话,那就差一点。我想就这一派的贬低的看法,来说说自己的意见。我觉得根本的问题还在于衡量的尺度,你这个尺度对不对。把《红楼梦》里的诗词当做《悼红轩文集》来评论这就不对。悼红轩这是《红楼梦》里面讲到的,曹雪芹在悼红轩里面,我们姑且把这个悼红轩当成为曹雪芹的斋号,如果说一个《悼红轩文集》,那全都是曹雪芹自己的诗文了,如果这样来评论的话那就不对了,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

小说是再现生活画面的,艺术的感染力不可缺少的条件就是它的真实性,如果不真实了你就打动不了读者。《红楼梦》主要活动的范围是一个大家庭,主要是写大家庭内部,是大观园。人物呢,是怡红公子贾宝玉,还有一大群姊妹、丫头,这样一些人,她们足不出户。如果写她们的诗词都能够表现祖国的雄伟山川或者民生疾苦,那还能真实吗?如果这里面的金陵十二钗、贾宝玉,人人写诗,都是李白、杜甫、苏轼,那么"海棠诗社"应该改为"中华诗词协会",把一些诗词写得最好的人都集在一起?比如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或者说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或者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你叫《红楼梦》里面谁写这个诗?黄河没到过,长江更加不用说了,他们到街上,看见过那些受冻挨饿死在那里的尸体吗?"路有冻死骨"他能看到这些?这样写的话,就不真实了嘛。曹雪芹即使有这样的李白、杜甫的本领,也不能写这样的诗。如果《红楼梦》的诗词有李白、杜甫这样的分量的话,《红楼梦》就完了,小说就毁了。所以曹雪芹只能让他创造的人物去写风花雪月,去写别离相思,写四季更换,伤春悲秋,而且写出来的东西还要像女儿写出来的,大多数都是女儿嘛。所以脂评叫它"香奁体"。"香奁体"就是贵府小姐写的体裁。你看林黛玉的《葬花词》、《秋窗风雨夕》、《桃花行》,这些歌行采用的全是"初唐体",唐代初期的诗。比如说《秋窗风雨夕》,就是仿《春江花月夜》这个格调,所以《秋窗风雨夕》、《春江花月夜》对得非常工整,就是模仿这个格调来写。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初唐体"的代表作,当然是写得好的,但在整个唐诗里,它不是最高雅、最上乘的作品。"初唐体"是什么?"初唐体"就是初唐时期的流行歌曲,是最通俗的,最流行的那些歌,写出来的句子都是比较浅易的、能看懂的,但是很流畅的;主题都是用共同性的,别离相思、伤春悲秋、青春老大,这些大家都能理解的、一般性的这种内容,并没有深刻的社会内容,更加不去做政治讽刺。因为《红楼梦》里面的这些公子、这些小姐,本来就是如此。当然我不是说整个《红楼梦》里没有寄托,没有政治讽刺。我讲绝大部分是这样一个形式,何况小说在那个时代主要还是破愁解闷的一个闲书,它要求通俗,所以,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天马行空,或者韩愈的奇崛古奥,李贺的牛鬼蛇神,全都用不上。 他写的小说人物的真实性同他的诗歌创作这两者结合得非常好,有读者可接受性。这些决定了曹雪芹这样写。这不是曹雪芹本领不够,正是他高明的地方。

写的是小说,小说是第一位的,为小说里面的人物服务。他要模拟女儿们写的诗还不能都一样。各人的思想、性格、修养、境遇、情况都不一样,怎么能写出诗来都一样呢?这样的话,林黛玉写的诗就要写得很机智、很灵巧,因为林黛玉是冰雪聪明的人,写得很缠绵、很哀怨,所谓"余独哀缨",这样才像 "潇湘妃子稿"。薛宝钗的诗,人家称它"蘅芜体",因为她自称"蘅芜君",住在"蘅芜苑",她就写得雍容、浑厚、含蓄、典雅,表现她很自持自重,有修养有身份。史湘云,人很聪明活泼,又很豪爽,所以她的诗清新、语言洒脱、不加雕琢地写出来,有很自然的意趣。这样的话,实在很难为曹雪芹。光是写女儿的还不行,女儿的还要一个一个不一样,但是曹雪芹都写出来了,你说曹雪芹本领大不大。

