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
蕨(學名:Pteridium aquilinum (L.) Kuhn var. latiusculum (Desv.) Underw.ex Heller)是蕨科蕨屬歐洲蕨的一個變種,植株高可達1米。根狀莖長而橫走,密被銹黃色柔毛,以後逐漸脫落。葉遠生;柄長20-80厘米,基部粗3-6毫米,褐棕色或棕禾稈色,略有光澤,光滑,上面有淺縱溝1條。葉干後近革質或革質,暗綠色,上面無毛,下面在裂片主脈上多少被棕色或灰白色的疏毛或近無毛。葉軸及羽軸均光滑,小羽軸上面光滑,下面被疏毛,少有密毛,各回羽軸上面均有深縱溝1條,溝內無毛。
分布於中國各地,但主要產於長江流域及以北地區,亞熱帶地區也有分布;也廣布於世界其他熱帶及溫帶地區。生長於海拔200-830米的山地陽坡及森林邊緣陽光充足的地方。
該種根狀莖提取的澱粉稱蕨粉,供食用,根狀莖的纖維可制繩纜,能耐水濕,嫩葉可食,稱蕨菜;全株均入藥,驅風濕、利尿、解熱,又可作驅蟲劑。
目錄
形態特徵
植株高可達1米。根狀莖長而橫走,密被銹黃色柔毛,以後逐漸脫落。葉遠生;柄長20-80厘米,基部粗3-6毫米,褐棕色或棕禾稈色,略有光澤,光滑,上面有淺縱溝1條;葉片闊三角形或長圓三角形,長30-60厘米,寬20-4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楔形,三回羽狀;羽片4-6對,對生或近對生,斜展,基部一對最大(向上幾對略變小),三角形,長15-25厘米,寬14-18厘米,柄長約3-5厘米,二回羽狀;小羽片約10對,互生,斜展,披針形,長6-10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尾狀漸尖(尾尖頭的基部略呈楔形收縮),基部近平截,具短柄,一回羽狀;裂片10-15對,平展,彼此接近,長圓形,長約14毫米,寬約5毫米,鈍頭或近圓頭,基部不與小羽軸合生,分離,全緣;中部以上的羽片逐漸變為一回羽狀,長圓披針形,基部較寬,對稱,先端尾狀,小羽片與下部羽片的裂片同形,部分小羽片的下部具1-3對淺裂片或邊緣具波狀圓齒。葉脈稠密,僅下面明顯。
葉干後近革質或革質,暗綠色,上面無毛,下面在裂片主脈上多少被棕色或灰白色的疏毛或近無毛。葉軸及羽軸均光滑,小羽軸上面光滑,下面被疏毛,少有密毛,各回羽軸上面均有深縱溝1條,溝內無毛。染色體2n=104。
生長環境
蕨生長於海拔200-830米的山地陽坡及森林邊緣陽光充足的地方 。耐高溫也耐低溫,32℃仍能生長,-35℃下根莖能安全越冬。在地溫12℃,氣溫15℃時候嫩莖葉片開始迅速生長。蕨菜的抗逆性很強,適應性很廣,喜歡濕潤、涼爽的氣候條件,要求有機質豐富、土層深厚、排水良好、植被覆蓋率高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蕨菜葉芽、嫩莖營養豐富,富含人體需要的多種維生素,蕨菜每100克鮮品含蛋白質0.43克、脂肪0.39克、糖類3.6克、有機酸0.45克等。蕨菜的食用部分是未展開的幼嫩莖葉,常常利用鮮品和干製品炒菜做湯,蕨菜食用前經沸水燙後,再浸入涼水中除去異味,便可食用。經處理的蕨菜口感清香滑潤,再拌以佐料,清涼爽口,是典型的綠色食品。蕨菜的根狀莖含有35-40%澱粉,可提取蕨粉為滋補食品。蕨的根莖還可供藥用,具有清熱、滑腸、降氣、化痰、治食嗝、氣嗝、腸風熱毒、舒筋活絡等功效。[1]
物種危害
多年生雜草。發生與危害孢子繁殖。林緣或山地陽坡。生長於桑園、茶園、膠園、山林、草地,為常見雜草,發生量大,危害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