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根
蕨根為鳳尾蕨科植物蕨的根莖,在秋、冬採集"蕨"的根部,洗淨、曬乾,即為蕨根。蕨根可入藥,亦稱「蕨雞根」;蕨根磨成粉後,可做成各類菜餚,沒有保健作用。建議別吃這類食物。直接食用副作用很大,對身體害大於益。食用後易煩躁、頭痛、喉嚨不適、腸胃不適,舊傷不適,引起筋骨疼痛,長期食用有可能引起神經系統的自我控制能力下降。特別對有風濕類疾病的影響更大,醫書介紹可以利尿,但是這個利尿有所不同,它不是增加腸胃對水分的吸收功能,而是降低神經系統對泌尿系統的控制能力,應該歸類於尿頻,因此最大的副作用在於對神經系統的弱化,容易引起尿床、遺精,長期食用可能引起精神不正常。[1]
目錄
植物形態
蕨,多年生草本。根莖長,粗壯,匍匐,地下,被茸毛。葉柄疏生,粗壯直立,長30-10Ocm,裸淨,褐色或稈黃色,葉呈三角形或闊披針形,革質,3回羽狀複葉,長30-100cm,寬20-60cm。
羽片頂端不分裂,其下羽狀分裂,下部羽狀複葉,在最下部最大;小羽片線形、披針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長1-2.5cm,寬3-5mm,多數,密集;葉軸裸淨;葉脈多數,密集,通常叉狀分核,中脈被毛。孢子囊群沿葉緣着生,呈連續長線形,囊群蓋線形,有變質的葉緣反折而成的假蓋。
-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00-1200m的山地林緣、林下草地及向陽山坡。
- 資源分布:廣布全國各地。
- 性味甘;寒;無毒
- 歸經肺;肝;脾;大腸經
-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平肝安神;解毒消腫。主發熱;咽喉腫痛;腹瀉;痢疾;黃疸;白帶;高血壓;頭昏失眠;風濕痹痛;痔瘡;脫肛;濕疹;燙傷;蛇蟲咬傷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研粉或炙灰調敷。
注意不宜多服,久服。[2]
作用
- 治白帶:蕨根、白雞冠花、白茶花,煎服。(《四川中藥志》)
- 治泄痢腹痛:蕨粉三至四兩。先用冷水少許調勻,加紅糖,開水沖服。(《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 治發熱不退:鮮蕨根一至二兩。水煎服。(《浙江天日山藥植志》)
- 治濕疹:先將患處用水灑洗淨,以蕨粉撒上或以甘油調擦。(《草醫草藥簡便驗方匯編》)
《綱目》:燒灰油調,敷蛇螩傷。
《分類草藥性》:治女子紅崩白帶,男子咳嗽。
《嶺南採藥錄》:為退熱藥。治黃疸,療癰腫風痛,目痛,治咽喉熱症,傷寒溫病。
《廣州植物志》:驅風濕,利尿,解熱。治脫肛,又可驅蟲。
《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健脾胃,除煩躁,安五臟,治白帶。
《吉林中草藥》:解熱,利尿,益氣,養陰。治高熱神昏,五臟虛損,氣滯經絡,筋骨疼痛。
食用價值
採摘的新鮮蕨根,磨粉後即為蕨根粉,是一種天然的食品。蕨根粉中含有各種天然色素、礦物質和其他成分,特別是含有較多的類黃酮等抗氧化成分,口感很好。蕨根粉可再製成蕨根粉絲、寬粉等,可以做成各種美味佳肴,可飽口福。
由於副作用極大,建議避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