而且大观园写诗的人也很多。不能每一个人都像钗、黛、湘,都写好诗,也不真实。还有一些根本文化程度很差的,但是行起酒令来也要去做两句诗的,像薛蟠之流的,基本上像文盲兮兮的,还有一些妓女之类的。所以不能都是一个腔调。我们不说别的,说李纨,李纨大家知道,这个人从小知道诗书的,因为她的家庭环境,所以她会做诗一点不奇怪。但是毕竟这个人只会侍亲养子,侍奉上面的人,养自己留下来的一个孤儿,是一个寡妇,心如枯井,槁木死灰,这里面讲,没有什么追求的,没有激情的,生活也平平淡淡,做人也老老实实,这怎么可能写出好诗来呢?书读过的,诗歌基础这都有,所以她看人家写诗的能力要比她做诗要高得多,大家都推大嫂子做社长,我觉得推得真恰当。"海棠诗社"的社长,因为她为人公道公平,评诗的眼光有,不偏袒哪一个,所以将李纨塑造成一个很不错的裁判员,但不是优秀运动员,她自己成绩不怎么样,但是是一个好裁判。所以她的诗写得平庸一点,这是完全符合事实的。当然写平庸诗的不止她一个。你说香菱,她从小没机会读书呀,被人家拐走了,但她有遗传基因,这个话是我讲的,不是曹雪芹讲的。她的家庭是诗书的家庭,后来进贾府以后,周围环境大家都在吟咏做诗,都在做诗,她是特别地羡慕,所以她自学苦学,学习做诗。那你开始学作诗的话,她读的诗也不多,写出来的诗就不能不幼稚。所以有人说《红楼梦》里面的很多诗很幼稚。他就要写它幼稚。林黛玉讲不叫幼稚,叫你这个诗"不雅",因为书读得太少了,开始的时候,写得太"不雅"了。我们细细地看香菱的第一首诗,就晓得它"不雅",一点都"不雅"。还有迎春,人家称她"二木头",可能老实是老实,但是聪明不够,不太会做诗,有时候在宴会上面讲几句诗,把韵都弄错了,你说她做的诗能不笨拙么?写得笨拙才是真实的。还有我刚才说的像薛蟠、云儿呀,冯紫英、蒋玉菡呀,他们所谓的诗能不粗俗么?《红楼梦》里出自薛蟠、云儿的,有很多艳歌淫曲,不但粗俗,简直下流,这样的作品很容易写吗?我看,后四十回就写不出来。没有出色的模拟本领,谁能写得出来?你去看看那个锦香院的妓女云儿的那几首淫曲艳词,我就特别佩服他,这个曹雪芹哪里学来的这个本领?写得那么像。所以模拟各种风格各种水平的诗,要比自己做几首好诗塞在小说里,这是过去的很多小说家犯的通病,不晓得要困难多少,要高明多少。所以我说你衡量《红楼梦》诗词曲的尺度,就不能把他当做曹雪芹平常自己做的诗来讲。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尺度,你要把它当做小说,着眼于小说的真实性,这样一个角度来看。写人,是不是为人物服务,为故事服务。

里论诗才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谜语、酒令等文体形式多、数量大,它是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曹雪芹把大观园里有着不同出身、不同性格和文化修养的女儿们写得个个都会吟诗做对,而且吟出的诗句句句符合她们各自的身份,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此可见曹雪芹不但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小说家,而且具有摹拟女儿身份、口气做诗的特殊本领。就大观园里的人物而言,出自每个人物口中的诗句,其水平参差不齐,那谁写的诗最好呢?

史湘云以一首清新洒脱的海棠诗技压群芳。而后,林黛玉、薛宝钗又各使出看家本领,吟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诗句,她们两人各是以什么诗句压倒对方的?林黛玉的风流别致、薛宝钗的含蓄浑厚让蔡义江教授一时难分高下。

林黛玉的风流别致、薛宝钗的含蓄浑厚、史湘云的清新洒脱各具个性、互不侵犯,她们吟出的诗句和各自的出身、性格、文化修养极其吻合,这也正是曹雪芹的高明之处。而女儿堆里的贾宝玉会做诗吗?他写的诗词水平如何?

小说中的贾宝玉"杂学旁收"、"过目成诵",而和林黛玉相比,贾宝玉则处处显得才疏学浅。论诗才,历次诗会,林黛玉总是名列前茅,而贾宝玉总是压尾。贾宝玉的诗才究竟怎么样?他的诗才在小说中有哪些展示?

