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收
薛收(591-624),字伯褒,蒲州汾陰(今山西萬榮縣西南)人,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隋內史侍郎薛道衡之子。[1]
因父親被隋煬帝縊死,遂不仕隋,投奔李淵。後被房玄齡薦入秦王府,授為主簿。武德四年(621年),隨李世民討王世充,力排眾議,建議分兵圍困洛陽,另外派兵狙擊竇建德。最終王世充與竇建德同時被擒。後以平劉黑闥之功封汾陰縣男。武德七年(624年),授天策府記室參軍,不久卒。貞觀七年(633年),追贈定州刺史。高宗即位後,陪葬昭陵。
目錄
生平
薛收生父薛道衡,為隋內史侍郎,侄子為薛元敬。他自幼過繼給本家薛孺。薛孺工文史,生性正直,仕於隋,為官清廉。薛收從小受家庭的薰陶和教育,孝於父母,刻苦治學,12歲已能文。薛收的生父辭道衡因奏對不稱旨,被隋煬帝賜死,天下稱冤,薛收也因此不仕於隋。
隋末李淵從太原起兵後,薛收入首陽山,聚集人馬,準備響應。但:事情被蒲州通守堯君素知曉。堯君素因薛收是著名孝子,就將薛收生母囚禁起來招安他,這樣,薛收被迫回城。不久,堯君素想投靠王世充,薛收不願隨從,就潛逃出來,投奔李淵。 薛收歸李淵後,受到其部屬房玄齡的賞識,而把他捱薦給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召見薛收,詢問時政,薛收陳說天下大勢,很合李世民的心意,於是李世民授他為秦王府上簿,兼陝東道大行台金部郎中。當時群雄相爭,李世民經常南征北伐,有關軍事民政的檄文布告,大多出自薛收的手筆。薛收為文敏速,似有成竹在胸,馬上寫來,並無改動之處。
唐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率軍討伐占據洛陽的王世充,至時,活動於今河北地區的竇建德率軍前夾救援,一時形勢緊張,李世民部將紛紛勸其退軍。但薛收獨排眾議,建議李世民一鼓作氣,消滅王、竇兩軍。李世民采鈉了他的建議,擊敗了竇建德和王世充,並把他們擒獲。之後,李世民入洛陽,看到隋朝的宮室非常奢華,不禁感嘆,薛收又乘機援引前朝奢敗儉興的事例諫勸李世民,很為李世民所讚賞,及回師長安,李世民拜封薛收為天策府記室參軍。不久,薛收又跟從李世民平劉黑闥,以功封汾陰縣男。平時,薛收也非常盡責,李世民一度經常遊獵,薛收上 書諫止,被李世民視為知己,並賜黃金400斤。 唐初虞世南長於文辭,李世民初授天策上將、尚書今時,曾分別讓虞世南與薛收作謙讓表,李世民比較之下竟採用了薛收所作。
武德七年(624年),薛收病,李世民遣使問候,不絕於道,還命人用轎把他抬來,親自為他披衣,與他敘談往事。對此,薛收感動地流淚。不久,薛收病逝,年僅33歲。
薛收死後,李世民痛哭—場,又給他的族兄於薛元敬去信表示慰撫,遣使弔祭,贈帛300段。後來,李世民為其府屬十八學士圖像時,曾感嘆薛收早死,不得列於其間。李世民即位後,又對房玄齡說:「薛收若在,朕當以中書令處之。」貞觀七年(633年)又追贈他為定州刺史。唐高宗即位後,又追贈他為太常卿,陪葬昭陵。[2]
參考資料
- ↑ 薛收. [2019-03-17].
- ↑ 【http://ren.bytravel.cn/history/xueshou.html 薛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