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蕨 - 蕨

川南地区称本种为"米蕨",据说它的淀粉质量不如毛轴蕨Pteridium revolutum(Bl.)Nakai的好。本种根状茎提取的淀粉称蕨粉,供食用,根状茎的纤维可制绳缆,能耐水湿,嫩叶可食,称蕨菜;全株均入药,驱风湿、利尿、解热。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蕨(变种)

别称; 米蕨

产地; 全国各地

模式标本; 采自加拿大纽芬兰和St. Pierre

“释名”鳖。

时珍曰∶《尔雅》云∶蕨,鳖也。菜名。陆佃《埤雅》云∶蕨初生无叶,状如雀足之拳 ,又如人足之蹶,故谓之蕨。周秦曰蕨,齐鲁曰鳖,初生亦类鳖脚故也。其苗谓之蕨萁。

“集解”藏器曰∶蕨生山间。根如紫草。人采茹食之。

时珍曰∶蕨,处处山中有之。二、三月生芽,拳曲状如小儿拳。长则展开如凤尾,高三 、四尺。

其茎嫩时采取,以灰汤煮去涎滑,晒干作蔬,味甘滑,亦可醋食。其根紫色,皮内有白 粉,捣烂,再三洗澄。取粉作 KT ,荡皮作线食之,色淡紫,而甚滑美也。野人饥年掘 取,治造不精,聊以救荒,味即不佳耳。《诗》云∶陟彼南山,言采其蕨。陆玑谓其可以供 祭,故采之。然则蕨之为用,不独救荒而已。一种紫萁,似蕨有花而味苦,谓之迷蕨,初生 亦可食,《尔雅》谓之月尔,《三苍》谓之紫蕨。郭璞云∶花繁曰尔。紫蕨拳曲繁盛,故有月 尔之名。

“气味”甘,寒,滑,无毒。诜曰∶久食,令人目暗、鼻塞、发落。又冷气人食之,多 腹胀。小儿食之,脚弱不能行。 思邈曰∶久食成瘕。

“主治”去暴热,利水道,令人睡(藏器)。补五脏不足,气壅经络筋骨间,毒瓦斯(孟 诜)。根烧灰油调,敷蛇、KT 伤(时珍。KT 音萧,虫名)。

“发明”藏器曰∶多食消阳气,故令人睡、弱人脚。四皓食芝而寿,夷齐食蕨而夭,固 非良物。干宝《搜神记》云∶郗鉴镇丹徒,二月出猎。有甲士折蕨一枝,食之,觉心中淡淡 成疾。后吐一小蛇,悬屋前,渐干成蕨。遂明此物不可生食也。

时珍曰∶蕨之无益,为其性冷而滑,能利水道,泄阳气,降而不升,耗人真元也。四皓 采芝而心逸,夷齐采蕨而心忧,其寿其夭,于蕨何与焉?陈公之言,可谓迂哉。然饥人濒死, 赖蕨延活,又不无济世之功。

“附方”新一。

肠风热毒∶蕨菜花焙,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圣惠》)

形态特征

植株高可达1米。根状茎长而横走,密被锈黄色柔毛,以后逐渐脱落。

叶远生;柄长20-80厘米,基部粗3-6毫米,褐棕色或棕禾秆色,略有光泽,光滑,上面有浅纵沟1条;叶片阔三角形或长圆三角形,长30-60厘米,宽20-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楔形,三回羽状;羽片4-6对,对生或近对生,斜展,基部一对最大(向上几对略变小),三角形,长15-25厘米,宽14-18厘米,柄长约3-5厘米,二回羽状;小羽片约10对,互生,斜展,披针形,长6-10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尾状渐尖(尾尖头的基部略呈楔形收缩),基部近平截,具短柄,一回羽状;裂片10-15对,平展,彼此接近,长圆形,长约14毫米,宽约5毫米,钝头或近圆头,基部不与小羽轴合生,分离,全缘;中部以上的羽片逐渐变为一回羽状,长圆披针形,基部较宽,对称,先端尾状,小羽片与下部羽片的裂片同形,部分小羽片的下部具1-3对浅裂片或边缘具波状圆齿。叶脉稠密,仅下面明显。叶干后近革质或革质,暗绿色,上面无毛,下面在裂片主脉上多少被棕色或灰白色的疏毛或近无毛。

叶轴及羽轴均光滑,小羽轴上面光滑,下面被疏毛,少有密毛(f. pubescens),各回羽轴上面均有深纵沟1条,沟内无毛。染色体2n=104。

生长环境

生长在海拔200-830米的山地阳坡及森林边缘阳光充足的地方。

分布范围

产自全国各地,但主要产于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亚热带地区也有分布。也广布于世界其他热带及温带地区。模式标本采自加拿大纽芬兰和St. Pierre。

主要价值

本种根状茎提取的淀粉称蕨粉,供食用,根状茎的纤维可制绳缆,能耐水湿,嫩叶可食,称蕨菜;全株均入药,驱风湿、利尿、解热,又可作驱虫剂。

川南地区称本种为"米蕨",据说它的淀粉质量不如毛轴蕨Pteridium revolutum(Bl.)Nakai的好[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