我想讲一讲,谁是诗词曲第一高手。用武侠小说的话说叫"第一高手"。小说里面谁的诗写得最好呢?这是一个不能说死的问题,就像你问李白好还是杜甫好?这是各人有各人的评论,很难的。通常认为,被判为判词里有"咏絮才"之称,林黛玉大概是第一,"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咏絮",就是用谢道韫的典故,就指诗做得好,好像她是第一。但是书中具体描写的话,属于顶尖高手的有三个,哪三个呢?林黛玉、薛宝钗,还有个史湘云。可以说是写诗歌的三女杰。唐代有"初唐四杰",它有三个女杰。其实还有一位,要算四杰也可以,不过这个人,平常不参加大家做诗,也没有参加诗社,但是她这方面很有才能,谁呀?妙玉,对了。她是出家人,所以我们没把她算在内,她做诗的机会也很少,但是她会做诗。因为有一次,晚上,她在水边走的时候,听到水边有两个人在那里联句。一个林黛玉,一个史湘云。一直联到"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她出来打断了,"别再写了,这个已经非常好了,再写下去也太悲凉了。"后来她把这个诗稿自己给续完。她从夜静到早上天明,第二天光明重来,按这个意思把诗一直写完,写得很不错,可见,她是会做诗的。作者也偶尔地给她露一下峥嵘,但我们一般来讲,不把她和三个人放在一起。

钗黛湘三个人,可以说做诗各有千秋。如果把大家一起做诗,当做比赛的话,她们每个人都拿过冠军,都有一块金牌。第一次,海棠诗社做诗,那么压倒群芳的是史湘云,不过史湘云还是后来的,史湘云没有做诗之前,大家评论,诗写得最好的是薛宝钗同林黛玉。薛宝钗有两句诗,的确写得不错:"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白海棠是很白的,所以讲它"淡"。这个合辩证法,艳的东西,不一定红的才是艳,淡到极点了,白的,才感到花更艳。也符合薛宝钗的气质。她为人就做得非常地淡,非常淡里面表现她的艳。后面"愁多焉得玉无痕",以玉来比白海棠,白海棠像玉一样,上面有露水,就像眼泪一样,你愁多了,上面当然也要有泪痕了。脂砚斋说,这话有点像讽刺二玉:贾宝玉同林黛玉,两个人愁太多了,动不动的话,总是哭哭啼啼,要闹啊。还有这个意味,写得不错。林黛玉呢,写得那是非常灵巧,看着她聪明机巧,写白海棠说:"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你看用"偷来""借得"写得很有风趣。实际就是讲它像梨花那么白,那么有风韵。又有梅花的精神,"借得一缕魂"这种措辞,看出她的巧。但这两句诗是借势的。我后面引了两句就是,卢梅坡的诗里面曾经写到,雪同梅花的比较:"梅须逊雪三分白"梅花比起雪来,没有雪白,比雪差三分,"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比起梅花来,梅花有一段香,雪没有。就是最后,雪同梅到底哪一个好,高下难分。这同林黛玉写的诗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有启发。这种不叫抄袭,这种叫借势。就是活学前人好的地方,能够借他的"势"。但是最后,迟到的史湘云又做了两首,大家一看的话,以为这两首诗,以为大家都做得差不多了,很多白海棠诗了,结果她做的诗,就得到了大家的赞赏。她的诗给人一种语言非常自然,清新洒脱的感觉。我这里引了一句,"也宜墙角也宜盆。"因为大家都押"盆"字韵,我觉得这句就是随口讲出来的,说这花好,种在盆里也好看,种在墙角也好看,这很像她的人生态度。在家里,她父母死后,人家待她不好,过得很苦,她也能适应,到贾府来了后,换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她也合适。一个人随处都能适应,这个意思放进去了。还有"自是霜娥偏爱冷","霜娥"是神女,是"青女",管霜雪的了,这里来比白海棠,但脂评说"不脱自己将来形状",史湘云后来的婚姻在人家看来是非常美满,丈夫也长得漂亮,有才有貌,忽然之间婚姻破裂了,一直到老,变成牛郎织女了,"白首双星",到白头,成为牛郎织女。"双星"两个字不是一对,而是对牛郎织女星的特别称呼。这种似谶式的句子还有"花因喜洁难寻偶",花因为喜欢洁难寻偶,在其他地方他(脂砚斋)曾经说"湘云是自爱所误"。这个我们没办法解释,因为我们看不到曹雪芹原来是怎么写的,反正他们夫妻两个人是分开的。有文章说,她的丈夫卫若兰怀疑史湘云和贾宝玉有什么关系,什么金麒麟从哪里来的?一下子两个人的关系就分开了。还有别的猜测,我们不去管它,反正她是自爱的。所以,用"喜洁难寻偶"这种话来写。但脂砚斋认为,就诗论诗,写得最好的是那一句,吟咏白海棠,"秋阴捧出何方雪"。我不知道在座的人,喜不喜欢写诗词,我看了这句,我也觉得写得真好。清初李玉写过一个戏剧叫《一捧雪》,但这个是形容一个玉杯,白玉的杯子像一捧雪一样,她这里拿来形容白海棠,既然讲雪那就是冬天,但白海棠开在秋天,秋阴之下是没有雪的,所以要用"何方",哪里来的雪呀?"何方"就是一个疑问,这个就比得很好,"秋阴捧出何方雪",所以脂砚斋说"压倒群芳,在此一句",脂砚斋也懂得诗的,把所有的人压倒的话,这个是根本,不是光弄巧,直接描写白海棠用一捧雪,一捧雪把它分开,就"捧出",什么地方捧出雪来?这个表示惊讶。那么史湘云第一了,她得金牌了。

