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颯
蕭颯(1953年3月4日-),原名蕭慶餘,台灣知名小說家。她早期的許多作品都被拍成電影,如《我兒漢生》(1979年聯合報文學獎短篇小說獎第二獎)、《霞飛之家》(1980年聯合報文學獎中篇小說獎,電影《我這樣過了一生》的原著)、《小鎮醫生的愛情》、《唯良的愛》(改編為電影《我的愛》)。一般來說,她的作品被歸於台灣女性文學。
蕭颯,畢於臺北女師專。十六歲開始小說創作,十七歲即結集短篇小說選「長堤」,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推薦獎及中興文藝獎。民國六十五年後再度拾筆寫作,作品多發表於各大報副刊及文學雜誌。《我兒漢生》、《我這樣過了一生》、《唯良的愛》等小說多部被改編拍成電影,並曾獲金馬獎改編劇本獎。作品層面甚廣,發掘人性、描繪人生,深獲各界肯定,被譽為文壇才女[1]。
暌違20年,女作家蕭颯再推長篇小說《逆光的臺北》,從一位20年執著尋找初戀男友的女主角寫起,藉由她追愛的腳步,看20年台北城的轉變。
對於前夫張毅與楊惠姍當年的外遇和婚變,蕭颯侃侃而談,「我和前夫多年前已化解恩怨,並非外界認為水火不容,這也是歲月輾轉,不再執著的結果。」
蕭颯,作品多部改編為電影,著有《死了一個國中女生之後》、《少年阿辛》、《小鎮醫生的愛情》等小說。其中《我兒漢生》冷靜犀利,備受讚譽。她寫女性婚姻與外遇的《走過從前》、《單身薏惠》叫好又叫座,建構極具個人特色的寫實風格。
30多年前,張毅、蕭颯與楊惠姍的三角戀轟動一時,當年蕭颯編劇,張毅導戲,楊惠姍是擔任女主角,楊惠姍後來愛上張毅,1986年,蕭颯在報紙發表〈給前夫的一封信〉揭露楊惠姍介入她與張毅婚姻,震驚影壇與文壇。此後,張毅與楊惠姍退出影壇,投入琉璃創作並成立琉璃工房,蕭颯則投入教職與寫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