薺菜花
薺菜花
中藥名。為十字花科薺屬植物薺菜Capsellae bursa-pastoris(L.)Medic.的花序。全國各地均有分布或栽培。 具有涼血止血,清熱利濕之功效。主治崩漏,尿血,吐血,咯血,衄血,小兒乳積,痢疾,赤白帶下。
基本信息
- 中藥名稱:薺菜花
- 界:植物界
- 屬:薺屬
- 種:薺菜
- 目:罌粟目
- 科:十字花科
- 採收時間:4-5月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用 量:內服:煎湯,10-15g;或研末
- 毒 性:無毒《履巉岩本草》
- 分布區域:全國各地均有分布或栽培
由來
古時候,每年農曆三月初三,人們還要到河邊去野餐。有的將酒杯投入緩水中,讓酒杯隨流而下,
下游不遠處等候的人則將酒杯從水中拾起,然後一飲而盡,這叫「曲水流觴」;有的將煮熟的禽蛋,投入水中,
像酒杯那樣在水中順流而下,等候在下游的人們則將禽蛋從水中取出,然後剝而食之,這叫「曲水浮素卵」;
有的則將紅棗投入水池中,然後照禽蛋的方式那樣將紅棗拾食,這叫「曲水浮絳棗」。
這種習俗,在至今我國一些地區和少數民族中流行。壯族、侗族等兄弟民族,三月三還有吃彩蛋的習俗 。 [1]
農曆三月三又稱「三月三歌節」或「三月歌圩」,是壯族的傳統歌節。關於歌圩節的來歷,壯族民間有許多優美動人的傳說。
一說,
古代有一對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經常唱山歌來表達相互的愛慕之情。但由於封建禮教的束縛,使他倆不能結為夫妻,
於是他們絕望地雙雙殉情身亡。人們為了紀念這對情侶,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二說,
在唐代,壯族出了一個歌仙,名叫「劉三姐」。她聰明過人,經常用山歌歌頌勞動和愛情,揭露財主們的罪惡,
財主們對她又恨又怕,因此一年的三月初三,乘劉三姐在山上砍柴時,財主派人砍斷了山藤,使她墜崖身亡。
後人為了紀念這位歌仙,便在劉三姐遇難這天聚會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這些傳說現已難於考證,但在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記》中就有記載:「壯人於谷熟之際,擇日祭神,男女盛會作歌。」
這說明當時的歌圩也很興盛。宋元以後,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娛樂和男女談情說愛的場所,並出現了拋繡球的遊戲。
女子將繡球拋給自己心愛的男子後,雙雙退出歌場,互贈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萬人參加的大型活動。
到1934年編的《廣西各縣概況》記載,當時廣西有歌圩活動的就有二十六個縣,幾乎遍布廣西各地。
歌圩節的這一天,家家戶戶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歡度節日。歌節一般每次持續兩三天,地點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
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對歌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但老人小孩都來旁觀助興。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達數萬人之多。
在歌圩旁邊,攤販雲集,民貿活躍。附近的群眾為來趕歌圩的人提供住食,無論相識與否,都熱情接待。
一個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煞是熱鬧。
巴馬的盤剛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陽的喬業、宜山的下澗、柳州的魚峰山等,都是歷來較大的歌圩。
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通過對歌,如果雙方情投意合,就互贈信物,以為定情。此外,還有拋繡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動。
拋繡球主要是娛樂,也作定情信物。當姑娘看中某個小伙子時,就把繡球拋給他。碰彩蛋是互相取樂承歡,亦有定情之意。
形態特徵
基生葉叢生,呈蓮座狀,具長葉柄,達5-40mm;葉片大頭羽狀分裂,長可達12cm,寬可達2.5cm,頂生裂片較大,
卵形至長卵形,長5-30mm,側生者寬2-20mm,裂片3-8對,較小,狹長,呈圓形至卵形,先端漸尖,
淺裂或具有不規則粗鋸齒;莖生葉狹被外形,長1-2cm,寬2-15mm,基部箭形抱莖,邊緣有缺刻或鋸齒,
兩面有細毛或無毛。總狀花序項生或腋生,果期延長達20cm;萼片長圓形;花瓣白色,匙形或卵形,
長2-3mm,有短爪。短均果倒卵狀三角形或倒心狀三角形,長5-8mm,寬4-7mm,扁平,無毛,
先端稍凹,裂瓣具網脈,花柱長約0.5mm。種子2行,呈橢圓形,淺褐色。花、果期4-6月。
食用方法
薺菜食用方法很多,可拌、可炒、可燴,還可用來做餡或做湯,均色澤誘人、味道鮮美,是一道藥食同源的美味佳蔬。
在湖南,用薺菜來煮雞蛋是最常見的一種吃法。每到三月三這天,薺菜便長莖開花,婦女都會採摘來插在髮際。
因薺菜的諧音是「聚財」,故此,老百姓又根據民間傳說,於三月初三這一天,在祭祖的時候,藉助祖先的神靈和財氣,
人們會將新鮮薺菜洗淨後綑紮成一小束,放入雞蛋、紅棗、風球,再配兩三片生薑,煮上一大鍋,全家都吃上一碗,
食之既可交發財運,又可防治頭痛頭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種民間特有的食療習俗。據說可以去風濕、清火,腰腿不痛,而且還可預防春瘟。
薺菜花的花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