但是拿菊花诗来说的话,十二首菊花诗,大家都做了很多。结果,林潇湘夺魁,冠军是林黛玉。当然史湘云的诗,薛宝钗的诗也写得很不错,从小说里去看,它都有评论,而且哪一句写得好,都有。但是特别写得好的,把林黛玉的一首《咏菊》诗给拿出来:"毫端运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写律诗,要和题目扣得紧。这两句里有没有"咏"?当然有"咏"。通过话来咏也可以,通过笔来咏也可以,通过口来咏也可以。有没有菊花?有。修辞方面是隐藏在那里的,"霜""月"都是秋天。特别是下面一句"口角噙香",吟出来的诗句非常好,可叫"口角噙香"。漂亮的女孩子,本来嘴巴就香,口角噙香,何况吟出香句来,如果嘴里再含一朵菊花的话,就更香了;对月而吟,这种用衬托的办法写菊的句子,的确写得非常漂亮。后面一联很自然,其实我也认为她写得非常好。甚至更能看出作者喜欢林黛玉:"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素秋心?""素怨""秋心"是互文。这个"素"字,不单单是平素的,"素怨"就是秋怨,素秋了。咏菊的意思都在里面了。自己写在了咏菊花诗里面有很多怨恨的寄托,自己自怜,满纸怨恨,有几个人能够懂得我的心情?"秋心"就是愁了。吴文英的词里面,宋代的人,"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心上面有秋天的"秋"字,就是"愁"字。我觉得这两句诗里面,仿佛听到了曹雪芹的声音。曹雪芹写"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对象不一样,"一把辛酸泪",它也有作者。但这里面好像从林黛玉诗里面,听到了曹雪芹题那个诗的回响,所以她诗得第一,那是毫无疑问的。

后来菊花诗做完了以后,贾宝玉又去做《螃蟹诗》,我看他是引诱人家写好诗,所以他也随便地写了一首,抛砖引玉,贾宝玉抛出一块砖头。林黛玉说,这种写法,我一百首都能写出来,随口就来了一首,当然写得也不好,随口出来。最后倒真的引出一块玉来,那是薛宝钗。全首诗讲螃蟹,但是从其中两句呢,在写《螃蟹诗》里面有所寄托。寄托什么呢?寄托人诡计多端,心事花样很多的人,横行霸道一时,最后被人家吃掉了,最后落得个悲惨下场,就像螃蟹一样。"眼前道路无经纬",螃蟹不是这样直着走的,它不知道经纬,不管纵横,横行一时。"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皮里春秋,过去讲,肚子里褒贬人,"春秋",用春秋笔法来褒贬人,不露声色地,肠子里鬼花样特别多,螃蟹里边花样是多,有黄的有黑的,是不是?它的皮里,就是壳里。"空黑黄",一个"空"字,说徒劳,因为你最后还不是被人家煮了吃掉了么?所以这一联对得也工。所以众人评:"这是食螃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是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曹雪芹放到这些地方来讽刺,让薛宝钗写得最好。薛宝钗对人情、对世故比较精通。读得书也多,学问也广博,看问题也看得深,城府也深,思考也深。所以她写出这样的诗来,不像林黛玉很单纯,不像史湘云这样随口的,她也不大讥讽的。这个地方,所以《螃蟹咏》又以这个为最好。本来《红楼梦》常常是以小来见大,以家喻国,他写的范围是一个家庭,实际上,常常发挥,让你想到一个国家。比如说"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你说这是管家务,办丧事,仅仅是这个意思啊?不是。她就像一个国家的宰相、国务院总理,处理很乱很乱的国事一样?有这种才能,这一点,小说最后都指出来了,叫"金紫万千谁治国"悬着金印,穿着紫袍的,万万千千个大官,哪一个能治好国家呢?"裙钗一二可齐家"姑娘一两个就可以把一个家庭弄好了。治家治国,小的地方同大的地方。他常常借小来见大。他说"这些小题目原是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这实际上也是曹雪芹《红楼梦》里面一个重要的特色。

