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經閣
藏經閣,又稱法堂,是寺院講經說法藏經的場所。如少林寺藏經閣,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敕修少林寺時,原藏經閣藏經移貯法堂,故法堂又稱「藏經閣」。原建築毀於1928年,1993年按舊制重修。[1] 中文名稱:藏經閣
外文名稱:Sutra depository
竣工時間:1993年
開放時間:07:30~18:00
館藏精品:《中華大藏經》《敦煌大藏經》《高麗大藏經》
所屬城市:河南省登封市
所屬國家:中國
景區類型:古建築 寺廟
門票價格:少林寺門票已含,100元
景點級別:AAAAA級
著名景點:藏經閣
建議遊玩時長:20-30分鐘
適宜遊玩季節:全年
目錄
南京鐘山藏經閣
又名孫中山紀念館。位於鐘山風景區中山陵與靈谷寺之間的茫茫林海中。是中國佛教協會於1934年11月發起募建的,次年10月竣工。 此樓專為收藏孫中山先生的物品而建,包括主樓、僧房和碑廊三部分。主樓為宮殿式建築,外觀又像一座寺院樓,共三層,底層為講經堂,並有夾樓聽座;二樓為藏經、閱經及研究室;三樓為藏經室。 樓後有迴廊式建築,長125米,壁面鑲砌的是馮玉祥將軍捐贈送的「三民主義」學說全文碑刻,共青團6講138塊,計15萬5千餘字。 每講分別由當時的書法家張乃恭、陳天錫、連聲海、李啟琛、葉恭綽、鄭洪年、陳仲經、蔡允、胡滌、彭醇士、王宜漢、李宣倜、王賢、鄧糞翁等人書寫,是一組書刻俱佳的珍貴文物。
南嶽衡山藏經閣
藏經閣(又名藏經殿):為「南嶽四絕」之一。位於南嶽祥光峰下,始建於南朝陳廢帝光大二年(公元568年),原名「小般若禪林」。後因明太祖朱元璋賜「大藏經」一部,故改名藏經殿。
現殿是1933年重建的,是一座琉璃瓦、紅牆、單檐翹角古建築,廟宇別致嚴謹,樸素淡雅,就像鑲嵌在含翠欲滴叢林中的一顆明珠。八十年代重新修繕,殿內油漆彩畫,技藝精湛,增添的雕刻,形象生動。特別是泰國華人黃彰任先生及夫人歐陽惠女士於1980年秋贈送的金銅佛像,佛名「毗廬遮那」,純銅鍍金,體態優美,耀眼奪目,為南嶽文物添上了新彩。
藏經殿周圍土厚水深,溫暖濕潤,生長着湘椴、杜英、「猴喜歡」、甜櫧、香榧等珍貴樹木,比較完整地保存着亞熱帶山地常綠闊葉混交的原始植被。 樹木中令人稱奇是殿前坡地溪流旁長着的搖錢樹、同根生、連理枝三棵奇樹。
經殿的古蹟傳說也很多,殿前有靈田,每當秋夜,飛光如燭,可以照見老林古殿的輪廓,疑似「魯殿靈光」,實際是螢火蟲聚舞,閃閃發光所致,人們又稱之為「螢火蟲朝聖」。靈田前有梳妝檯,相傳為明桂王之母陳太妃梳妝處。附近還有釣魚台,傳說系南朝陳後主妃子張麗華釣魚之所。
嵩山少林藏經閣
據塔銘資料載:少林寺法堂建於元代至正年間(約公元1345年)。之後歷明永樂朝,清順治朝,每有修葺。清雍正十三年敕修少林寺,法堂翻修為五楹大殿,內貯元、明、清三代大藏經,計5480卷;達摩面壁影石、少林拳譜秘笈、明《大藏經》銅版、拳譜、木刻《少林寺志》版本等。1928年,軍閥混戰,國民軍石友三縱火少林寺,法堂及其貯藏,全毀於「火厄」。現殿內供漢白玉臥佛,長7米,重16.5噸,法相莊嚴、祥和。
東西兩壁經櫃,貯《中華大藏經》、《敦煌大藏經》、《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經》、《高麗大藏經》及佛教、少林武術等典籍。 [3] 藏經閣位於大雄寶殿之後。 藏經閣,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毀於1928年,1994年重建,是寺僧藏經說法的場所。藏經閣藏書八百萬卷,這是寺僧藏經說法的場所。內供少林寺的一位緬甸國弟子於1996年揖贈的漢白玉臥佛像一尊。在藏經閣月台下有一口大鐵鍋,明代萬曆年鑄造,是當時少林寺和尚用來炒菜用的小鍋。藏經閣的東南面是禪房,是僧人參禪打坐的地方,對面的西禪房,則是負責接待賓客的堂室。
藏經閣台下通道東側,有一口大鐵鍋,重1300斤,系明萬曆四年(公元1576年)鑄,據說是寺僧鼎盛時期炒菜用的。足以想象,鼎盛時期,寺院僧人的眾多和香火的旺盛。藏經閣前,有一盤大石磨,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制,是以前寺僧用來磨麵的工具,據說每天能磨小麥千餘斤。藏經閣前碑刻很多,這也是少林寺「三多」(碑多、塔多、壁畫多)特色之一。
山西綿山藏經閣
是綿山上最大的藏書樓,閣內藏有儒、釋、道各種經書,文、史、哲各庫精典。其中有《道藏》、毛澤東評點《二十四史》、《全唐文》等重要文獻,還有金石、繪畫、書法、建築、雕塑等中華文化諸多門類的學術著作,價值在數百萬元以上。窗台下石刻經文是道家《清靜經》、佛家《金剛經》、儒家《尚書》、《顏氏家訓》等,十分珍貴。
視頻
少林寺的藏經閣