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木
蕉木(学名:Oncodostigma hainanense (Merr.) Tsiang et P. T. Li)是番荔枝科蕉木属植物,常绿乔木,高达16米,胸径达50厘米;小枝、小苞片、花梗、萼片外面、外轮花瓣两面、内轮花瓣外面和果实均被锈色柔毛。叶薄纸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花黄绿色,直径约1.5厘米,1-2朵腋生或腋外生;花梗长6-7毫米,基部有小苞片。果长圆筒状或倒卵状,长2-5厘米,直径2-2.5厘米;种子棕黄色,斜四方形,长16毫米;胚小,直立,基生,狭长圆形,长5毫米。花期4-12月,果期冬季至翌年春季。
分布于中国海南和广西。生长于山谷水旁密林中。
蕉木属在中国仅此一种,对研究中国热带植物区系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木材坚实,适于做家具、器具、体育器材、模县等,造林的经济价值也较高。
- 中文名:蕉木
- 学 名:Oncodostigma hainanense (Merr.) Tsiang et P. T. Li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毛茛目
- 科:番荔枝科
- 族:番荔枝族
- 亚 族:木瓣树亚族
- 属:蕉木属
- 种:蕉木
- 命名者及年代:(Merr.) Tsiang et P. T. Li,1923
目录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16米,胸径达50厘米;小枝、小苞片、花梗、萼片外面、外轮花瓣两面、内轮花瓣外面和果实均被锈色柔毛。叶薄纸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10厘米,宽2-3.5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圆形,除叶柄和叶脉被柔毛外无毛;中脉上面凹陷,下面凸起,侧脉每边6-10条,斜升,未达叶缘网结,上面扁平,下面凸起;叶柄长4-5毫米。
花黄绿色,直径约1.5厘米,1-2朵腋生或腋外生;花梗长6-7毫米,基部有小苞片;小苞片卵圆形,长2-4毫米;萼片卵圆状三角形,长和宽4-5毫米,顶端钝;外轮花瓣长卵圆形,长14-17毫米,宽10-11毫米,内轮花瓣略厚而短,长14毫米,宽8-9毫米;雄蕊长2毫米;心皮长圆形,密被长柔毛,柱头棍棒状,直立,基部缢缩,顶端全缘,被疏短柔毛。果长圆筒状或倒卵状,长2-5厘米,直径2-2.5厘米,外果皮有凸起纵脊,种子间有缢纹;种子棕黄色,斜四方形,长16毫米;胚小,直立,基生,狭长圆形,长5毫米。花期4-12月,果期冬季至翌年春季。[1]
主要价值
研究:蕉木是中国特有种,也是蕉木属分布至中国惟一的一种,对研究番荔枝科的植物区系以及研究中国热带植物的种属,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经济:木材坚实,适于做家具、器具、体育器材、模县等,造林的经济价值也较高。
保护级别
保护现状:蕉木是稀有濒危种,中国国家Ⅱ级保护植物。
保护措施:分布区内已建立了一些自然保护区,如中国海南尖峰岭和坝王岭,应注意加强管理。海南崖县过岭附近低丘沟谷林中有一株大树,应指定当地有关部门加以保护。有关植物园、树木园应进行引种栽培试验,确实保护好这一重要种质资源。 该种在中国大陆分布的范围极狭窄,中国广西境内是大陆仅有的几个分布点,资源很稀少,应进行调查登记,宣传树种知识,以免群众当作一般杂木砍去。同时在资源较多的地块,划定保护区,适当砍去周围杂木,促进天然更新。
生长环境
生长于山谷水旁密林中。蕉木为典型热带树种,分布区年平均温22℃以上,最冷月平均温13℃以上,极端最低温在0℃以上;最热月平均温各地基本接近,约为28℃。分布区的年降雨量除龙州、宁明较低,约为1300毫米,其余地区多在1600毫米以上。喜髙温高湿气候,不耐寒冷。喜荫,能耐荫蔽,常为热带雨林中的二层林冠或分布于林间的山谷地、溪边。附光充足的裸露地少见。喜肥沃湿润的赤红壤至砖红壤,pH值为4.5-5.5。干旱贫瘠地及石灰岩山地木见分布。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海南(三亚市的过岭、琼中县的黎母山、吕江县的坝王岭、乐东县的尖峰岭等)和广西(合浦、龙州、宁明),曾在海南的东方、白沙、陵水、保亭、万宁、琼海等县有分布记载,由于人为的干扰,分布范围日渐缩小。龙州是分布的最北缘,分布区地理位置约为北纬18.3°-22.4°,东经106.9°-110.3°。
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花果期较长,花期为4-12月,果期为头年10月至次年3月,果实采集后,堆放于室内,待果皮软熟后,装入筐内,混沙子搓擦,再置水冲淘搓洗去果皮等杂质,得出净种。种子忌失水,不能日晒或裸露存放,冬季釆集的种子,龙州等气温较低地,不宜随采随播,需混湿润沙贮藏催芽,春季采集的种子,可以随采随播种,种子发芽时气温需在22℃以上,一般发芽率为50%左右。苗期需遮荫防晒,育1年生苗出圃,宜在疏林庇荫下种植,荒山及裸露地不宜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