我再举一个史湘云的。有一次开玩笑做谜语,有一次弄谜语给大家猜。大家猜不到。《点绛唇·耍的猴儿谜》:"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这一点不错,猴子是从野外捉来的,是从溪壑里捉来的,这是野外的,它离开野外以后,到红尘来游戏的。"真何趣"者,有什么趣味呢?让它带着帽子,穿着官服,沐猴如冠,这就是名,就是利,这是虚的。"后事终难继",人家还不懂,为什么叫"后事终难继"?史湘云解释,耍猴的猴子哪一个不是剁了尾巴去的?把尾巴剁掉,这就是"后事难继",但你说这首词的话,如果来讲贾宝玉,来讲贾府的话,合适不合适?《石头记》的石头,合适不合适?钟情溪壑分离,到红尘来游戏,来享受,有什么趣味呢?名利都是虚的,后事终难继,最后出家做和尚了,还继什么后事呢?所以作者写着写着,不再告诉你,谁写的诗本领更高一点,而只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气质,这是最重要的。所以你要说,林黛玉诗写得最好,也对,你说三个人都好,也对。

最后,我要来讲一讲,贾宝玉的诗才如何。是不是不如宝钗、黛玉、湘云呢?好像是如此。但这个话绝对不能说死。作者在描写贾宝玉和众姊妹在一起做诗,联句,带有比赛的性质。贾宝玉从来不争胜,不想跑得最快。他与这些姊妹相比总是处于下风,而且每次自己处于下风还特别高兴,最希望林黛玉能得第一。有时候李纨评还是薛宝钗的好,他就不高兴,"我看还是林妹妹的好",他自己认为,我是最差,但没关系。所以他一次也没获胜过,这是有原因的:一个呢,也符合贾宝玉性格的塑造,他在女儿们面前,在姊妹面前,从来喜欢"做小",不想逞强,不想比他们强。他这个不争。另外也就更突出这些女儿的聪明、有才,突出林黛玉才比宝玉还高,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元春叫大家做诗。元春省亲的时候,这就像皇帝叫臣子做应制诗一样的,一个一个叫大家都写首诗,题个匾,她来评好坏。但是她弟弟,她是特别喜欢的,别人做四句就够了,你要做八句,不是做一首,而要做四首。她认为最好的地方,比如说潇湘馆、比如说蘅芜院,后来的还有稻香村,这些地方都叫他每一处做一首诗。做得贾宝玉苦得不得了,最后林黛玉看不过了,就"作弊"了,最后一首没写完,就是那个稻香村。"杏帘在望"这首,她就写好以后,写小纸团里面,扔给他,结果他马上就抄进去,最后评下来,这首诗最好,所有诗里面这首诗最好。 "杏帘在望"后来就改为"稻香村"。"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格调老练,写的诗首联就是要拿这个题目,就要擒题目。她把这个题目分成两句,一气讲下来,讲得那么自然。"杏帘招客饮",酒旗在招客人,"在望有山庄",看上去"杏帘在望"四个字就做进去了。第二联"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这做得好不好?你说这两句里面,哪个是主语?哪个是谓语?没有的。没有动词、没有用形容词,全是名词放在一起,"菱荇鹅儿水",这个就是诗歌的特殊句法。你可以想像,鹅儿在那里戏水,水上面有菱荇,这些不要讲出来。就用"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也是这样,燕子在树里穿来穿去,把桑树、榆树的枝条来做自己的窝,回来做自己的燕窝,这些你自己去想像吧。它是这样的一种句法,这是特别地工整的句法。第三联和第二联,颔联同颈联,你们学写诗的人请注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变化。前面是严肃的话,后面就要嘻嘻哈哈。前面坐得一本正经,底下就要跑步。两联姿态要不一样,前面浓,底下就要淡。所以底下一联非常自然:"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这两句话就是一气而下,非常自然的,同上面的面目是改变了。同一个面目,你就是写诗,说明不大会写诗。可这首诗好在最后两联。稻香村那是一个景致,你不要以为这真是农村,贾宝玉早就讲过了,这个地方,水旁边没有山,什么都没有,这里忽然出来一片人为的农村,过去人为的也写,这里面没有人在种田耕地,也没有人在那里织布,只是一个景点而已。林黛玉就有这么聪明,不是这个是给元春看的吗?所以要颂圣,应制诗嘛,因此就说"盛事无饥馁",太平盛世,没人饿肚子了,"何须耕织忙",何必去耕织呢?到时候买就好了,粮食都吃不完。所以脂砚斋的批语就是这样"以幻入幻,顺水推舟",什么叫顺水推舟呢?就是大观园没有人耕作,就有景象摆在那里,人家种好的稻子,顺水推舟。所以"且不失应制",不失应制之体,因为写给元春看,不单单是个姐姐,她是贵妃,她是代表皇帝出来的,她让你写诗的话,你必须要以臣子态度对待皇帝一样,要歌颂太平盛世,所以说"盛事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所以元春看了也就特别高兴,觉得她弟弟这么聪明了,写出这么好的诗来,哪里知道是考试作弊。这个地方写林黛玉写绝了。林黛玉自己的诗当然做得也好,也聪明,但她把最好的诗写给她最心爱的人,为他出力,为知己出力的话,她写的诗写得特别的好。

