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植群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10月7日) |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10月7日) |
蔡植群,出生1948年,潮劇名小生。潮劇"群派"代表人,稱為"群腔"。國家二級演員。1961年考入澄海戲曲學習班。從戲曲班到怡香劇團,從文宣隊到澄海潮劇團,先後主演了60多個劇目。自1987年至今,連續三屆當選為澄海市人大代表,為汕頭市第九屆人大代表。
目錄
人物經歷
蔡植群生於1948年,自1961年考入澄海戲曲學習班,從藝近四十載。他扮演的林沖、呂蒙正、唐太宗、龍光華和張遠,都是觀眾所熟悉的人物。少年時,蔡植群原有一付好嗓子,但由於不懂掌握運氣技巧,結果把嗓子"嚷"壞了。進團後,蔡植群竟從小生變成跑龍套。
戲曲是一間綜合藝術,聲腔是每個演員的根本。蔡植群由於聲帶嘶啞,萬分苦惱。不干吧,確實離不開他熱愛的藝術;繼續干吧,怎樣才能把聲帶治好。苦惱,頹喪,仿惶籠罩着當時尚還年輕的蔡植群。但事業心終究戰輸了曾經退怯的信念。在老師、同行的支持下,蔡植群決心摸索一條適合自己的唱腔之路。
20世紀60年代中期,潮劇界曾掀起一股學習京劇的熱潮。潮劇演員唱京劇,看來有點不可思議。但事物總有它的兩面性。作為一個易於接受新事物的青年演員,蔡植群倒從學習京劇中意外地發覺京劇拖腔顫音,婉轉而富於韻味,更能抒發人物情感。嗣後,蔡植群又從報上看到介紹著名潮劇演員范澤華如何在失聲之後,經過勤學苦練,形成了渾厚、圓潤、委婉、深沉的唱腔特點,使蔡植群受到啟發,增強了探索的信心。
自此。蔡植群更自覺練功,偶有空暇便"啊啊--"不止,"咦嗚--"不停,刻苦學習京劇顫音技巧,細心揣摩范澤華的低回委婉行腔。同時,身旁的一架收音機,每到潮曲節目時間,便扭開聆聽,以期博採別人唱工的所長。"寶劍鋒從磨礪出"',經過多年的刻苦鑽研,不懈探索,蔡植群終於"因聲制宜",練成了自己唱腔特點:着力於咬字吐音,注重於行腔流暢。聲不亢而富韻味,音雖渾而具情感,拖腔婉轉,倚麗深情,成為潮劇藝苑中獨具一格的"大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