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睡莲
蓝睡莲属于睡莲科(Nymphaeaceae)睡莲属(Nymphaea)广热带睡莲亚属(NymphaeasubgenusBrachyceras),这个亚属均为白天开花,花朵带有明显香气。种名nouchali源自模式标本产地孟加拉南部诺阿卡利县(Noakhali District)。常绿浮叶性水生植物,叶长宽约 35 公分,有紫色斑块,花色蓝紫,雄蕊黄色 , 日间开 , 花朵高举出水面之外。早上7点至下午4点开花。[1]广泛分布亚洲、非洲热带地区,生育环境为池塘、湖泊或水流缓慢的小溪流。
目录
型态特征
蓝睡莲花形呈星状,花瓣白色、前缘带有极淡的浅蓝色,花心有香草气味。
台湾过去曾有两种原生野生睡莲的记录:子午莲(Nymphaea tetragona)及蓝睡莲。不同地区发现的蓝睡莲族群,花色、植株尺寸都存在差异,植物学家难以断定这些族群是否为同一物种。这样的情况导致过去文献使用不同学名标记蓝睡莲,分类群归属混乱;最主要使用于蓝睡莲的两个学名是Nymphaea nouchali和Nymphaea stellata。1989年,英国植物学家瓦德科特(Bernard Verdcourt)检视相关标本后,认为过去标记成两个不同学名的植物其实并无二致,因此采用较早发表的学名Nymphaea nouchali,把Nymphaea stellata视为同物异名。然而,由于过去文献描述的上述两者在外部形态的说明并不精确,导致野地某些睡莲族群皆符合两者的文献描述,却在细微性状(例如花色、叶片裂片有无重叠)有所差异,因此这样的分类处理是否合适,仍需深入研究。笔者暂且采纳瓦德科特的看法,把两个学名指涉的植物视为同一物种。
台湾相关文献中,蓝睡莲最早出现于《台湾植物志》第一版,描述为“Nymphaea nouchali,中文俗名‘白花睡莲’,产地嘉义、台南”。随后出版的第二版描述为“Nymphaea stellata,中文俗名‘蓝睡莲’,产地新竹、嘉义”。两版植物志均描述其花淡蓝色,生长环境为池塘;此外第二版附注说明“可能已在台湾灭绝”。1922年,日本植物学家佐佐木舜一(Shun-ichi Sasaki)在台南大正公园采集到一份蓝睡莲标本,该标本只有一朵花和一片叶子,花朵相当残缺,难以辨识花色;这份标本现保存在林业试验所中,无法确认原始来源是野生或是由园艺家引介栽植。在那之后,也没有可靠的记录证明蓝睡莲依然存在台湾野地。[2]
危机
蓝睡莲生长在低海拔淡水栖地,与人类活动范围高度重叠,族群容易受干扰。废弃物污染、不当的河川整治、栖地因开发而流失,在在威胁著原生水生植物;人类在淡水栖地引入外来物种,亦排挤原生水生植物族群,甚至导致灭绝。淡水栖地逐渐恶化,不只影响水生植物,亦会污染周遭陆地生物的水源。行政院农委会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出版的《2017台湾维管束植物红皮书名录》中,评估为野外灭绝(EW)的五种植物中有三种是水生植物;蓝睡莲则被评估为资料缺乏(DD)。包含蓝睡莲在内的几种濒危及保育资料缺乏的水生植物提醒著我们:必须正视淡水栖地所面临的危机。
荷花和睡莲的区别
睡莲是与荷花或莲花同科不同属的植物。
荷花过去也称莲花,二者是同一种植物,现在多称荷花。 荷花,别名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芙蓉、六月春、水芸、红蕖、水华、溪客、碧环、玉环、鞭蓉、鞭蕖、水旦等。莲科、莲属、荷花种多年生水生植物。它包括两大种类,中国莲和美国莲。睡莲,别名水浮莲、子午莲、水芹花,睡莲科、睡莲属多年生水生植物。 睡莲分为耐寒睡莲、热带睡莲两大类。
综上所述,就植物学上的科别而言,荷花或莲花属睡莲科、莲属,而睡莲则属睡莲科、睡莲属。[3]
影片
参考文献
- ↑ 蓝睡莲 万里国中 水生植物表
- ↑ 失落的水边精灵-蓝睡莲 科学人杂志
- ↑ 赏花时节,你知道荷花和睡莲的区别吗? 每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