是不是贾宝玉在姊妹在场的时候诗总是做不好呢?那也不一定,只要不是跟人家比赛,要把人家压下去的话,他照样做得好。比如有一次大家联句,最后统计下来,贾宝玉联的句子最少,所以他要受罚,罚什么呢?说栊翠庵的红梅花特别的好,叫贾宝玉到栊翠庵向妙玉去要那个。大家也看出来了,妙玉对宝玉特别的好,妙玉特别爱干净,刘姥姥吃过的杯子她马上要摔掉,给林黛玉、薛宝钗拿出来古董,而给贾宝玉吃的是她平时自己用的绿玉斗,当然也是好玩意儿。感情不一样,这写得很有分寸,很自然。妙玉这个人个性有些特别,但是挺可爱。叫他去,当初人家说得跟个人去,跟个人去就拿不回来了,就让贾宝玉一个人去,而且拿回来以后,还要做首诗:《访妙玉乞红梅》,讨红梅,而且诗要做得快,我在这里敲鼓,史湘云说,我三通鼓后,你诗没做好的话要罚酒。结果这次他最高兴自己去妙玉那里去乞红梅花。这个任务并不重,而且她肯定会给他的,而且要写他这个经历,他而且讲了,你们不要给我限韵,不要给我限题目。因为前面比赛都有题目,限韵。让我自己来做,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好,让他自己做。这也写宝玉不喜欢受人为格律的束缚。做出来的诗,的确写得很好,而且也很快。"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你看,前边两句,就像史湘云的那种洒脱,随便写出的。本来要喝酒的,酒还没有开始,句子还没有想好,"未裁"就是未来的"未",就叫我到栊翠庵去采梅花了。"寻春问腊到蓬莱"这个代词了,"春"点红,"腊"点梅花,"寻春问腊"就是去要红梅花,"到蓬莱",你看,到仙境去了,指代得好啊。栊翠庵,妙玉是出家人,是仙境。底下这个非常幽默,非常恰当:"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这都能想得出来。把妙玉比为观音大士,观音大士手里拿着一个瓶,瓶里面是甘露,洒一点甘露,底下就下雨了,甘露水。我并不来求你观音大士瓶中的甘露,什么宝贝,不是的。又把她比为嫦娥,嫦娥也是离家的,也是独居的。"槛外梅",栏杆外面的梅,妙玉就自称槛外人,人家叫宝玉,你就称"槛内人",我到你槛外来摘你的梅花,这个地方把梅花的梅点出来了,上面都是指代。所以这四句,一气下来的话,很自然,但是这个比喻,都是恰当地比喻妙玉的身份。前面写得这么流畅,第三联就要变化了。要看他锤炼的功夫了。你看"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离尘就是去,自己在尘世间,离开尘世间到你栊翠庵去,到你仙境去,这叫离尘。"入世"是回来,从仙境回来。两句,把回来写在前面,我回来的时候,我挑了红雪来。把红梅花用红雪来比喻,用冷来比喻。"冷挑红雪去",我回到家的时候,回来的时候,把栊翠庵的红梅采了去了。当我来的时候呢,到你栊翠庵的时候,是来割你的紫云,"香割紫云",用香和紫云来代替红梅。李贺有诗"踏天磨刀割紫云",他把紫云代替紫色的石头,做砚台用的,这里用在这里,用梅花、红梅花,这个也用得很好。你看句法上面,这个不是一种很自然的句法,是一种锤炼的句法,是诗歌特殊的表现形式,所以和上面一联面貌就不一样了。这有变化,这就是写诗,善于写诗的人,会写。我回去,带来红梅花,我上你们这里来,是来采红梅花的。就是讲这个,但是用"冷"用"香",用"红雪"用"紫云"来比喻红梅花,这个句子是非常讲究修辞锤炼的。"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一来一回,人家冻得不得了,冷起来的时候,肩膀会耸起来的,耸起来的时候就叫槎枒。这是用苏轼的诗,冷天的时候,耸着肩,他是诗人嘛。谁会可怜我跑来跑去呀?这么冷的天气呀,回到家的时候,我衣服上还有栊翠庵的青苔在那里,或者说,我回来的时候,还想着栊翠庵清幽的环境。"苔"代表清幽的环境。"沾佛院苔",这个好像没人说过。像这样的诗,贾宝玉在人家罚他的时候,他写出来了,而且写得非常非常漂亮。

