薃侯
薃侯别名莎随、薃侯、莎、地毛、回头青、野韭菜、隔夜抽、地沟草、小三棱、米珠子、缩缩草、地贯草、猪鬃草、地糕草、吊马棕、土香草、猪毛青、三棱草。
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茎叶。具有行气开郁,祛风止痒,宽胸利痰之功效。
常用于胸闷不舒,风疹瘙痒,痈疮肿毒。[1]
目录
植物形态
莎草多年生草本。匍匐根茎长,高15-95cm,先端具肥大纺锤形的块茎,外皮紫褐色,有棕毛或黑褐色的毛状物。
茎高15~95厘米,茎直立,锐三棱形,基部呈块茎状。叶窄线形,短于秆,叶片线形,宽2~5毫米;鞘棕色,常裂成纤维状。
莎草叶状长20-60cm,苞片2~5;长侧枝聚伞花序简单或复出,辐射枝3~10:
穗状花序轮廓为陀螺形;小穗3~10,线形,长1~3厘米,具花8~28朵:
小穗轴具较宽的、白色透明的翅;鳞片覆瓦状排列,膜质,卵形或长圆状卵形,
长约3毫米,中间绿色,两侧紫红色或红棕色,具脉5~7条;雄蕊3,药线形;
花柱长,柱头3。小坚果长圆状倒卵形。
三棱状。花期5-8月,果期7-11月。[2]
生长环境
莎草生于山坡草地、耕地、多生长在潮湿处或沼泽地、山谷的疏密林下或灌木丛中、河边、路边的阴处或水边的阳处,海拔250-1800米。
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等地。
主治
莎草主治行气开郁;祛风止痒;宽胞利痰。主胸闷不舒;风疹瘙痒;痈伴随肿毒。[3]
相关配伍
- 治痈疽肿毒:鲜莎草洗净,捣烂敷患处。
- 治水肿、小便短少:鲜莎草捣烂,贴涌泉、关元穴。
- 治皮肤瘙痒,遍体生风:取(莎草)苗一握。煎汤浴之,立效。
- 治利胸膈,降痰热,煎饮散气郁。
栽培技术
- 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和潮湿环境,耐寒。宜选疏松的砂培土栽培为宜。
- 种子繁殖:4月育苗,按行距5-8cm开浅沟条播上覆一层薄细土。苗高10cm左右,即可按行株距20cm×15cm移植入大田,栽后及时浇水。
- 分株繁殖:时春,将植株挖起穴栽,每穴栽2株,行株距20cm×15cm,栽后浇水。
- 田间管理,移植成活后应松土除草,追肥,雨季排除积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