比如说,贾宝玉游园题潇湘馆"有凤来仪" 潇湘馆的两句诗:"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这个写潇湘馆的特点写得很好。竹子很多,所以房间里面就有绿色的影子,"宝鼎"就是指茶壶、茶炉子,"茶闲"了以后,就是茶不煮了,茶不煮了好像还在冒烟,绿的,为什么呢?因为竹子的绿色透进来,看上去仿佛有绿烟。有竹子的潇湘馆感觉到特别地凉爽,有竹影嘛。所以"幽窗棋罢"在幽窗里下棋,下完的时候指犹凉。下棋的时候,指头伸在那里下棋的话,那当然天气冷的时候是凉的,但是棋不下了,还感觉到凉。"茶、棋",这个生活同她的环境配得非常非常好。再比如,他题《沁芳》泉水那一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题诗,修辞上面你讲水的话,往往就不能把"水"字用进去。他这里面,水实在都已经写了。"绕堤""隔岸"那不是写水吗?"三篙"连水的深度都写出来了,"一脉"是水的样子,都写出来了。实际上说,这个堤旁边都是柳树,把杨柳树的绿和水的绿联在一起。绕堤的柳借给它,三篙水,成了一个翠的颜色。你看这个诗写得漂亮吧。"隔岸花"隔岸两边都是花,分给它一脉香,这个水都是香味的,一脉水。像这样漂亮的句子,越在贾政板着面孔要骂他的时候,他就越写出来。你说贾宝玉的诗写得怎么样?最好的诗也是贾宝玉写的,特别是等到他有真情实感愤慨的时候写的诗,那更加不是一般人写得出来的。讲得有不妥当的地方、错的地方,请大家批评。

蔡义江,1943年生,浙江宁波人。毕业于前浙江师范学院(后称杭州大学,现改浙江大学)。现任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典文学普及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等。是六届、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78年借调至京,筹创《红楼梦学刊》,成立红学会。1986年,正式调京,任民革中央常委、宣传部部长,创办团结出版社,兼任社长、总编辑及《团结》主编,兼教于京杭高校。在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唐宋诗词、红学研究方面成绩卓著。

出版的主要著作有:《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论红楼梦佚稿》、《红楼梦》校注、《蔡义江论红楼梦》、《红楼梦丛书全编》、《稼轩长短句编年》、《香港上海书局》、《清代文学概论》(日本每日交流社)、《宋诗精华录》注释、《宋词三百首》详析(台湾建宏书局)等。专著和论文曾多次获国家、省、市社科优秀成果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红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参考资料

  1. 蔡义江点评红楼梦 . 豆瓣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